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

山東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的前身是1978年3月成立的山東省社會科學研究所科學社會主義研究室,是其最早建立的三個研究室之一。

簡介

1980年12月,山東省社會科學研究所改稱山東社會科學院,科學社會主義研究室亦改稱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2008年8月,根據學科建設和發展需要,報經山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同意,科學社會主義研究所更名為政治學研究所。截至2008年8月,全所共有12人,其中研究員7人,副研究員2人,助理研究員3人;1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獲得碩士學位,另有在讀博士1人;1人入選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2人獲山東社會科學院“優秀青年人才獎”。下設“鄧小平理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兩個研究室和“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院屬)、“農村社區政治發展研究中心”。歷任所長:姜士林、魯仁王振海;副所長:程湘清(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孫斌(主持工作)、魯仁、董崇山、張錫恩林輝基張志慧。現任所長李述森研究員,副所長戰旭英研究員。

學科建設及研究方向

政治學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當代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基層政治發展、黨的建設,以及政治和行政體制改革等,其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山東社會科學院重點學科。

專家簡介

林輝基,山東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山東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和黨史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特約專家,山東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和亞太研究中心副主任。

科研主攻方向和研究重點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史、現代國際關係史,曾先後設計和主持3項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世界著名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研究”(與王文英等合作);“全國精神文明先進典型文登經驗的理論思考”;“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史研究”。曾作為主要成員參加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新時期的運用和發展”、“西方文化與近代中國”等課題的研究。同時還為國內外有關部門主持設計若干重點科研項目,主要的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展系列研究”、“當代俄國著名思想家研究”、“俄國遠東與中國華東跨世紀友好合作研究”、“山東與南澳洲友好城市建設的回顧與思考”、“山東與亞太多邊關係研究”等。1990年和1994年分別參與主持“康有為與中日關係”和“走向新世紀的中俄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1996年出席俄國聯邦科學院遠東所和俄羅斯遠東科學院聯合召開的“遠東開發的國際合作”和“當代世界與第三條道路”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對俄國遠東自由經濟區進行了兩個月的實地考察。這些科研活動獲得國內外業內專家的關注與好評。

主要科研成果和代表作計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論文)、《馬克思主義民眾觀、實踐觀和自由觀在中國新時期的運用和發展》(論文組合)、《普列漢諾夫評傳》(論文)、《布哈林評傳》(論文)、《盧森堡評傳》(論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社會穩定思想》(論文)、《列寧的社會穩定思想》(論文)、《毛澤東的社會穩定思想》(論文)、《列寧社會主義思想在俄國和東歐的勝利》(論文)、《馬克思主義領導哲學論綱》(個人專著)、《鄧小平理論的跨世紀發展》(主編.專著)、《亞太地區國際關係論綱》(主編.專著)、《科學社會主義通論》(蘇東卷主編之一)、《科學發展觀與和諧世界論》(個人專著)等,總計約300萬字。這些論著主要探討了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在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民族和歷史時期的不同特色和共同規律,即民族化和國際化、多樣性與統一性的辯證關係,探討了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世界國際關係的影響及其重新振興的道路和條件,部分論著在國內外同行中獲得關注和重視。如《亞太地區國際關係論綱》一書被國內部分院校指定為研究生主要參考用書並被港台出版社以繁體字再版,該書出版後被俄、美、澳、日等國駐華使館、俄國總統藏書中心、俄國科學院遠東所、俄國遠東科學院、美國東西方關係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等圖書中心收藏。
進入新世紀,林輝基研究員主要致力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俄國化的比較研究,並以主要精力進行《蘇聯歷史檔案研讀札記》多卷本的研究和撰述。
王曉明,山東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兼任山東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山東省政治學研究會、山東省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山東省黨史學會、山東省統戰理論研究會常務理事,山東省黨建研究會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政治與行政體制改革,在現實問題和套用研究方面用力較多。
主持完成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協調村‘兩委’關係不同模式比較研究”、“山東省人才資源開發專題研究”,山東省軟科學課題“山東省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問題研究”、“山東省人才資源狀況調查與研究”,承擔省領導及有關部門交辦課題“當前若干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社會穩定理論與實踐”、“鄧小平理論的豐富與發展研究”、“江澤民思想理論體系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系列專題研究”、“山東省‘十一五’人才規劃”、“加強組織工作幹部能力培訓問題研究”、“構建和諧社會階層關係研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領導班子年齡結構最佳化與任職年齡合理化問題研究”,以及山東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等30餘項。
任《山東省志·社會科學志》編委,《馬克思主義社會穩定理論與實踐》、《科學社會主義通論》副主編。參與撰著《社會科學科研管理概論》、《調查·研究·決策》、《中國人,挺起你的脊樑》、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系列論著、《黨的十六大若干理論問題研究》、《江澤民思想理論體系研究》、《建設民眾滿意工程·理論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與方略》等,發表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等70餘篇。曾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合作)、二等獎(合作)和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課題主持人)。
張志慧,山東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兼任山東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山東省政治學研究會、山東省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社會主義與政治學,重點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黨風建設、機構改革與政府職能轉變、基層政府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定位等方面。近年來主要專注於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問題研究。

