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廟飛來殿
大廟飛來殿位於峨眉山市城北2.5公里處,占地面積19432.18平方米,建築面積2119.6平方米。現存有大量宋至清木構建築,由山門、毗盧殿、觀音殿、九蟒殿、香殿、飛來殿、生活區等組成。大廟飛來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一個集文物參觀與佛道文化為一體的國家AA級風景旅遊區。
大廟飛來殿,始供道教神像“泰山神”.北宋重修時為“天齊王行廟”.元大德二年維修時,更名“東嶽廟”.明代萬曆年間,峨眉山天台庵的和尚雲遊至此,見此處地勢絕妙,環境幽深,始建佛教殿宇,故稱“飛來寺”.從此,佛、道共存,香火鼎盛,廟宇規模宏大。為此,民間俗稱大廟。
廟會盛況
據《峨眉縣誌》記載,大廟廟會起於清代。每年的正月初八是峨眉山民間習慣朝大廟的日子。峨眉山大廟廟會,是老百姓自發形成的一種民間風俗傳統盛事,每年正月初八都有數萬民眾前來祭祀祈福。
廟會期間,萬人朝拜,通往飛來殿的長達2.5公里的路上,只見人頭攢動。一路上,有丈夫攜著妻兒、女兒伴著母親、媳婦陪著婆婆,有親密熱戀的情侶或相濡以沫的老兩口,一隊隊邀約的朋友。到千年古剎飛來殿趕廟會的民俗一直沿襲至今。
隨著社會的進步,朝大廟廟會的內容已逐步從單一的祀神追思轉變為多元化的民俗文化活動。在飛來殿外,人們除了燒香化紙,沿襲傳統的習俗外,更多的人到此旅遊觀光,郊外踏青,於是增加了賣特色小吃、做糖畫、綁紮風箏風車等的民間藝人,使現今的大廟廟會成為一個展示民俗文化、薈萃民間工藝的場所。數萬人云集在寬廣的田野、河邊,構成一幅難得的“清明上河圖”.
一年一度的大廟廟會,既是老百姓自發形成的一種民間民俗傳統盛事,更是四川省傳統文化、民俗風情的集中體現。人們用最普通和樸實的行為表達著對生活的美好祈願。廟會中,最活躍的主體是普通民眾,最基本的活動根植於傳統文化土壤。
相關保護
1982年以來,國家、省、市縣先後撥出專款100多萬元對飛來殿進行了維修。為豐富內容,提高檔次,目前,峨眉山市人民政府正著手制定大廟飛來殿旅遊發展規劃,保護好這座“古建築博物館”.其內容包括建立大型民俗活動場所,開展朝拜廟會等民俗活動游,在節假日、周末或節事日,演繹民間祭灶神、端午節、祭祖、婚嫁等民間節慶的生活習俗以及撞鐘祈福等民俗活動。
為促進本地區民間、民俗的挖掘和發展,峨眉山市在搞好廟會活動的同時,正在加強文物保護和管理,豐富充實廟會的活動內容和文化內涵,促進廟會活動積極健康向上的發展。於此同時,成立的峨眉山市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領導小組全面開展對當地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工作;將文化遺產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申報工作納入政府財政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