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牽牛[山牽牛]

山牽牛[山牽牛]
山牽牛[山牽牛]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牽牛 Thunbergia grandiflora,又稱大花山牽牛、大花老鴉嘴,是木蘭綱爵床科山牽牛屬攀緣灌木。生於山地灌叢,產廣西、廣東、海南、福建鼓浪嶼等地; 世界熱帶地區植物園常見栽培。主要用於觀賞與藥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山牽牛 植株 山牽牛 植株

攀緣灌木,分枝較多,可攀援很高,匍枝漫爬,小枝條稍4棱形,後逐漸復圓形,初密被柔毛,主節下有黑色巢狀腺體及稀疏多細胞長毛。葉具柄,葉柄長達8厘米,被側生柔毛;葉片卵形、寬卵形至心形,長4-9 (15)厘米,寬3-7.5厘米,先端急尖至銳尖,有時有短尖頭或鈍,邊緣有2(4) -6(8)寬三角形裂片,兩面乾時棕褐色,背面較淺,上面被柔毛,毛基部常膨大而使葉面呈粗糙狀,背面密被柔毛。通常5-7脈。

花在葉腋單生或成頂生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形,先端具短尖頭;花梗長2-4厘米,被短柔毛,花梗上部連同小苞片下部有巢狀腺形;小苞片2,長圓卵形,長1.5-3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外面及內面先端被短柔毛,邊緣甚密,內面無毛,遠軸面粘合在一起;花冠管長5-7毫米,連同喉白色;喉22-25毫米,自花冠管以上膨大;冠檐藍紫色,裂片圓形或寬卵形,長2.1-3毫米,先端常微缺;雄蕊4,花絲下面逐漸變寬,長8-10毫米,無毛,花葯不外露,藥隔突出成一銳尖頭,藥室不等大,不包括刺長7和9毫米,基部具彎曲長刺,長3和2.5毫米,另2花葯僅1藥室具刺,長2.5毫米,在縫處有髯毛;花粉粒直徑86微米。子房近無毛,花柱無毛,長17-24毫米,柱頭近相等,2裂,對摺,下方的抱著上方的,不外露。

山牽牛 山牽牛

蒴果被短柔毛,帶種子部分直徑13毫米,高18毫米,喙長20毫米,基部寬7毫米。

分布範圍

山牽牛[山牽牛] 山牽牛[山牽牛]

產於廣西、廣東、海南、福建鼓浪嶼。生於山地灌叢。

印度及中南半島也有分布。世界熱帶地區植物園常見栽培。

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

山牽牛 花 山牽牛 花

根:微辛,平。祛風。用於風濕,跌打,骨折。

根皮、莖、葉:甘,平。消腫拔毒,排膿生肌,止痛。

根皮:用於跌打損傷,骨折。 莖、葉:用於蛇咬傷,瘡癤。

葉:用於胃痛。

花、種子: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痛,瘡瘍腫毒,痛經。

性味

山牽牛 果實 山牽牛 果實

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胃痛,跌打損傷,瘡癤,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繁殖方法

用扦插繁殖。扦插繁殖盆栽時應以支架或懸吊栽培。春季扦插繁殖極易生根,雨季移植後翌年可定植。

栽培技術

管理養護:可露地栽培,生長茂密,蔭蔽度大。苗圃培育時種植間距應較大,避免植株相互纏繞;園林套用中,常因植株過於健旺而易崩塌,因而應在秋季花後予以修剪。初春可施少量肥料,促進花量的增加。

物種分類

相關的種:

中文名學名
1翼葉山牽牛Thunbergia alata Bojer ex Sims
2紅花山牽牛Thunbergia coccinea Wall.
3二色山牽牛Thunbergia eberhardtii Benoist
4直立山牽牛Thunbergia erecta (Benth.) T. Anderson
5碗花草Thunbergia fragrans Roxb.
6碗花草(原亞種)Thunbergia fragrans Roxb. subsp. fragrans
7海南山牽牛(亞種) Thunbergia fragrans Roxb. subsp. hainanensi s (C. Y. Wu & Lo) H. P. Tsui
8滇南山牽牛(亞種) Thunbergia fragrans Roxb. subsp. lanceolat a H. P. Tsui
9長黃毛山牽牛Thunbergia lacei Gamble
10桂葉山牽牛Thunbergia laurifolia Lindl.
11羽脈山牽牛Thunbergia lutea T. Anderso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