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山西省郵政公司(原山西省郵政局)是根據國務院批准的信息產業部和國家郵政局“三定方案”的精神,在全國地市縣完成郵電分營後,在原山西省郵電管理局的基礎上,將其中郵政工作分離出來,單獨組建的、獨立的社會公用企業,根據國家郵政局授權,負責全省郵政行業管理,負責全省郵政網的統一建設和經營,承擔普遍服務義務,是全省郵政部門的領導和管理機構,公司成立於2007年1月1日(原省局成立於1999年1月1日)。山西省郵政公司(原山西省郵政局)實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為主的管理體制。設有職能處室12個,管轄全省11個地市郵政局、96個縣市郵政局、11個直屬單位。全省郵政職工約1.3萬人。
山 西 郵 政 發 展 歷 程
山西是中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郵政通信發生、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周代起,山西即已“置郵”,出現了國家專設的
郵驛機構。秦、漢時設定了南北驛道,唐代,太原府成為唐驛由長安通雁塞的貫通點,元朝山西驛道廣為擴展,到明、清,驛站、驛道已遍布全省。清乾隆年間,山西驛站118所,驛路共長7475華里。古郵驛通信組織原為軍事而設,後來也僅限於傳遞軍情和官署文書,一直為歷代官府的主要通信機構。而山西省內辦理商賈平民通信匯款的
務和代理國庫業務,但由於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且管轄區日益縮小,業務量都逐漸下降。
山西解放後,郵政事業發展進入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在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1949年11月1日,太原、太行、太岳三個郵政管理局合併成立了“山西郵政管理局”,負責郵政通信的組建和恢復工作。1952年12月1日,山西郵政管理局與太原電信指揮局合併,組成“郵電部山西郵電管理局”(1955年改稱郵電部山西省郵電管理局)。除1969年11月至1973年7月間實行了郵電分設處,“郵電合一”的管理體制自此開始,直到1998年底郵電分營。人民郵政是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官僚資本主義的落後條件基礎上開始建設發展,隨著全省政治、經濟等各項事業的全面振興發展,郵政事業蒸蒸日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郵政通信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基礎產業,其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認識。在國家“四個一起上”和“十六字方針”的政策指導下,郵政通信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通信能力不斷增強,全網的規模、技術層次以及服務水平都發生了質的變化,郵政生產網路四通八達,郵政服務局所遍布城鄉。同時,郵政業務範圍不斷拓展,業務量收穩步增長,企業效益不斷提高。
山 西 郵 政 現 狀
2006年以來,在黨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山西各級郵政部門緊緊圍繞三大經濟目標,全面落實“四個轉變”和“五抓五上”的總體思路,全省上下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堅定信心,奮力拚搏,使開局之年各項工作都實現了預期目標:全省郵政業務量收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傳統優勢業務增長強勁,新興業務影響迅速擴大,業務發展的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全年郵政業務總收入達到7.78億元,業務總量達到4.58億元,分別完成年計畫的101.3%和101.8%,增幅分別列全國第5位和第15位;郵政通信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綜合計算機網完成了廣域網的建設,綠卡工程順利完成二期擴容工程,新增綠卡網點168個,ATM機28台。郵件處理中心及生產樓建設全面推進。以商函製作系統和帳單製作系統為代表的一系列先進作業手段先後投入使用;郵政企業管理逐步納入規範,全省上下狠抓扭虧增盈,三大經濟目標全面實現,全網運行更加快捷順暢;企業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步推進,取得了雙豐收。
繼1999年圓滿完成三大經濟目標之後,2000年我省各級郵政部門認真貫徹全國郵政工作會議精神,振奮精神,再鼓幹勁,拼搏進取,紮實工作,立足於“三年扭虧”的總體目標,著眼於當前各項工作,業務量收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取得好成績,郵政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為山西郵政跨世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