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山瘴瘧,病名。見《諸病源候論·山瘴瘧候》。即瘴瘧,瘧疾之一。多因感受山嵐癘毒之氣,濕熱鬱蒸所致。症狀
《諸病源候論·瘧病諸候》:“此病生於嶺南,帶山瘴之氣,其狀發寒熱,休作有時,皆有山溪源嶺瘴濕毒氣故也。其病重於傷暑之瘧。”《瘴瘧指南》卷上:“瘴瘧形狀,其病有三。而形狀不外於頭痛,發熱,腰重,腳軟,或冷,或嘔,或泄,或大便秘,或小便赤,面赤,目紅,口渴,心煩,胸中大熱,舌或黑,狂言譫語,欲飲水,欲坐水中,或吐血,或衄血,或腹痛,或有汗,或無汗諸證。”有冷瘴、熱瘴、啞瘴之分,詳見各條。
山瘴瘧,病名。見《諸病源候論·山瘴瘧候》。
《諸病源候論·瘧病諸候》:“此病生於嶺南,帶山瘴之氣,其狀發寒熱,休作有時,皆有山溪源嶺瘴濕毒氣故也。其病重於傷暑之瘧。”《瘴瘧指南》卷上:“瘴瘧形狀,其病有三。而形狀不外於頭痛,發熱,腰重,腳軟,或冷,或嘔,或泄,或大便秘,或小便赤,面赤,目紅,口渴,心煩,胸中大熱,舌或黑,狂言譫語,欲飲水,欲坐水中,或吐血,或衄血,或腹痛,或有汗,或無汗諸證。”有冷瘴、熱瘴、啞瘴之分,詳見各條。
瘴瘧(西醫病名:惡性瘧疾) 因感受山嵐瘴氣而發的一種瘧疾。臨床表現有寒多熱少,或熱多寒少,每日發作或間日發作,煩悶身重、昏沉不語。或狂言譫語。類於惡性瘧...
病因 診斷依據 鑑別診斷 辨證論治 其他治療作者鑒於福建、廣東地區瘴瘧流行,遂予悉心研究,頗有心得。
簡介 作者 自序中醫病症名。
症狀 治療 總論 相關故事山瘴瘧酒,主要成分有常山、鱉甲等,主治療乍寒乍熱,乍有乍無,及勞瘧發歇不定,久不瘥。
山瘴瘧酒 正文 配方 製法 主治簡介 【方歌】瘴疽因受山瘴毒,伏藏久痛附筋骨,初黑次青如拳打,急砭...,去滓;稍熱服,忌生冷、油膩。 【方歌】正氣散因山瘴感,伏久生疽身戰...,毒勢湧出浮腫,次變青色,如拳打之狀,寒戰似瘧,頭顫口偏,手足厥逆,黑睛緊...
【配方】常山三兩,鱉甲(炙)、升麻、附子、烏賊魚骨各二兩。 【主治】療乍寒熱,乍有乍無,山瘴瘧。 【用法】一服一合,可數服。
亦有之。海州出者,葉似楸葉,八尺,有花紅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而小。五月采葉,八月采根,陰乾。此二味為治瘧之最要。 常山,灌木,高1-2m。小枝...;脾經;肺經;胃經。 功能:劫痰;截瘧。 主治:瘧疾,胸中痰飲積聚...
概述 藥品簡述 用藥禁忌 中藥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途者十病八九。正以居者安靜,途者勞傷耳。《活人三昧》論瘴瘧條雲∶飲食有節...,人生其間,元氣不固,感而為病,是為之瘴。輕者,寒熱往來,正類咳瘧,謂之冷瘴...。“瘴”並非一定就是“氣”。宋方勺《泊宅編》載:“虔州(今江西贛州)龍崗...
簡介 解釋 論證 歷史記載 發作表現《對山醫話》醫話著作。四卷。補篇一卷。清·毛祥麟撰於1903年。書中記述了醫藥典故、醫林逸事、民間療法、醫理、藥物的心得體會等。對診治中因循執方等弊病予...
基本資料 簡介 作者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