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作者山曼
20世紀70年代,拜讀先生的美文,知道先生的大名;80年代始與先生相識;90年代之後,因為工作關係,聯繫與接觸便日漸增多。
山曼是先生的筆名,其本名為單丕艮,是個很有學問的名字,但習慣上我們更喜歡稱他“山老師”,不知何故,只是覺得惟有如此稱呼才能把對先生的尊崇之意表達出來。山老師生性爽朗,酷愛自由,喜歡無拘無束心無旁騖地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對先生而言,這才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表面看來,先生似乎有些散漫,但了解先生的人都知道,恰恰相反,先生從裡到外、從骨子裡透出的都是執著,不僅在為人方面如此,在生活方面如此,在事業方面更是如此。
山曼被別人稱為我國著名的民俗學家、散文家。對我們而言,他更像一個兄長,一個會講故事、愛說愛笑的朋友。他真正涉入民俗學領域緣於五十歲之後的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民俗學研究始於田野作業,他酷愛田野作業,深入民間調查是他最大的樂趣之一。他常常一身田野作業的打扮,休閒裝、運動鞋、運動帽,還有一個磨損極為嚴重的大旅行包。二十年來,他的足跡踏遍了齊魯大地,這也正是他在民俗學界、散文界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他是一位真正的“工作狂”,他對工作的那份熱愛、那份執著,常常讓我們驚嘆不已,對他而言,只有工作才是快樂的,只有工作才是幸福的。
在生命的最後三年里,先生備受病魔折磨,身體承受極大痛苦,每周三次去醫院做血液透析,嚴重便秘、身體浮腫、高血壓、吃飯味同嚼蠟甚至導致嘔吐,還有糖尿病的一系列併發症都在無情地侵蝕著他的身體。我們去看他,他從不說難受、疼之類的話,仍能談笑自如。每每看到這樣的山老師,我們總是特別心酸 。即使如此,他從未停止寫作。每次住院期間,他總讓家人帶去紙和筆,當身體狀態較好時,就隨手寫些文章;當身體狀態不好時,就閉目思考 。有一次,我們去醫院看望他,山老師很高興地說:“最近我在回想兒時的童謠,你們看,我已經整理出來這么多了。”
山曼在家休養期間,更是筆耕不輟。從2004年開始,他因為糖尿病併發症 導致視力急劇下降,看不清字,就讓人買來放大鏡。從此,放大鏡與他形影相伴,無論看書還是在電腦前工作都是如此。有時,看見他一手拿放大鏡,一手翻書,或者打字,就這樣一字一句地讀,一字一句地寫。在這三年里,先生又完成了幾部著作,如《山東居住民俗》、《解放區民俗》、《中國民俗通志•生產民俗志(北方卷)》、《齊魯鄉語談》,整理出版了《山曼散文集》,即將出版的《山東海洋民俗》等,此外,還有散見於報紙的大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