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虎耳草
山地虎耳草分布於不丹至克什米爾地區以及中國大陸陝西、青海、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和南部。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山地虎耳草
- 別名:寒仁交木(藏語)
- 拉丁學名:Saxifraga sinomontan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 目:薔薇目(Rosales)
- 亞目:虎耳草亞目(Saxifragineae)
- 科: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 亞科:虎耳草亞科(Saxifragoideae)
- 屬:虎耳草屬(Saxifraga Tourn. ex L.)
- 種:山地虎耳草
- 命名者及年代:J. T. Pan et Gornall
- 分布區域:甘肅,青海,陝西,四川,新疆,西藏,雲南
基本信息
【拉丁名】:SaxifragamontanaH.Smith【別名】:寒仁交木(藏語)【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山地虎耳草的全草。【功效】:清熱解毒。平肝潛陽。【主治】:用治肝膽濕熱、脾胃濕熱,癰腫瘡毒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本品味苦、性涼,入肝經。具平肝陽、清肝火之功。3.鎮痛用於神經痛。【性味歸經】:淡、苦,涼;肝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亦可外用。【功效分類】清熱藥清熱解毒藥【關鍵字】清熱解毒平肝潛陽肝膽濕熱脾胃濕熱癰腫瘡毒肝陽上亢頭痛平肝陽清肝火鎮痛神經痛【考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產地分布
產陝西(太白山)、甘肅南部、青海(海東、海北、黃南、海南、玉樹、果洛等州)、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和南部。不丹至克什米爾地區也有。
山地虎耳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20(-25)厘米。莖叢生,有銹色長柔毛,有時變無毛,不分枝,近等距地生葉。基生葉的葉片匙形、狹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2-2.5厘米,寬2.5-4厘米,全緣,無毛;葉柄長1-3厘米,下部鞘狀並有長柔毛;莖生葉無柄,披針形至條形,向上漸變小。花序具(1-)3-6花,密生鏽色長柔毛;萼片5,直立,狹卵形至闊卵形,長3-4.5毫米;花瓣5,黃色,狹倒卵形,長0.7-1.2厘米,先端鈍或圓形;雄蕊10,長3—5毫米,花絲鑽形;心皮2,合生至上部。分布於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和陝西的南部。生於海拔3600-3900米間高山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