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岜沙隸屬貴州省從江縣,距離從江縣城7.5公里、位於山頂和國道321老線公路邊。順坡而下的茫茫林海中散布著五個自然苗寨,這就是岜沙村。
“村”是現行的行政建制,似乎與古樸的民風民俗不太合拍,因此,人們還是習慣稱“村”為“部落”。
風俗習慣
槍圖騰
這裡的成年男子都會背著一支獵槍,到了18歲的時候,就會把頭髮紮成辮子綁於頭頂,稱為“戶棍”,終生保留,而四周的頭髮會用彎刀剃光。據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男性髮式。經過了這樣的“成人儀式”,男孩子就可以背槍了,標誌著他的人生進入了獨立的階段。
岜沙人這樣在乎槍並不說他們尚武,這是有許多歷史原因造成的。苗族是個很苦難的民族,當時蚩尤被黃帝打敗,被迫向南遷徙,岜沙人堅信自己是蚩尤的後代。清朝時期,他們再一次遭到攻擊,他們為了抵禦猛獸來襲和追兵的攻擊,槍不離手。幾百年過去了,槍雖然失去了打獵和自保的意義,但是卻成了他們的一種圖騰。
岜沙人喜好的槍,是一種射程只有20多米的火藥槍。自古以來,他們的槍就是黔東南州黎平縣貫洞、龍圖等地的師傅打造了送貨上門的。岜沙人特別珍惜老槍,誰如果有老祖父、曾祖父留下的槍,就像擁有傳家寶一樣地被槍手們羨慕不已。
岜沙的男子們特別引以為榮的是,四五年前縣裡曾經在別的地方收繳了幾大車槍,但岜沙人的火槍卻受到特許,80%以上的人戶擁有持槍證。
如果沒有實際用途,這火槍就是一件太沉重的飾品了。最初,岜沙苗人的老祖宗是為了打獵防身,獵物食用。後來,則是為了防止鄰省區邊境上一個有偷盜惡習的村子的人來偷牛。火槍還有"禮炮"的功能,凡重大節日慶典岜沙人都會用它朝天空放。鳴火槍的巨響能直入人心,那莊重熱烈的氣氛遠不是鑼鼓鞭炮之類所能及。
婚戀習俗
岜沙人雖然還固守著古老的傳統,但是很多觀念並不落後。在岜沙,男女之間的戀愛交往與季節一起循環,春、夏、秋三個季節中,分別有三個關於戀愛的節日:
正月里,男女青年們跳花坡、吹蘆笙、遊方。
到夏季水稻揚花受粉的時節,青年們便聚集到樹林中去“盪鞦韆”。那鞦韆是用稻草搓成粗大的繩索,繫到大樹上,小伙子和姑娘就一雙一對地跳上去。鞦韆盪得越來越高,姑娘的叫喊聲越來越大,小伙子就把姑娘緊緊地抱在懷裡,繼續往高處盪去……
秋收時節,岜沙的“鬧姑娘”開始了。白天,小伙子和姑娘各人帶著自家的飯糰,結伴相約,收稻勞作;晚上就聚集在主人家裡喝酒、唱歌、抱姑娘。
一個小伙子可以同時抱幾個姑娘,姑娘們也很樂意讓小伙子抱,姑娘被小伙子抱的越多,就會有更多的小伙子想娶她回去做老婆。如果姑娘沒有被抱過是件羞愧的事。如果被外鄉來的小伙子抱過,那個姑娘在岜沙人眼中可就是頂頂出眾的美人。
所以,凡是有外鄉人來到岜沙,姑娘們必定千方百計留他住下,再用各種方式去逗他。岜沙姑娘非常大方,常會把膽小的人嚇得狼狽逃跑。
抱姑娘也有嚴格的規矩,不可以逾越界限,否則,那姑娘和小伙子就會被嚴厲懲處,還會被趕出寨子。
樹木崇拜
岜沙人對樹木特別崇拜,把樹木當神祭拜。岜沙人說:“人來源於自然,歸於自然;生不帶來一根絲,死不帶走一寸木。”從古到今,岜沙從不濫伐樹木,有時不得以為之,也是局限於生活生產所需,其餘概受制約。儘管321國道已於1965年修通過境,可就是從未有車敢到岜沙來拉過一車木材,村民們缺油缺鹽,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樹,肩挑徒步到縣城去零售,從未用車拉過。