在長期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與農村現代化的調查與研究過程中,主持了多項省級課題,對全省許多地市的先進黨支部、村委會進行了實地調查,積累了豐富的考察資料。1998年組織了對山東省東、中、西部地區七個縣十幾個村莊1700多人的大型問卷調查,對調查數據整理形成的研究報告《改革20年後中國農民在想什麼》得到了省委主要領導的肯定與表揚。1998年主持了省社科“九五”規劃重點課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1999年主持完成了省精品工程課題“民心工程與黨風建設”,省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刊載了研究報告《愛民 富民 便民為民 安民》,調查報告《山東濰坊市實施“民心工程”》在中央政策研究室《黨建動態》發表,《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機制新探討》在《人民日報》發表。2001年主持完成省社科規劃重點項目“山東省農村市場信息體系建設對策研究”,省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刊載了研究報告主要內容,得到了省委領導同志的批示。在《光明日報》發表的《對現代化的再認識》、《農業信息化進程中的政府作用》等文章,被農業部等網站轉載,還在《大眾日報》發表了《尋找農業與網路的結合點》,在《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發表了《中國農業信息化問題初探》。
2001年參與省領導交辦課題“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的研究,並主編系列論著之一《政治建設論》,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9期發表的論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歷史定位與制度建設》,在《東嶽論叢》2006年第4期發表的論文《民主與法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制度性保證》,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經過在民主政治學科領域十幾年研究的積累,2005年6月由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專著《民主方法論》。該著認為,民主既是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和價值標準,同時也是社會主義事業進步的工具條件,而關鍵在於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民主。基於此,該著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從哲學方法論的高度系統研究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基本途徑和主要方法(技術、手段、藝術),並發掘和提升民主方法的理論價值,拓展實現民主的政治視野和操作技藝,以期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理論服務。《光明日報》發表書評認為,這是我國第一部從工具方法和政治運行與操作的角度研究民主的專著,對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基本問題予以方法論的說明,是一部以嶄新的視角和獨特的方法研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創新之作。

2007年主編了省社科規劃課題“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史研究”的最終成果,專著《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史論綱》,由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出版。該著著重縱向、縱橫結合,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的歷史進行了全景式考察,從中揭示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的基本規律性。 
李述森,山東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法學博士。兼任山東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和政治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山東省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科學社會主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蘇聯、俄羅斯問題。
主要研究特色:在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問題的研究中引入國際政治領域的話語體系,或者說將科社與共運學科的許多重大問題當作國際政治範疇的問題來對待,從而克服了二者之間長期存在的割裂現象;以俄羅斯歷史文化傳統與國際行為模式為基點研究蘇聯模式興衰、蘇共垮台、蘇聯解體等重大問題,從而克服了在該研究領域中存在的過度意識形態化的弊端。

