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
山水牛壽命很短,只有半天的時間。它將卵產在土裡,孵化成黃色幼蟲後,一直生活在地下,靠齧食黃草、白茅等多年生長的草根為生。歷經三年後方老熟成蛹,再羽化成成蟲,但仍呈休眠狀態,藏身地下。直到每年夏至前後,雷雨大作時,才猛然驚醒,紛紛鑽出地面。出土後它們或飛舞,或爬行,急急忙忙地尋找配偶,待雙雙交配完畢,雌蟲便忙著產卵,雄蟲則繼續遊蕩,一天內全部死去,生命之短促,等同蜉蝣。
相關資料
作為食物
也不知哪一輩老祖宗發現這東西可以吃,尤其是炒熟之後香得很,於是每年山水牛出土的時候,人們都到野外到山上拾它。所以每年這個時候,村民們就會趕早去到田野里尋找,隨身帶一個鋁壺,撿一個就順手放進壺裡,大人孩子,一小群,一小伙的,有說有笑的“踏上征程”! 帶回家之後,放在鍋里一炒,香極了,令人口水四濺。
由於一年一年的這樣開發,搜尋,如今能生山水牛的荒山與田埂越來越少,這玩意兒便一年比一年稀罕了。並且它又是屬於美味佳肴山珍海鮮,所以有許多的飯店 山水牛會在每年這個時候去農村收購,當然這也加劇了這個趨勢——山水牛一年比一年少!
還有啊,山水牛的幼蟲比起山水牛味道更美,一些農民就去荒山里刨,這也就大大的破壞了草地,不可避免的加劇了水土流失,可是不管怎么說人們比起生存環境還是更加青睞美味,或者說農民為了賣點錢,不惜出賣自己的生存環境,著令人覺得非常悲哀!!
關於山水牛的回憶
山水牛總是在雨後太陽出來之前拱出地面,滿天飛著找配偶。捉了山水牛,可以賣到二十里外的桃花嶺鎮飯店裡去。
我們小時候就是經常去撿山水牛!
為什麼?那可真是美味啊!
剛下過雨,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出門了。這時雨還在下著。雨點子稀稀落落,打在葦笠上沙沙作響。灰灰的雲彩掠著樹梢緩緩地動,東山則在雨霧裡朦朦朧朧像一頭埋頭拱食的肥豬。我們把臂彎上的鋁壺挎牢,把身上的蓑衣裹緊,急匆匆去了東山。東山坡上早有了一些與她做同一件事情的人。但我們並不注意他們,她注意的是地上有無山水牛。到東山腳下發現了一個,小東西正在草叢裡碌碌爬著。我們把它撿起來扔進鋁壺,鋁壺中隨即響起了小東西欲行逃遁但又徒勞的沙沙聲。
我們走上山坡,又拾到幾個。但她發現這兒太少,顯然被人搜尋過了,便決定轉到山的東坡。那兒離村遠,去的人肯定少。翻過幾道山樑,我們走上一面零零落落長著紅頭松的山坡,那兒果然沒有人而山水牛特別多。身前腳下,不時便出現一個,它們一個個都成了我們的瓮中之物。小生靈中還有一些傑出的,此刻正在低空中做飛行表演。我們便像喚牛犢一樣“哎兒啦、哎兒啦”地叫著,讓那小東西飛近她,這時她便將蓑衣的一角扯成個鷹翅,猛地一撲,便將它撲落在地,讓它到鋁壺裡與同類相聚。
鋁壺的底兒漸漸被山水牛蓋滿了,我們的腰也有些發酸。這時,雨點兒又落得緊了幾分。他去一棵大橡樹下站定,打算避一避雨,歇息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