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後,面對人民民眾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統治山西的閻錫山當局非常害怕。為了防止共產黨掌握民眾組織,並對付蔣介石在政治上的打壓,閻錫山當局就對民眾運動主動加以組織,利用民眾組織為其統治搖旗吶喊。從1932年開始,先後組建了“中國青年救國會”、“主張公道團”等一系列民眾團體。1936年春,在紅軍東征山西期間,閻錫山為集中控制這些民眾團體,以對付東征紅軍,便把各民眾團體合併統一,組建了“自強救國同志會”。紅軍東征回師後,在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積極爭取下,面對日軍進犯綏東、威脅晉北和蔣介石的政治打壓,閻錫山順應自強救國同志會中左派進步青年宋時昌(宋劭文)、戎伍勝(戎子和)等人的倡議。於1936年9月18日成立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閻錫山任會長。在成立大會上散發的《大會告各界同胞書》中,提出了打倒漢奸賣國賊、爭取中華民族獨立與領土完整、反對任何外國軍隊進攻綏東等7條口號。 犧盟會的成立,是閻錫山“守土抗戰”的表現,但卻使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政府深感恐慌。在內外反動勢力的干擾下,犧盟會成立不久,工作還沒有開始,就被迫陷於停頓狀態。在犧盟會成立之前的1936年8月,閻錫山即派專人赴北平邀請薄一波來太原“共策保晉大業”。1936年10月,北方局決定薄一波、楊獻珍、董天知、韓鈞、周仲英等5人組成中共山西公開工作委員會赴晉工作,薄一波任書記。為了把犧盟會這塊牌子支撐和樹立起來,打開工作的新局面,薄一波一到太原,閻錫山就把主辦犧盟會的工作交給了薄一波,並任薄一波為犧盟會常務秘書,主持犧盟會的日常工作。由於有了中國共產黨秘密組織的領導,犧盟會的性質逐步發生變化,實際成為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眾團體。為了適應抗戰形勢,犧盟會開始把培養和擴大抗日救亡幹部隊伍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從1936年12月開始,犧盟會先後創辦了“臨時村政協助員訓練班”、“犧盟會特派員訓練班”、“民政幹部訓練團”和國民兵軍官教導團等13個訓練機構。到抗戰全面發展,犧盟會就訓練培養出了20000餘黨、政、軍、民幹部。這支隊伍的造就,不僅為當時犧盟會開展山西的抗日救亡運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且還為後來中共在山西建立抗日武裝,建立政權,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準備了骨幹。
1937年9月,犧盟會召開第一次全省代表大會,周恩來到會發表演說,實際代表中共中央對犧盟會工作作出指示。大會後,由薄一波主持,參照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洛川會議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結合山西具體情況,草擬《民族革命十大綱領》,推行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的路線。經閻錫山簽署,於1937年11月6日施行。大會改組了總會機構,在領導成員的7名常委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在17名執行委員中,13名為共產黨員。總會下設各委員會主要負責人和在全省各地先後建立的各中心區或辦事處的領導成員全是共產黨員。各會犧盟會特派員中,除少數外,也都是共產黨員。
犧盟會成為中共山西公開工委領導下的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犧盟會改組後,大刀闊斧地在全省開展組建工農青婦各抗日民眾團體,組建人民自衛武裝,組建山西新軍部隊,組建抗日民主政權,協同八路軍開闢抗日根據地等工作。1938年初,山西省105個縣中有70餘縣的縣長由犧盟會、決死隊的幹部擔任。到1939年止,犧盟會員發展到89萬多人,連同工、農、青、婦各救國會會員,近3000萬人。1939年12月,在十二月事變中,犧盟會的廣大幹部同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堅持抗戰,堅持團結,堅持進步,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40年8月,隨著各抗日根據地政權的鞏固,各種抗日民眾團體的建立,山西犧盟會完成了自己歷史使命,結束了工作。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實際是抗戰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山西省公開工作委員會組建的抗日團體,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確路線、政策的產物。“山西犧盟會會員證章”發行於抗戰時期的山西各抗日根據地,是山西特殊抗戰形式的歷史見證,也是山西根據地軍民團結抗戰的一個歷史縮影。該證章原由山西省博物院在太原電解銅廠揀選,2005年5月調撥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現陳展於八路軍抗戰史陳列館第2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