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昌樂縣城南街道韓信村

昌樂縣南郝鎮(今為城南街辦)西南部有一村叫韓信,村莊名稱與秦朝瓦解以後的“楚漢相爭”有著密切關係。 據《昌樂縣誌》記載:“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冬十月,韓信擊楚軍,殺龍且於濰水,盡定齊地,邑歸於漢。”

昌樂縣南郝鎮(今為城南街辦)西南部有一村叫韓信,村莊名稱與秦朝瓦解以後的“楚漢相爭”有著密切關係。
據《昌樂縣誌》記載:“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冬十月,韓信擊楚軍,殺龍且於濰水,盡定齊地,邑歸於漢。”
關於這段歷史,史書上都有詳細記載,當著楚漢爭奪天下的時候,雙方大戰於河南滎陽,項羽勢大,劉邦陷入了困境。
滎陽城內的將士連日抵禦,害得筋疲力盡,困憊得很,再加上糧道斷絕,儲梁將罄,眼見得危急萬分,朝不保夕。漢王劉邦亦焦灼異常,陳平、張良雖然智謀過人,到了這般田地,也是沒有良策,只好向眾將使用激將法,鼓動鬥志。此時果然站出了一個“替死將軍”,他叫紀信,願意假扮漢王出城,要漢王趁機脫逃。陳平看紀信如此堅決,就獻了一策,為“詐降計”。說是漢王要投降西楚霸王項羽,時至夜半,滎陽城裡陸續走出了許多婦女,過了一班又一班,魚貫而出,一時傳為奇觀。圍城的楚軍紛紛趕來看熱鬧,楚軍將士放鬆了警惕,漢王偷偷開了西門,帶著張良、夏侯嬰、樊噲等文武將佐溜了出去,只留數將守著城池。天色將近黎明,那假裝的漢王紀信才乘了一輛龍車出來,前遮後擁,面目模糊難辨。等到項羽識破了劉邦的詐降之計,看到了假劉邦時,劉邦等人早已遠走高飛了。 
楚王項羽還在圍攻滎陽,有偵騎走報,說是漢王向關中徵兵,馳出武關,現在正向著宛城洛陽進發,說得項羽驚愕失常,撩起衣服起座而吼道:“劉邦詭計多端,我中他詐降之計,被他逃走,今又移兵南下,莫非想攻我彭城不成?”隨即命令將士撤圍南行,兩軍又相持於宛城。還是楚軍人多將廣,殺敗漢軍,再回兵攻陷了滎陽,爾後進逼漢王駐紮的成皋。劉邦暗想滎陽已經失去,成皋也很難防守,哪裡還有第二個紀信來當替死將軍,因此預先出走,漢軍諸將次第得知漢王已經出走的訊息,誰也不願意留在這裡送死,陸續追趕漢王去了。漢將英布獨力難支,索性也棄城北去。項羽聽說漢王又逃走了,就在成皋休養兵鋒,徐圖進取。可他犯了個大錯誤,沒有乘機消滅劉邦。
再說劉邦逃出成皋,星夜趲程,到了修武,正好漢將韓信與張耳在此地暫時駐紮。劉邦急令韓信攻打齊地,抄襲楚軍後路,以達到動搖楚軍軍心的目的。可是韓信當時確實存在著顧慮,韓信對劉邦說:“趙地尚未平定,如果移兵東向,保不住趙人蠢動,復為我患。就使張耳駐守,恐怕兵力單薄,亦不能支持,況臣率士卒數萬,轉戰趙魏,勢已過勞,驟然東出,齊阻我前,趙扼我後,腹背受敵,兵不堪戰,豈非危道!故而臣想著先略定趙地(河北一帶),寬假時日……”每逢讀到此處,總是讓我想起現代歷史上的林彪,林彪當時任第四野戰軍司令員,駐兵東北,老毛連下三道電令,林彪遲遲不願執行,也與韓信的處境相似,看起來,評價一個人物,絕對不能否定當時的客觀情況,而任意指責的。 
這時候,韓信奉了漢王劉邦之命,往招趙地兵丁,便於東出攻齊,免不得費時需日。漢王部下的酈食其卻想邀功,獨自要求,自願招降齊王。酈食其到了齊都臨淄,經一番說服,齊王田廣答應歸漢,兩下里互譴使節,免動干戈。韓信正想揮軍南下與漢王劉邦會合,卻有謀士蒯徹勸諫道:“將軍奉命擊齊,費了若干心機,才得東指,今漢王獨使酈食其去說服齊王,但漢王並未頒下明令,止住將軍……”韓信被蒯徹說動了心,即刻點齊人馬,繼續攻打齊國。
韓信的兵馬行動迅速,渡過平原,突然向歷下(今濟南東)殺入,齊將因有和約,毫不戒備,驟然遇到韓信大軍,嚇得莫名其妙,紛紛四潰。韓信揮兵追擊,一路順風,很快地到了臨淄城下。齊王田廣大驚,烹死還在齊國都城的酈食其,這個高陽酒徒貪功不成死在了齊國的油鼎里。 
齊國君臣登城固守,可韓信攻城甚猛,不到幾天,竟被韓信攻破。齊王田廣開了東門出走,留住相國田橫斷後。田橫落荒而逃,與齊王離散。齊王田廣奔至高密,相國田橫奔至博陽。韓信馳進齊都臨淄,復引兵東出,追擊齊王田廣。田廣派使向楚王項羽求救,項羽派自己得力大將龍且奔齊。龍且是個悍將,根本不把韓信放在眼裡,領著大兵,倍道東進,急忙譴出馬向齊王報信,叫齊王與他夾擊韓信。齊王田廣收集散兵,出高密城,往迎楚軍,在濰水東岸會合,共同紮下營盤,準備大戰。
韓信正要向高密進軍,聽說項羽手下猛將龍且兵到,知道龍且的鼎鼎大名,心想這回遇到勁敵了,因此派人報知漢王,等到調集起曹參、灌嬰兩軍,方才出發。 
韓信率軍到達營陵(今昌樂境內),天氣正炎熱難當,他在今南郝境內整軍待戰,中軍大帳即設在今韓信村中。因此留下了“韓信”的村名。因為將士眾多,分布於以韓信村為中心的各個地方,因此留下了與此相關的許多地名。譬如,韓信曾經飲馬於中軍大帳(今韓信村)以西約二里的水池,也把自己的盔甲掛在古槐上晾曬,以後就有了“晾甲池”的地名。今天按照自然村落,分為前池子、後池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