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田七、金山田七、土白芷、廣三七、胡蘿蔔七、南田七、水田七、土當歸、土田七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甘、辛,性微溫。
歸經
歸脾、胃、肺經。
功效
益氣健脾,活血止痛。
主治
脾虛腹脹,乏力食少,肺虛咳嗽,體虛自汗,老人夜尿頻數,氣虛水腫,勞傷腰痛,頭痛,痛經,跌打瘀腫。
相關配伍
1、治脾虛腹脹,四肢無力:(峨參)根9-15g。燉豬肉適量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食積:峨參9g,青皮、陳皮各6g。水煎服。(《湖北中草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浙江藥用植物志》:“孕婦慎用。”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栽後2-3年收穫,在春、秋季挖取根,剪去須尾,颳去外皮,用沸水燙後,曬乾,或微火炕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以水浸濕,悶潤至透,切薄片,乾燥。
形態特徵
峨參,又名小葉山水芹。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莖較粗壯,高0.6-1.5米,多分枝,近無毛或下部有細柔毛。基生葉有長柄,柄長5-20厘米,基部有長約4厘米,寬約1厘米的鞘;葉片輪廓呈卵形,2回羽狀分裂,長10-30厘米,一回羽片有長柄,卵形至寬卵形,長4-12厘米,寬2-8厘米,有2回羽片3-4對,2回羽片有短柄,輪廓卵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1.5-4厘米,羽狀全裂或深裂,末回裂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有粗鋸齒,長1-3厘米,寬0.5-1.5厘米。背面疏生柔毛;莖上部葉有短柄或無柄,基部呈鞘狀,有時邊緣有毛。復傘形花序直徑2.5-8厘米,傘輻4-15。不等長;小總苞片5-8,卵形至披針形,頂端尖銳,反折,邊緣有睫毛或近無毛;花白色,通常帶綠或黃色;花柱較花柱基長2倍。果實長卵形至線狀長圓形,長5-10毫米,寬1-1.5毫米,光滑或疏生小瘤點,頂端漸狹成喙狀,合生面明顯收縮,果柄頂端常有一環白色小剛毛,分生果橫剖面近圓形,油管不明顯,胚乳有深槽。花果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於從低山丘陵至海拔4500m的高山山坡林下或路旁,以及山谷溪邊石縫中。分布於遼寧、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根呈圓錐形,略彎曲,多分叉,下部漸細,半透明,長3-12cm,中部粗1-1.5cm。外表黃棕色或灰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上部有細密環紋,可見突起的橫長皮孔,有的側面有疔疤。質堅實,沉重,斷面黃色棕色,角質樣。氣微,味微辛,微麻。
飲片性狀:微不規則的類圓形薄片,表面黃色或黃棕色;周邊黃棕色或灰棕色,質堅實沉重。氣微,味微辛辣帶甘。
藥理作用
1、醇提物具有增強免疫功能、抗炎、耐缺氧提高機體適應性及鎮靜等作用。
2、峨參水煎液對脾虛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關論述
1、《四川常用中草藥》:“補中益氣。治脾虛食脹,四肢無力,肺虛咳喘,老人夜尿,水腫等症。”
2、《全國中草藥彙編》:“補中益氣,去瘀生新。主治跌打損傷,腰痛,肺虛咳喘,咳嗽咯血,脾虛腹脹,四肢無力,老人尿頻。”
3、《湖北中草藥志》:“健脾益腎,止咳,止痛。用於肺虛喘咳,頭痛,胃痛,腹痛,腹脹,食積,失眠,小兒口瘡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