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後,臨汾成為北方一個重要的抗日中心。此時,閻錫山的舊軍已潰不成軍,地方行政幹部也紛紛遠走大後方。閻錫山急需充實抗日的有生力量,於是他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進步人士的倡議,成立了民族革命大學。閻錫山兼任校長,代表他負責的是第二戰區政治部副主任梁化之,但他也不在學校實際任事。具體負責的是政治處主任杜心源和教務處主任杜任之。
“民大”的師資和學員,來自全國各地。早在1937年8月中旬,閻錫山就派其堂妹夫梁級武到武漢,請求各方面從政治和人力上給二戰區以支援,獲得了文化教育界進步人士的熱烈回響。如沈鈞儒、李公朴、鄧初民、江隆基、侯外廬、潘漢年、張申府等,都為“民大”的成立做出貢獻。
先後到校任教的有李公朴、江隆基、侯外廬、施復亮、陳唯實、何思敬、溫健公、秦豐川、劉瀟然、胡磊、周巍峙、徐懋庸、肖三、肖軍、肖紅等,多系全國聲望素著的進步學者、教授和專家,可謂名流薈萃,盛極一時。許多青年正是因欽慕這些學者名流而來。學生來自全國18省,包括平、津、寧、滬、東北流亡青年,以及歸國華僑約5000餘人。大者二十五六歲,小者僅十三四歲,其中有大學畢業和肄業的,也有高中、國中程度的,年齡與文化程段差異很大。因為學員多,除在臨汾設立校本部與一分校外,又在運城設了二、三分校,曲沃設了分校。教師到各校巡迴講課。教師和學員於12月分批抵校。
1938年1月20日正式開學。總校設在臨汾的鐵佛寺。“民大”從成立到臨汾失守,屬於創立階段,這是其“黃金時代”。學校設軍事系、政治系和民運系。教學內容由政治課、軍事課和閻錫山的“學說”三部分組成。在臨汾時期,是政治課掛帥,軍事課配合,也被稱為“七分政治,三分軍事”。此時,閻錫山很重視發揮這些外來教授的政治影響,教授們可以自由講授,政治課的內容也很豐富。施復亮和何思敬講政治經濟學,陳唯實講唯物辯證法,侯外廬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江隆基講蘇聯研究,秦豐川講國際問題,劉達人講中國外交史,受到普遍歡迎。薄一波和路經臨汾的丁玲等,也在“民大”講過課,贏得學員們的熱烈歡迎。閻錫山也在晚上幾次到校,解答學員們提出的問題。在這兩個多月當中,全校政治空氣十分濃厚,確實具有統一戰線的性質,學校堪稱是革命的熔爐。
李公朴為“民大”聘請教師、動員學生貢獻很大,何思敬、施復亮、陳唯實等都是經他介紹而來的。為感謝他的支持,杜任之等特意去函邀他來“民大”授課。他果然應邀而來,被閻錫山聘為“民大”的顧問和教授。杜任之還同他一起參照中共中央發布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草擬了一份《民族革命大學綱領》,把中共的全民總動員,堅持抗日民族團結,實行抗戰教育等基本思想都寫了進去,強調抗戰和軍事訓練,民運宣傳,學生自治和自覺紀律等條。同時還參照八路軍隨營學校的教學計畫,擬定了《“民大”教學計畫》。
1938年2月底,隨著日軍大舉進攻臨汾,“民大”進入大動盪,也是大分化階段。“民大”師生先是向呂梁山腹地撤退,跋涉數日後,在鄉寧遇到來自運城三分校的師生,改為支校,匯入大隊。3月間日軍向鄉寧、吉縣進犯時,師生又向黃河西岸轉移,危急中,大家圍住杜任之詢問:“民大”到底往哪裡去?杜說:“我們奉命到南邊的宜川縣。從這裡到宜川,有一天的路程;往北去延安,有兩天的路程。南下,是宜川;北上,是延安!”