近幾年來,圍繞所從事研究領域,出版專著一部,參與主持、撰寫著作兩部,主持院級、省級課題兩項,在省級以上核心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每項研究成果都具有創新之點,並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04年在《東嶽論叢》上發表的論文《論政治因素與“新經濟政策”》,提出了政治因素是“新經濟政策”歸於失敗的主要原因的觀點,被學界評論為是近年來在該領域研究中最具啟發性的文章之一。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新華文摘》作了論點摘登,並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5年在《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上發表的論文《榮耀與包袱——論帝國模式對俄羅斯國家發展道路的影響》,探討了俄羅斯的帝國特性及其始終追求帝國目標對國內發展道路的制約與影響,得出了蘇聯也沒有擺脫這一局限性因而走向衰落的結論,被該刊作為重點文章推出和評介,人大複印資料《國際政治》全文轉載,並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06年在《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發表的論文《俄羅斯歷史文化傳統視野下的蘇共“超階段”問題》,著重從俄羅斯歷史文化傳統的角度探究蘇共“超階段”問題的根源,具有很高的創新性。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和《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同時全文轉載。此外,專題研究當代俄羅斯對外戰略問題的博士論文《當代俄羅斯對外戰略轉型研究》,也獲得評審專家們的好評,被答辯委員會評定為優秀論文,並於2006年由當代世界出版社同名出版。
同時,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其中,2007年11月在由俄羅斯科學院、中央編譯局和山東大學聯合舉辦的“中俄經濟社會發展論壇”上,作為特邀專家所作《百年來俄羅斯兩次政黨制度轉型的比較》的發言,在大會上引起了中外專家的廣泛興趣和熱烈討論。
公冶洪,曾用名公冶祥洪,山東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山東省領導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山東省領導科學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專業研究方向為:現代領導科學與組織管理心理學研究。
主要學術貢獻:首先,在全國學界第一次提出並界定了心理領導這一概念和心理領導關係這一重要的研究範疇,闡述論證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相互關係的心理學原理,豐富和拓展了心理領導藝術這一研究課題的內容和空間。還在全國領導科學研究領域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論證了心理協調的特點、作用、途徑和方法,既有理論創新,又有學術突破,推動了現代領導心理學的學科建設。其次,在現代管理與組織心理學研究領域,第一次提出了組織與個人整化這一重大理論命題,採取心理分析與行為分析並重、靜態研究與動態研究統一、描述性研究與規範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並從多維的角度對組織關係和心理認同等一系列概念進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新的界定,闡明了組織整化及一體化等心理學的觀點。還提出了組織心理的內聚與外展這一新的理論範疇,闡釋論證了包括組織心理氣候及心理契約在內的等一系列現代組織心理學的概念和原理,推動了現代管理與組織心理學的學科發展。
主要著述:專著《現代領導與管理心理研究》由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共同主編《競爭上崗與在職培訓綜合科目簡明讀本》,參與撰寫《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手冊》、《破譯迷信》、《偉人的魅力——周恩來人格研究》等。發表論文《領導者個性心理特徵與心理領導藝術》(《中國行政管理》1987年第9期)、《現代政治心理學》(《社會科學評論》1987年第11期)、《靈感·機遇與創造性發現》(《中國人才》1989年第4期)、《論組織與個人的整化》(《管理世界》1989年第5期)、《論心理協調在現代組織運行中的特點和作用》(《山東社會科學》2000年第1期)、《封建迷信的心理透析與哲學思考》(《東嶽論叢》2000年第2期)、《心理契約——現代組織中人和事的最佳耦合》(《東嶽論叢》2001年第6期)、《淺論現代社區的文化建設》(《發展論壇》2002年第7期)、《市場經濟中黨管幹部和人才遴選的新特點新思想》(《領導決策導刊》2003年第6期)、《自我封閉與互惠合群的心理探微》(《東嶽論叢》2004年第1期)、《新世紀新時期的領導責任》(《領導科學報》2005年3月30日)、《論檔案管理利用的社會化》(《領導論叢》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1輯)、《論地方領導班子的心理和諧》(《東嶽論叢》2007年第6期)等80餘篇。
成果主要社會反響及獲獎情況:1、《現代政治心理學》一文“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88年第5期論文摘錄。2、《心理領導關係研究三題》“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88年第3期全文轉載,獲1987—1988年山東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3、《論組織與個人的整化》獲全國青年領導科學首屆學術討論會優秀論文獎、山東省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4、《論組織心理的內聚與外展》,“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1991年第4期全文轉載。5、《論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相互關係心理》,1990年9月在河南《領導科學》雜誌社首次評選“四佳”活動中,獲最佳理論文章榮譽獎。6、《論心理協調在現代組織運行中的特點和作用》,“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2000年第5期全文轉載。7、《封建迷信的心理透析與哲學思考》,2001年12月獲山東省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8、專著《現代領導與管理心理》由《人民日報》(2003年8月4日)、《東嶽論叢》(2003年第1期)、《山東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等9家報刊作了廣泛評價。
王立行,山東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理事,山東省國際政治學會秘書長。
主要從事法學社會學和政治學方面的研究,重點是憲法社會學、社會和諧與人權民權理論研究。
主要成果:參與主編《世界政府辭書》(第一副主編和主要編寫者,1992,中國法制出版社)、《世界憲法全書》(1997,青島出版社)、《憲法學辭書》(1997,當代世界出版社)、《鄧小平理論與山東發展》(1998,山東人民出版社,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專著《人權論》課題主持人、主要撰著者。該書疏理了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期當代中國的人權理論,提出了人權是公民權、政治權與經濟權、社會權、文化權相統一的觀點,論述了中國已經找到了一條促進和發展人權道路的觀點,概括了當代中國人權發展的巨大成就和歷史性轉變,闡述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與人權的有機結合和統一的思想。分析了中國特色人權體系與國際人權體系之間的關係,闡述了下列一些觀點:充分實現和享受人權是全人類追求的共同理想與目標;人權觀念和人權理論的出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人權成為當今時代的觀念和標誌;尊重和保護人權已經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核心價值、內容和特性;發展人權成為人類發展和時代進步的進程和潮流。2003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著被多次引用和參閱,如林?粗髦?的《當代中國人權法律制度研究》,關今華的《人權保障法學研究》,李步雲總主編人權研究叢書、羅惠蘭等著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權建設研究》等。

