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鷲峰山脈,位於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處偏僻山區。涉及屏南縣的雙溪鎮、周寧縣的禮門鄉、政和縣的楊源鄉等3個鄉鎮7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9°03′27″~119°08′23″,北緯27°01′52″~27°06′27″。保護區總面積1457.3 hm2。保護區呈一彎曲狹窄長廊狀,東西寬約1.5km,南北長約14.5km。森林覆蓋率達89%。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為以鴛鴦、獼猴為主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重要的水源涵養林。保護區屬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保護區緊靠政和大埔斷裂帶東側,處閩東南燕山火山岩帶上,區內總體屬中山地貌,海拔在600~1000m,最高山峰海拔1093m,山勢陡峭,溝壑縱橫,深潭密布,形成相對高差顯著的峽谷。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溫差小、降水多、濕度大、水熱條件優越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5.5℃,年降水量1500~20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83%,年均蒸發量1179.2mm。保護區土壤以紅壤、黃紅壤為主,另有少量黃壤和粗骨性黃壤分布。紅壤分布於海拔790m以下山坡,黃紅壤分布於790~1000m的山坡地帶,與黃壤成複合狀分布。黃壤分布於1000m以上,粗骨性黃壤分布於山頂、山脊、山坡上部。保護區屬於霍童溪源頭之一,區內長14.5km的主要溪流白岩溪(俗稱鴛鴦溪)貫穿南北,匯水面積約50km2,南北落差達300m。
植物資源
保護區水熱條件優越,動植物資源豐富。區內有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毛竹林、山地矮林、山地灌叢等8個植被型21個群系32個群叢。已查明區內分布植物種類有150科431屬745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8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南方紅豆杉、銀杏等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有花櫚木、喜樹、閩楠、福建柏、傘花木等6種。福建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福建櫻桃、柳杉、三尖杉、油杉、紅楠等8種,此外有蘭科植物30多種。
動物資源
保護區動物地理區劃屬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已查明野生脊椎動物有74科130屬182種,其中鳥類30科90種、獸類19科36種、爬行類15科30種、兩棲類10科26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2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豹、雲豹、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蟒蛇等5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有獼猴、豺、穿山甲、鴛鴦、白鷳、虎紋蛙等16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74種,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黃鼬、黃腹鼬、毛冠鹿、棕鼯鼠、三寶鳥、戴勝、家燕、黑枕黃鸝、黑斑蛙等16種。
保護成效
1984年經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屏南宜洋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範圍以屏南縣白岩溪為中心,上至潭頭的潮潭,下至柴溪橋。河道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全長14公里,河的兩岸第一重山劃入保護區範圍。分中心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中心保護區面積7913畝,分布在屏南宜洋大隊的全部和岩後大隊的一部分;一般保護區面積7616畝,分布在屏南鄭山、後峭兩大隊及岩後大隊一部分,保護區總面積15529畝(合1035.27hm2),其中屏南縣面積713hm2,政和縣面積216 hm2,周寧縣106 hm2。設立保護區管理站,行政上隸屬於屏南縣林業局,保護區的保護對象以保護區內的鴛鴦、獼猴為主,包括其他植物、動物等自然資源。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和水源涵養林,國家重點保護的豹、鴛鴦、獼猴等21種野生動物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1991年建立屏南縣鴛鴦溪風景名勝區時,部分保護區被劃入風景名勝區內,申報屏南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時,保護區被整體納入到風景名勝區內,但保護區的性質、範圍和管理許可權不變。1990年保護區成立了屏南鴛鴦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屬股級事業單位,編制2人,在宜洋村建有管理辦公樓。2005年為進一步落實保護區四至範圍,對保護區進行了進一步勘測核實,經省政府批覆同意,確定保護區面積為1457.3hm2。其中屏南縣境內面積1043 hm2,政和縣境內面積236.06 hm2,周寧縣境內面積178.24 hm2。
保護區成立以來,取得顯著的保護效果,先後開展了多項研究,包括對鴛鴦的越冬習性研究、鴛鴦環志等工作,森林植被資源逐步恢復,野生動物數量不斷增長,每年都有上百對鴛鴦到保護區越冬,宜洋村早在百年前就有人在向岩溪一帶捕捉鴛鴦製成標本銷售國內外,素有“鴛鴦之鄉”的美稱,吸引了眾多社會各界人士前往參觀、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