岜沙絕無僅有的砍樹“行動”,那還是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紀念堂,全國各族人民都踴躍投工獻料。懷著對主席無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決定將寨前小山頭一棵全寨視為林中大神、直徑1.2米的千年香樟樹敬獻給毛主席紀念堂。樟樹出寨時,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兩邊夾道目送,一直到塵灰已淨。為志紀念,於樹址處建造了一座八角紀念亭“敬獻毛主席紀念堂香樟木紀念亭。”
能歌善舞
當客人進寨時,盛裝的村民站在寨門口吹起蘆笙端著美酒,鳴放火藥槍和鐵炮以示歡迎,然後到村後樹林環抱的蘆笙坪上舉行隆重的迎賓儀式。少男少女們要面向太陽從山腰緩緩退到山頂,經過林中小道,到蘆笙坪上圍成圈跳起蘆笙舞。悠揚的蘆笙聲,人們的歡呼聲響徹山林,久久迴蕩。在這裡,呼吸著自然,新鮮的空氣,欣賞著狂熱奔放的歌舞,使人真正體會到了返樸歸真的感覺,此時此刻,全部身心就仿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最令陶醉的是豎笛吹出的曲調。
豎笛約1尺5長,食指粗細,5個眼,吹奏時,那聲音時而如潺潺流水,時而如蟬鳴鳥啼,吹到動情處又宛如高山流水,跌宕起伏,似在訴說什麼。我不是音樂家,很難用恰當的語言加以描述,看到那位伴唱的姑娘是很懂得小伙子吹奏的曲調的。那歌聲不是高吭嘹亮而是低吟,是訴說,是思念,姑娘唱的是情歌,歌聲中充滿了對小伙子的愛慕之情。
重視髮髻
岜沙男人非常重視他們的髮髻,髮髻在岜沙苗語中稱為:“戶棍”,是男性裝束中最重要的性別標誌——剃掉男性頭部四周大部分的頭髮,僅留下中部盤發為鬏髻,並終生保持這種髮式。據說,這種裝束是從蚩尤老祖時代傳下來的,也是迄今為止在中國所能見到最古老的男性髮式。
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學家尋根來到黔東南,岜沙人還引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因為日本的武士裝束和岜沙人的裝束幾乎沒有二樣,所以有人認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岜沙婦女著裝也極為精美,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繡圖案,配以銀項圈、手鐲,十分耀人眼目。
岜沙人頭上蓄留的髮髻象徵著生長在山上的樹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徵著那美麗的樹皮。岜沙人認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於祖先選準的這塊寶地,尤其是這片生於斯、養於斯的森林的蔭庇。
日常生活
岜沙人大多數都還是以耕種為主,主要就是種水稻以及一些政府扶持的果樹等經濟作物,能夠自給自足, 2003年實施岜沙通村油路之後,到岜沙遊覽的國內外遊客逐年增多。岜沙人對樹有著特殊的感情,每個岜沙的孩子出生後,父母都會為他種植一棵樹,讓樹隨著孩子成長。
如果這棵樹被風颳倒或是被人砍掉,他們會認為這是不祥的預兆。人死之後,家人會用這棵生命之樹為其製作棺材,埋葬的時候不是立一個墓碑,而是再種上一棵樹緬懷已故的親人。
傳統節日
