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山油柑](/img/2/332/nBnauM3X0UDN5MDMwkTM0IjNwMTM4ADOxEjMxADMwAzMxAzL5E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生長習性
生於較低丘陵坡地雜木林中,為次生林常見樹種之一,有時成小片純林,在海南,可分布至海拔900米山地密茂常綠闊葉林中。
本種生長在海南的闊葉雜木林中偶有高達20米、胸徑40厘米的大樹,但據樹幹解析,51年樹齡的樹高15.8米,胸徑21厘米,生長頗為緩慢。
地理分布
![山油柑](/img/3/53e/nBnauM3XyQjM0kDM0YzM1EjM4QTM5YDMwIjMxADMwAzMxAzL2M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本種分布於亞洲南及東南部廣大地區,其器官形態除子房的毛被外相當穩定,產斯里蘭卡、印度、印度尼西亞等亞洲東南部的,其子房通常密被長毛,毛質頗硬,產中國南部大陸的,其子房通常僅下部或中部以下被柔毛,但生長於雲南西雙版納一帶的,其子房亦密被毛。采自廣西西南部局部地區的一些標本,其子房光滑無毛,這些都可能是不同地區及其生境的生活型。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山油柑](/img/c/16d/nBnauM3X3EjM4QDO1YzM1EjM4QTM5YDMwIjMxADMwAzMxAzL2MzL3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抗癌藥理
1.山油柑鹼對網狀細胞白血病L615有顯著治療作用,口服40mg/kg,小鼠生存時間超過60日,可以認為能100%治癒。對網織細胞腹水瘤有治療作用。對小鼠宮頸癌U14,口服給藥,抑瘤率高達57.1%。對小鼠肝癌,抑瘤率平均達52.5%,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對動物骨髓性白血病1498、漿細胞性骨髓瘤、腺癌755均有抑制活性作用。
2.山油柑鹼能降低吉田腹水瘤細胞分裂指數,能影響癌細胞核酸的生成,顯著降低L615小鼠脾中RNA的含量,而對正常動物組織中RNA和DNA的含量無顯著影響。
抗癌套用
1.治療各種癌症山油柑根皮或樹皮15~30g,水煎服,或研末服。《抗癌本草》
2.治療胃癌、霍奇金病、骨纖維肉瘤山油柑鹼50mg,口服,每日2~3次,4周為1療程。《抗癌本草》
【毒性】:小白鼠腹腔注射樹皮的氯仿提取物250mg/kg,出現活動減少,耳廓反射和痛覺反射消失,最後死亡[A-25]。在印度用於毒魚。
【化學成分】:皮含酚類化合物6—去甲山油柑素(6—demethylacrohylin)(77-8)、山油柑雙素(acrovestone)、山油柑素(acronylin)(77—9)、山油柑萜醇(bauerenol),葉含揮髮油,其中含儼蒎烯和檸檬烯(limonene);葉和木材中含生物鹼吳茱萸春鹼(evolitrine)(77—10)和香草木寧(kokusaginine)(77—11)。
使用價值
本種的樹皮鬆脆,纖維短,不甚發達,故樹皮剝落時呈不規則片狀。莖幹的下部樹皮含鞣質16.72%(據雲南樣品分析)。木材為散孔材,無心邊材之區別,材色淺黃,紋理直行,不變形,易加工,在海南列為五類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