主要論文有:《現代國家社會的本質內涵》(《東嶽論叢》2007年第4期)、《簡論建設和諧世界的價值觀》(《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11期)、《權利平等:實現和諧社會的關鍵》(《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東嶽論叢》1995年第5期,《新華文摘》1996年第1期轉載)、《列寧論黨領導管理蘇維埃國家問題》(人民出版社《馬列主義研究資料》1987年第4輯)等。其他論文有《鄧小平的人權思想及其新發展》、《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社會正義與社會和諧》、《科技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和增強綜合國力的強大動力》、《論中國特色人權理論體系》等。

多次參加全國和國際性理論研討會並提交論文,主要的有:《毛澤東論我國要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參加1993年11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湖南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的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公共管理的特徵及其趨勢》,參加2002年5月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和哈佛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聯合召開的第二屆公共政策與管理國際研討會。《社會平等與社會和諧》,參加2007年5月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央編譯局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聯合召開的第二屆全國社會主義論壇。《健全構建和諧社會的體制機制》,參加2007年6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聯合召開的全國社會科學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繫統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理論研討會。

戰旭英,山東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山東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山東省政治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山東省國際政治與國際關係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領導學會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和政治學,特別專注於政府績效評估和村民自治方面的研究。鑒於中國政府效率、效能低下的不爭事實,政府績效評估的研究有助於進一步引起理論界、政府部門和公眾對我國政府績效狀況的關注,並不斷深化該問題的研究;有利於幫助有關部門設計有中國特色的績效評估邏輯框架,通過一種客觀的方法促使政府改善公共服務質量,達到責任、評估和改進的實現。村民自治是一種民主實踐,它的研究,對於推進基層民主建設,進而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意義重大。

主持省部級重點課題4項:獨立主持完成國家人事部2004年留學回國人員科技活動擇優資助項目——“中西方政府績效評估比較研究”,為山東省當年獲得資助的唯一社會科學項目。獨立主持完成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項:2004年青年項目“西方國家政府績效評估的可資借鑑性研究”,2002年自籌項目“效率及其實現機制研究”。主持的2007年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政府績效評估的歷史演進與國際比較”,目前正在進行中。另外,還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民心工程系列調查”和中國—歐盟村務管理培訓項目——“城市化背景下的村務管理研究”兩項重點課題的研究。同時,主持完成多項院級課題。

出版譯著《美國精神的封閉》(2007,譯林出版社),引起廣泛的社會反響。2007年2月1日,《南方周末》刊載馮克利的文章《以古典情懷針砭現代性困局》。2007年8月23日,《社會科學報》發表本人的研究文章《艾倫·布盧姆:美國精神的沒落》。合作出版著作8部,分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等出版。

