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金絲雀(又叫白玉鳥、芙蓉鳥、白燕),是名貴觀賞鳥,它的品系多,經濟價值高,是我國傳統出口創匯產品之一。自清代傳入我國,飼養史悠久。但很難繁殖。主要分布山東魯西北夏津一帶,江蘇揚州,廣東佛山等地也有飼養。此鳥過去僅限於古老的飼養方法,產量低,出口少,創匯受限。80年代初,他自費研究金絲雀的飼養與繁殖,無論是從繁殖育種、飼養管理、疾病防治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成績卓著,碩果纍纍,填補了國內空白。總結出金絲雀飼養與繁殖的論文:攻破了“繁殖習性”難關,總結出繁殖規律的材料,為金絲雀的大量生產奠定了基礎;攻破了“飼養與管理”中的難關,總結出科學飼養與管理的技術,測試出飼料配製、適溫、光照等重要的數據,為金絲雀高產穩產打下了基礎;攻破了主要病害——紅蟎,蚊蟲叮咬無法治療的難關,找到了根治這一疾病的簡易特效藥物和預防措施。1983年第一篇論文發表,到1998年文章轉載和資料傳播,還有種鳥的供應,已得到15年的實際檢驗,社會認可,這是最好的成果鑑定。由於長時間的成果與技術套用,在濟南、北京等大型動物園的金絲雀人工飼養與繁殖,得到了普及。金絲雀中的“山東黃”這個品種,歷來是山東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新技術使用後,不光保持著品種的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成倍增長。又如,從實驗中發現用多次更換雄鳥的辦法,一隻有繁殖能力的雌鳥,可連續繁殖18個月,持續抱雛15窩,育出成鳥38隻的最高記錄。在山東泰安郊區,湧現出一些個體飼養專業戶,他們幾百隻,上千隻的飼養金絲雀,這為出口創匯開闢了生產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貨源。這一科技成果的套用,從而為培育優良品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過去在民間流傳下來的辣椒紅、紅眼睛白羽毛等珍貴品種,已極為稀少,瀕臨絕種,突破繁殖難關後,這些優良品種得到了發展,數量增多了,並得到了提純復壯。19年來的研究,累積了幾十萬字的資料和數據統計。80年代的實驗,已總結成文,有的編寫成教材,有的以論文或科普文稿的形式,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90年代,將每年的實驗資料總結好,保存起來,供研究用。80年代撰寫的文章較多,有代表性的是:《金絲雀的飼養和繁殖》、《繁殖金絲雀是致富的好門路》、《金絲雀的繁殖及生活規律觀察》等;科普文章:《怎樣飼養金絲雀》、《飼養金絲雀》等,這些作品多在全國刊物上登載。近年國家出版的《中國實用養殖系列大全》上卷《金絲雀人工飼養》部分,仍轉載和使用他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