岜沙的節慶有吃新節。農曆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家家戶戶到田裡摘取谷穗,去殼成米,煮成稀粥或乾飯,與鴨、魚等祭品供奉祖先,然後全家進餐。還有蘆笙節、鬼節等節日。有鬥牛、吃相思、盪鞦韆、集體圍豬、成年剃髮等風俗,特別是剃髮的工具是用鐮刀。民族工藝品有竹編飯盒、銅製針盒、刺繡獵袋、牛角火藥筒等。
成人禮
岜沙每個男孩在7-15歲之間必須舉行一次成年禮,行成年禮那一天,男孩邀約幾個年紀相仿的夥伴,上山打鳥,下田捉泥鰍,到山澗摸魚……鳥打得越多,魚捕得越多,表明他的本事越大,將來會有出息。然後,小夥伴們聚集在他家裡,喝酒、燒吃捉來的魚鳥,再由房族中的本家鬼師為他剃頭,梳成“戶棍”,完成祖上傳來的嚴格儀式,背上父親為他打造的獵槍,就標誌著他的人生進入了獨立的階段。
社會體系
岜沙是一個非常和諧的社會,他們自有一套解決問題的體系,年紀較大、代表權威的長老們便是這裡掌管一切的人,就如同很多原始部落的酋長一般。部落裡面的大小事情都是由長老們商議,就連鄉里的幹部來到這裡推廣一些政策都是要先找到長老們徵求他們的意見。由於岜沙人對樹木的保護,這裡的生態環境優美,而岜沙人就在這樣的環境裡過著與世無爭的和諧日子。
旅遊指南
基本概況
岜沙直接參與鄉村旅遊接待的人數有近300人,從事“農家樂”旅遊接待、苗族風情演出、民族工藝品生產銷售已經成為部分村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徑。2007年岜沙景區共接待遊客6.6187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82.87萬元;實現門票收入28.53萬元;共演出320餘場次,表演費收入達到19.2萬元。
旅遊季節
岜沙最佳旅遊季節岜沙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溫和。7月份最熱,平均溫度25℃;1月份最冷,平均溫度5℃;年平均氣溫在14℃-18.5℃之間。最佳旅遊季節為春、夏、秋。
貴州素有“天無三日晴”之說,這在岜沙體現得尤其明顯,岜沙苗寨那裡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為雨季,十二、一、二月降雨量最少,五、六月最多。通常春夏之交大部分的日子都在下小雨,雨傘或者雨衣是一定要帶的東西;另外墨鏡和防曬霜,用於對付高原紫外線;住寨子多蚊蟲,不能少防蚊水;鞋子一定要防滑、好走山路的,最好是徒步鞋或登山鞋;最後山區的氣溫普遍要低點,記得帶件保暖的外套。
門票價格
岜沙苗寨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商業景區了,門票約60元。特別注意的是,在景區和和當地人合影要被收費。建議遊客朋友做好給小費的心理準備。
特色美食
大多是苗族特色飲食,可以品嘗到酸湯魚、烤香豬、羊癟、牛癟、香茅草烤魚、涼拌羊(豬)血、油茶等。岜沙吃飯比從江縣城貴,也提供點菜服務,價格從十幾元每人每餐到幾十元每人每餐不等。
交通提示
從江縣到岜沙5公里路程,可在縣城租車。 岜沙距離從江縣城僅7公里。原來的榕從公路自岜沙穿過,去岜沙就很方便;新修的榕從公路不從岜沙經過,去岜沙就得在從江大橋橋北的馬路西側乘機動三輪車或農用車前往。包乘機動三輪車到岜沙需10元,搭農用車只需3元。 可從貴陽新體育館乘貴陽——從江的長途臥鋪客車,票價70元左右。每天上午9時左右發車,每天一班車。凱里、黎平、榕江和廣西三江、融水、環江縣每天也有幾趟長途車直達從江。
住宿條件
從江縣的旅館基本滿足遊客的需求。如果想去苗寨體驗住宿吊腳樓的感覺可自帶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