在《社會科學報》、《東嶽論叢》、《山東社會科學》、《理論學刊》、《馬克思主義論壇》、《發展論壇》、《人民日報》、《大眾日報》等報刊發表論文20餘篇。主要代表作有:《西方國家公共部門績效測量的反思》(《東嶽論叢》,2007年第4期)、《和諧社會與政府績效評估》(《理論學刊》,2007年第7期)、《我國政府績效評估的現狀與改善》(《馬克思主義論壇》第二輯,2006年12月)、《效率理論與效率實現機制的新探索》(《山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主要課題

建所以來,政治學研究所承擔了一批國家和省、院重點研究課題,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5項:“我國基層民眾自治組織研究”、“關於社區政治發展的專題研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政治性制約因素及梳理對策研究”、“網路環境下黨的民眾工作創新研究”、“馬克思主義民族化三種類型的比較研究”;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8項:“我國基層民眾自治組織研究”、“市管縣、鎮帶村問題研究”、“國家公務員制度專題研究”、“蘇聯東歐問題研究”、“農村現代化進程中的山東基層黨組織建設問題研究”、“權力監督與制約機制研究”“網上農業問題研究”、“協調村‘兩委’關係不同模式比較研究”、“WTO與轉變政府職能問題研究”、“行政效率及其實現機制研究”、“黨的十六大若干理論問題研究”、“‘三個代表’科學體系研究”、“山東省人才資源開發專題研究”、“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史研究”、“西方國家政府績效評估可資借鑑性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種類型的比較研究”、“政府績效評估的歷史演進與國際比較”、“山東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研究”等。

同時,政治學研究所還承擔和參與了大量省委、省政府領導及有關部門交辦課題的研究,主要的有:“山東省人才規劃”、“山東省農村黨組織建設問題研究”、“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好榜樣劉運庫”、“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研究”、“山東省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問題研究”、“山東省人才資源狀況調查與研究”、“當前若干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社會穩定理論與實踐”、“江澤民組織思想研究”、“江澤民思想理論體系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系列專題研究”、“山東省‘十一五’人才規劃”、“加強組織工作幹部能力培訓問題研究”、“我國商業賄賂的原因分析”、“構建和諧階層關係研究”、“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領導班子年齡結構最佳化與幹部任職年齡合理化問題研究”等。

獲獎情況

在近30年的研究歷程中,政治學研究所取得了大量在理論與實踐中產生廣泛影響的研究成果,獨立完成、主編或參與撰寫的專著、譯著達110餘部,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研究報告等近500篇,多項成果獲得國家、省、院優秀成果獎。其中,《社會主義民主最廣泛的實踐》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山東省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問題研究報告》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馬克思主義在新時期的運用和發展》、《論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現代政治心理學》、《論組織與個人的整化》、《鄉村民主——中國農村自治組織形式研究》、《鄧小平理論的本質與生命力》、《權力監督——中國政治運行的調控機制》、《封建迷信的心理學透視與哲學思考》、《破譯迷信——一份關於現代迷信的報告》、《論政治因素與“新經濟政策”》、《榮耀與包袱——論帝國模式對俄羅斯國家發展道路的影響》等,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多人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主持和撰著的四卷本《科學社會主義通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並獲得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另有《休謨經濟論文選》、《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必然破產的命運》、《當代經濟思想》、《政治是反映根本經濟利益的階級關係》、《當前民眾對穩定的態度的調查與分析》、《現代社會主義國家體制》、《亞太地區國際關係概論》、《論心理協調在現代組織運行中的特點和作用》、《科學把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現代領導與管理心理》、《人權論》、《我國行業學會發展現狀與對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歷史定位與制度建設》等多項成果獲得山東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獎。

面向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政治學研究所將在院黨委的領導下,把握髮展機遇,進一步下大力氣抓好學科和隊伍建設,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研究為龍頭,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致力於當代社會主義發展和基層政治發展研究,傾力打造具有“團結、協作、創新”精神的優秀團隊,努力把研究工作推向一個新階段、新水平。

聯繫方式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舜耕路56號
郵編:25000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