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開元

屠開元

屠開元(1905年7月15日1~1999年1月24日),上海人,著名的醫學教育家,骨科學和創傷外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第二軍醫大學原副校長,主任醫師,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屠開元同志一生淡泊名利,治學嚴謹,誨人不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祖國和軍隊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矯形外科人才,不愧為具有崇高風範的醫學教育家。屠開元是第三、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在近七十年的學術生涯中,屠開元同志勇於不斷地攀登、開拓,屢建奇勳、成就輝煌。

基本內容

屠開元(1905年7月15日1~1999年1月24日),上海人,著名的醫學教育家,骨科學和創傷外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第二軍醫大學原副校長,主任醫師,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個人經歷編輯

1922年入德國柏林大學醫學院學習,1929年獲醫學博士學位;

1933年,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進修矯形外科;

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參加由宋慶齡負責的中國紅十字會;

1946年8月,赴美國五所醫學院所進行考察;

1947年9月,他回國受聘於同濟大學醫學院任教授,並擔任該院的矯形外科主任;

1955年1月,他進入第二軍醫大學工作;

1956年5月,任第二軍醫大學急症外科醫院院長;

1956年,出任亞洲第一所急症外科醫院院長,在短短的3年中,診治病人多達25000餘人,其中各部位骨折6299人無一例死亡,以95%以上的診斷符合率和救治成功率,以12.5天的平均住院日,創下了當時世界一流水平;

1959年9月,任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

1979年4月,任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

1999年1月2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5歲。

兼職

屠開元是第三、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醫學會資深會員,總後衛生部專家組副組長,總後衛生部第六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名譽會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會委員,《解放軍醫學雜誌》編委會委員,《中國外科年鑑》編委會委員和顧問編輯。

科研成果

長期從事骨科的教學及研究,創立並形成一套系統的骨科傷病診治方法,如首創骨折手法整復的原則及操作技術,骨折復位後用無襯墊石膏固定技術,號稱“屠石膏”;利用Brown氏架和Bohler氏架牽引術,開放性創傷污染創面的清創術等。在創辦骨庫、對脊柱骨折脫位迸發脊損傷施行開放復位等方面,皆取得重大成就。60年代初,成功進行離斷肢體再植的動物實驗研究,奠定了中國顯微外科的基礎,獲解放軍總後勤部一等功

人物成就編輯

在近七十年的學術生涯中,屠開元同志勇於不斷地攀登、開拓,屢建奇勳、成就輝煌。 為中國現代骨科學和創傷外科學的建立和發展,創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不愧為我國骨科學界的一代宗師。 不到四十歲,他便成為著名的骨科專家,形成了一套獨創的、在國內醫學界引起巨大反響的骨、傷科疾病的診治方法:如骨折手法整復的原則,慢性骨髓炎的診治,骨折復位後無襯墊石膏固定,切除污染創面的清創術等。 1949年,他建立了我國第一個骨庫,被譽為新中國誕生後醫學界裡的第一項重要成果。 1960年,他在極度簡陋的條件下,開展了完全離斷肢體再植術的動物實驗,成功地解決了小血管吻合後的通暢率以及再植肢體遠段腫脹等關鍵問題,為我國創建斷肢再植術打下了堅實的實驗基礎和有關的理論基礎。 1964年,總後勤部為此給他記了一等功,召開了慶功大會和斷肢再植學術交流操作現場會。 1975年,根據全軍、全市的需要,他提出要創辦一個創傷中心。 1987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傷研究所正式成立,這是他在晚年為國家和軍隊衛生事業做出的又一重大貢獻。

屠開元同志一生淡泊名利,治學嚴謹,誨人不倦,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祖國和軍隊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矯形外科人才,不愧為具有崇高風範的醫學教育家。 新中國剛誕生,骨科學界人才短缺,他被上海市第一、第二勞工醫院等多家醫學院、所聘請擔任顧問,承擔了大量繁重的人才培養任務。 本世紀50年代以後,他走上了領導崗位,以一個革命者和醫學教育家的高度責任感,多次向領導機關寫信,提出加速培養我軍骨科高級人才的建議,受到了中央軍委領導和上級機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1975年,受總後衛生部委託,創辦了我軍第一期高級骨科進修班。 70餘年來,他培養了六代學生,多達千餘人。 我國醫學界許多著名專家教授都曾受教於他的門下。 在70餘年的醫學生涯中,他將“為病家謀取幸福”當做自己最大的快樂。 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人民,獻給了祖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