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簡介
山東省林木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依託于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實驗室於2007年正式批准設立。建立初期有專職固定研究人員25人,目前已達到37人,平均年齡39歲,其中正高職稱19名,聘請國內外兼職教授13名。
2006-2008年期間,實驗室專職固定研究人員共主持國家級課題12項、部省級項目17項,還承擔了多項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1項,部省級獎勵9項,其它獎勵5項。實驗室研究的立足點放在本學科的前沿,達到
實驗室 |
國內領先水平、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加強原始創新。
一方面依靠生物技術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創建新的育種材料,解決常規研究中難於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依靠常規方法將高新技術研究成果引入育種研究,解決林業產業中的關鍵技術問題。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的研究方向:
1.基因工程與分子輔助育種,
3.抗逆性林草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與利用,
4.細胞工程與良種高效快繁及產業化技術。實驗室具有寬暢的實驗場所和先進的儀器設備,
研究系統儀器設備
1.生物技術研究及苗木繁育培育系統,
2.苗木及果品質量檢測系統,以及進行林木遺傳改良研究的各種試驗儀器,並向社會進行開放。實驗室建有組培中心、現代化溫室,以及基礎條件良好的3000多畝鹽鹼地實驗站和匯集了北方地區的主要耐鹽林草植物.
主要研究方向
1.林木分子育種
利用細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術,創建林木新種質,建立技術體系,提供中間材料,進行良種高效快繁技術體系研究,包括:林草植物細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
2.林木常規遺傳改良與培育
主要採用傳統的林木育種手段和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方法,依據林木的特性及其遺傳變異規律,進行選種、雜交育種和引種,提高產量、品質,增強抗逆性、適應性,創造林木良種,包括提高林草植物產量、品質育種、抗性育種。
3.林木種質創新利用
利用現代遺傳學和群體遺傳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種質資源遺傳規律研究及相關基因的分子標記,發掘優異種質資源並進行遺傳評價,現代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進行種質資源的創新利用與遺傳改良。
主要研究內容
1.基因工程與分子輔助育種
利用現代基因工程技術與原理,建立基因轉化技術體系,獲得新的遺傳特性,創建林木新種質,重點是抗逆林木新種質,從而加速常規下需較長育種周期的林木遺傳改良選育進程。
2.生態林、商品林、經濟林、觀賞植物和草種常規遺傳改良
以遺傳學理論為指導,以林木常規遺傳改良的技術和方法為主,結合現代高新技術研究成果,定向提高生態林、商品林、經濟林、觀賞植物和草種種質的產量和品質、增強抗逆性,為林業生產提供優良新種質。
3.抗逆性林草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護、研究與利用
收集國內外具有良好經濟、生態價值和遺傳特性的非生物抗逆性喬灌草種質資源,建立耐鹽抗旱林草植物種質資源庫;對種質資源的生物學性狀、生態適應性及遺傳特性進行評價,為其開發利用提供基礎研究數據,篩選出適宜我省乃至北方地區生長的優良耐鹽抗旱喬灌草植物種和品種。
4.細胞工程與良種高效快繁及產業化技術
套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原理與方法,從細胞水平研究改造林草植物遺傳特性,以獲得具有目標性狀的細胞系或新種質;同時開展針對常規繁殖困難的優良樹種品種高效組培快繁技術體系的研究,並進行產業化開發,為林業生產提供急需的優良種質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