崇左壯族博物館

崇左壯族博物館

崇左壯族博物館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區首個壯族博物館,為廣西第一家地市級壯族博物館,共展出176件崇左壯族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博物館共三層,占地面積約50畝,總建築面積為12000平方米,總投資約3000萬元,內設陳列展覽區、藏品庫房區、文物保護區、辦公區和公共服務區等五大區域,有六個固定展廳、三個機動展廳和一個400個座位的報告廳。開館之後崇左市壯族博物館將成為集壯族文化收藏、保護、展示、科研、教育為一體的文化場所。 崇左壯族博物館開館後一樓展廳將通過圖文展現“團結和諧,愛國奉獻,開放包容,創先爭優”的廣西精神;二樓展廳第一展區將陳列展覽76件崇左壯族歷史文物,第二展區將陳列展覽63件崇左壯族民俗文物;三樓展廳將展示清代名畫百米長卷《巨龍千姿圖》,全方位、多層次展示崇左壯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內涵。崇左壯族博物館開館後將免費向市民開放。

基本信息

館藏文物

崇左壯族博物館崇左壯族博物館
“壯族文化之光”璀璨生輝

90高齡的原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韋純束欣然為該館題詞“壯族文化之光”。他認為,崇左壯族博物館在梳理壯族文化脈絡方面是非常成功的。

崇左壯族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為1.2萬平方米,南面外牆用花山岩畫裝飾,充分體現了壯族文化特色;採用智慧型化系統,在館內通過繪畫、雕塑、燈光、音響等多種藝術形式,再現了壯族歷史的滄桑巨變。

據了解,壯族博物館是崇左展示深厚文化底蘊、打造文化品牌的一大措施博物館一樓展出的是由六個章節組成的崇左歷史文化印記圖片展《壯鄉古郡南疆新城》。《駱越之光》從歷史的視角解讀崇左最早和最主要的開拓者和建設者——壯族;《壯鄉古郡》從崇左的歷史發展沿革反映源遠流長的壯民族歷史文化;《近世烽煙》反映近代以來,地處祖國邊陲的崇左成為抗擊外國侵略和救亡圖存的前線;《光輝歷程》介紹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左江流域開闢根據地的崢嶸歲月;《鑄就基業》展示建國後崇左壯族兒女與各族人民團結友愛,艱苦奮鬥,取得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譜寫新章》展示了崇左建市以來,團結拼搏,開拓奮進,順利實現從建市到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鎮館之寶”揭壯族久遠歷史

博物館二樓展廳分為兩個展區,第一展區展示76件崇左壯族歷史文物,第二展區陳列展覽100多件崇左壯族民俗文物。這些文物是從館藏2000多件文物中精選出來的。

步入二樓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類似牙套的東西,“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卻堪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崇左博物館考古研究部工作人員韋姍杉說,這件寶物就是木欖山智人洞早期智人下頜骨化石,它是在2008年5月18日,由中國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研究人員,在江州區羅白鄉木欖山智人洞中發現的,經鑑定距今11.1萬年。

這件寶物雖然尚未定級,但意義重大,這是迄今為止東亞現代人起源的第一件智人下頜骨化石。11.1萬年,非洲出現人類,這裡也同時有了人類。韋姍杉稱,這個結論已經為學界認同。

舊石器時代左江流域廣泛分布的岩溶洞穴為古猿和早期智人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步入新石器時代,史前人類活動範圍逐步擴大,足跡幾乎遍及整個左江流域,出現了原始農業、畜牧業、制陶業,創造了有極高製造水平的大石鏟文化。博物館展出的炭化稻種,在今人看來並不稀奇,可在當時應該是一個了不起的東西,表明那時人們已經從抓魚果腹發展到馴化野生稻充飢。

面對骨魚鉤,我們能想到的是壯族先民是何等聰明,懂得用它釣魚;而看見魚紋狗牙飾品,我們不禁莞爾,原來他們也是愛美的。

時光的車輪飛速向前,進入二十世紀,崇左開始出現手工榨汁機。把甘蔗榨成汁,然後製糖——崇左製糖的歷史從這裡發軔。

“古壯字手抄本”也是館中一寶。手抄本從龍州金龍鎮徵集而來,上面的字粗看形如漢字,筆畫看似很熟悉。韋姍杉說,這是因為古壯字有三種類型:自創、仿漢造、借漢。這說明,壯族文化自始都和中原文化有淵源。

1000多年前,壯族人民利用漢字及其偏旁、部首和聲義,創造了古壯字。直到今天,在一些農村,仍有巫師、巫婆在使用古壯字巫術、歌本。

韋姍杉讓我們看了20個古壯字,然後翻譯給我們聽:“你穿著白色上衣藍色褲子,像煮熟了的花生那樣豐滿瀟灑,開口說話笑眯眯地,好像鳳凰正含著美麗的鮮花。”

古壯字《字學篡要》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說的字典。秦始皇統一嶺南後,中原漢族逐漸進入左江流域和壯族先民雜居,開始了共同開發左江流域的歷程。當時,壯族中的知識分子為接受漢文化,用已在本民族流行的3000多個古壯字來解釋常用的漢字,並以此書作為壯族地區的壯漢文字教科書。

左江青銅器佐證花山岩畫

花山岩畫已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備選目錄,但花山岩畫圖案究竟表達的是什麼?多年來猜測不斷。博物館館藏文物給出了某種答案。
花山,漢語直譯為麻面的山,意譯為有畫的山。除模糊不清外,可數的圖像尚有1900餘個,大約包括111組圖像。岩畫以人像為主體,輔以馬、狗、銅鼓、刀、劍、鍾、船、道路、太陽等圖像。

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底,龍州縣撈沙船在寧明花山至龍州棉江花山的左江河段中撈出一批青銅器,崇左壯族博物館先後徵集、保護。這次展出的雷紋鎏金青銅戈、鳥喙形青銅大戈、一字格短劍、環首劍、靴形青銅鉞、青銅矛、青銅提桶、羊角鈕鍾,仿佛是從岩畫上“走”了下來。

環首劍、羊角鈕鍾、一字格短劍可以在岩畫上找到一模一樣的圖像,青銅提桶上的鳥頭船紋飾也與岩畫上的弧線形鳥船飾紋相似。這些青銅器是壯族先民古駱越人的標誌性文物,為左江花山岩畫上的主要器物圖像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證據。

因為這些青銅器,我們有幸知道了花山岩畫實際是壯族先民古駱越人祭祀、節慶等活動的真實寫照,駱越人創造的花山文化是壯族文化的精粹。

活動

活動參觀活動
2014年“五一”期間,崇左壯族博物館舉辦了“館藏壯族文物展”、“崇左書法美術攝影作品展”、“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申遺圖片展”等多個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免費參觀。

崇左壯族博物館有來自11萬年前的木欖山智人下頜骨化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古壯字手抄本、左江青銅器旁等壯族悠久的歷史文化。

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申遺圖片展,吸引了市民的目光,所展出的100多幅圖片,生動展示了左江花山岩畫文化及其歷史演變,是該區域迄今為止發現的駱越文化遺存中內涵最豐富、最重要的文化遺存。“中國作為古代岩畫遺產最密集的國家之一,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處岩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專家認為,這是中華民族文物保護的最大遺憾。”崇左博物館工作人員韋姍杉說,目前左江花山岩畫申遺已經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