第二天集合時已不到1000人,約有四五百人奔赴延安。到宜川後一分校也和本校合併,全校只設政治、軍事兩系,由杜任之、杜心源分別兼任系主任。只有二分校千餘師生,“誓死不渡黃河”,仍轉戰於大寧、永和一帶。
到宜川時,絕大部分知名教授都走了。僅留陳唯實、秦車川、朴進勛、尹澄宇、崔英等人。於是又讓請來幾位。但是一律改稱教官,降低了他們的地位及政治影響。此時的政治教官有蒲子政(蒲克敏)、劉瀟然、原政庭、李文瀾、葉笠、秦淮、陳鳳章等。
為適應當時抗戰的需要,“民大”學生在宜川結束了第一期的學習,大部分轉入敵後到犧盟會和抗日軍隊中做政治工作。經閻錫山批准,挑選了三四百名“優秀學生”成立了“隨營分校”,放在閻的直接控制之下,目的是防止他們投奔延安,培養他們成為閻的工具。這一階段,“民大”課程的內容已有所改變,革命的氣氛也差了,已經開始改變統一戰線的性質。
1938年秋初,“民大”由陝西宜川回到吉縣的南村。閻錫山開始了對“民大”的“調整”,“民大”步人衰退的階段。
在臨汾人學的第一期學員畢業後,又從西安招來一個“大高第四隊”,原來一分校和三分隊的學生重新編隊,合成本校的基礎,是為第二期的開始。單獨保留二分校,住在離南村20多里的劉村。調整中,又把教務處合併到政治處,讓杜心源兼了辦公廳副主任,杜任之任編委會主任。這次“調整”之後,先後有100多人離開“民大”,連惟一留下來的外來教授陳唯實也走了。杜任之擔任的編委會主任,實際是個輕閒職務,除編印《校刊》外,他還編寫了《“民大”叢書》,其中包括宣傳、組織、武裝、國際問題、人物誌等類,共出版了6冊。
8月間,朱德由晉東南回延安,路經古賢村看望閻錫山,曾應邀給“民大”師生講話。
1938年12月間,由於日軍進攻,“民大”便由南村向北轉移。期間,實際主持校務的杜心源和社任之先後調離。從隨營分校調來的梁膺庸(員),以辦公廳副主任的身份全面主持校務。
隨著全國政治形勢的逆轉,閻錫山於12月發動了震驚全國的“晉西事變”(亦稱十二月政變)。有鑒於當時的尖銳形勢,梁膺庸等校處領導人和進步教官,分批出走。從此,中共在“民大”的黨組織和大部分黨員撤出。“民大”的性質發生了質的變化,遂淪為閻錫山控制的一個普通訓練班。
相關詞條
-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
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於1936年9月18日在太原成立。犧盟會在國民師範舉辦各種抗日訓練班,並成立了山西新軍的第一支部隊——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
簡介 歷史王生甫口述整理 會章 會歌 綱領 -
山西大學堂
山西大學1902年創立之時,名為山西大學堂。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其具有中學專齋和西學專齋兩個組成部分,為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史上中西教學共為一體之先例。
誕生背景 教學章程 歷史沿革 衍生學校 -
山西醫學院
山西醫學院是山西省的集教學、醫療、科研為一體的醫學教育中心,是一所與國際接軌的新型醫學院校;是一所培養醫學專業技術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
學院設定: 合作交流 學院歷程 學院成就 -
中華民國行政院長
的革命活動。宋子文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繼入美國哈佛大學經濟系。1917年回國...
汪精衛 現在是張俊雄 -
閻錫山
。字百川、伯川。山西五台人(現為山西定襄縣)。光緒二十九年(1903...元年(1909)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後歷任山西陸軍監督、新軍標統,參加反清活動。 1911年武昌起義後被舉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間支持袁世凱...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 -
李濟琛
送到設在保定的軍咨府軍官學校(後改名陸軍大學)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官...事變被蔣介石成功鎮壓,李濟琛逃亡香港。後又在香港組織“中華民族革命大同盟...琛到保定軍官學校(後改為陸軍大學)“軍官深造班”深造,攻讀高等軍事學...
【人物生平】 【人物年譜】 【電影角色】 -
蕭一山
山西大學預科。此時已開始研究清史。1921年春,蕭一山在山西大學預科畢業...。希望有一所從國小到大學一貫制的新型學校,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具有文、史...研究外,他特別留意太平天國史料的蒐集。1935年,他應聘為河南大學文學院...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史學思想 人物評價 軼事典故 -
《六年華北華中工作經驗的報告》
山東省委、山西省委、河南工委及華中華南的若干黨組織。差不多所有的大學及中學都加...以後,經過了九年的反動時期,現在又有了新的民族革命浪潮,我們的黨在白區保存...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