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福建寧德市周寧縣]

周寧[福建寧德市周寧縣]

周寧縣(古屬福寧府寧德縣)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位於福建省東北部,介於北緯 26°53′-27°19′,東經119°06′-119°29′之間。東鄰福安,西接政和,北連壽寧,東南與寧德接壤,西南與屏南隔溪相望。土地總面積1047.1平方公里。地處鷲峰山脈東麓,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800米,縣城海拔880多米,居全省之冠,素有“高山明珠”之稱。 周寧縣轄6鎮3鄉147個行政村(社區),常住人口12.15萬人(2016年末)。縣人民政府駐獅城鎮北門路32號。 周寧縣境內主要溪流18條,最大的龍亭溪境內流長56公里。主要景區有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第四核心園區——鯉魚溪·九龍漈,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陳峭,以及滴水岩、芹山湖、官山、後壠大峽谷、蝙蝠洞、石門山、仙風山、靈峰寺、方廣寺。302省道、寧武高速公路橫貫縣境,正在建設的衢寧鐵路過境周寧並在鹹村鎮設站點。2016年周寧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87億元,比上年增長7.1%。 周寧縣屬中亞熱帶季風山地氣候,冬長夏短,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4.6℃,年降水量2069毫米,被譽為“天然空調城”。

建制沿革

周寧縣古為七閩地。春秋屬越,戰國屬楚。秦屬閩中郡。

西漢為閩越國,東漢屬會稽郡。三國屬吳建安郡。晉南朝屬溫麻縣。

隋屬原豐縣(閩縣)。唐屬長溪縣。

五代閩龍啟元年(933年)起屬寧德縣,宋初為青田鄉東洋里。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東洋行縣,由寧德縣主簿駐征賦稅。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割東洋里十五至十八都設東洋分縣,由寧德縣丞駐治,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由縣佐駐治。

民國元年(1912年),東洋分縣改由寧德縣派分駐員治理。

民國三年(1914年)復設縣佐。

民國十八年(1928年),裁縣佐設警察所,綜理轄區行政事務。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設公安分局。

民國二十二年六月(1933年)6月,改設寧德縣第五區。

民國二十四年六月(1935年)6月,改設周墩特種區,脫離寧德縣轄,直屬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公署駐長樂)。

民國二十五年二月(1936年)2月,又改為寧德縣第三區。

民國二十六年一月(1937年)1月,復為周墩特種區,隸第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二年九月(1943年)9月,改隸第八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一日(1945年)8月1日設縣,以周墩、寧德兩地首字定名周寧縣,縣治在獅城,轄地639.6平方公里,隸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六年四月,改稱第一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9月,寧德縣析鹹杉鄉127.7平方公里歸周寧縣轄,全縣面積增至767.3平方公里。

1949年6月28日,周寧和平解放;9月1日,成立周寧縣人民民主政府;11月12日,成立周寧縣人民政府,隸福安專員公署。

1955年9月,壽寧縣劃出第六區(今純池鄉的11個行政村和泗橋全鄉)轄地278.7平方公里,歸周寧縣轄,全縣面積增至1046平方公里。

1970年7月起,隸寧德地區(現寧德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周寧縣地圖 周寧縣地圖

周寧縣原屬溫麻、 長溪、寧德縣。

民國二十四年六月(1935年)6月,始設周墩特種區,直隸省府。

民國三十四年八月(1945年)8月1日建縣,以周墩、寧德兩地首字為縣名,行政區劃採用鄉(鎮)保甲制。

民國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9月,寧德縣析鹹杉鄉127.7平方公里歸周寧縣轄,全縣面積增至767.3平方公里。

1949年6月28日,周寧和平解放;9月1日,成立周寧縣人民民主政府;11月12日,成立周寧縣人民政府,隸福安專員公署。

1950年,廢除保甲制度,設區鄉建制。

1955年9月,壽寧 縣劃出第六區(今純池鄉的11個行政村和泅橋全鄉)轄地278.7平方公里,歸周寧縣轄,全縣面積增至1046平方公里。

1958年秋,撤區、鄉,設人民公社。

1963年恢復區、鎮建制。

1966年,復撤區、鄉,設立人民公社。

1970年7月起,隸寧德地區。

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全縣設1鎮8鄉,轄140個行政村。

1989年,全縣設1鎮8鄉,轄140個行政村。

1990年—1995年,先後有5個鄉改鎮。2003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在獅城鎮設5個社區。

2005年,全縣設6鎮3鄉,轄5個社區,2個居委會,141個行政村,共有戶籍人口194466人。

區劃詳情

截至2016年,周寧縣轄6鎮3鄉、147個行政村(社區)。縣人民政府駐獅城鎮北門路32號。

周寧縣行政區劃一覽表
鄉∕鎮行政代碼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社區名稱
獅城鎮350925100 龍潭、安後、洋尾、坂頭、虎崗、前坪、陳鳳、洋莊、橋南、長安、中興、城西、東園、興福
鹹村鎮350925101洋中、川中、上坂、鹹洋、雲門、占家洋、棗嶺、富瀨、王宿、樟源、碧岩、南門樓、梅山、坪坑、樟崗、梅台、下坂、高際頭、梧桐、車盤、芹村、茶廣、光廈、鹹村
浦源鎮350925102 浦源、西坑、五源坑、龍亭、紫雲、端源、官司、江源、萌源、溪坪、東升、萌底、半嶺、龍住院、進登、上洋、吳山底
七步鎮350925103七步、登科地、龍溪、桐岔、象運、八浦、嶺頭、後洋、柿洋、郭洋、官洋、溪頭、宅頭、洋頭、坑源底、徐家山、黃家山、竹下、蘇家山、梧柏洋
李墩鎮350925104 李墩、東山、黃埔、陳厝、際會、際頭、阮洋中、阮家洞、樓坪、芹溪
純池鎮350925105 純池、溪尾、祖龍、禾溪、桃坑、桃園、前溪、林源、後溪、蓮地、底源、西山、 三門橋、庭洋中、儒源、福山、豪陽、向陽
泗橋鄉350925200 泗橋、赤岩、周墩、紅陽、坂坑、洋尾弄、常洋、楊厝邊、垓窯、下西坑、溪口、下樓
禮門鄉350925201 禮門、仕本、貢川、大碑、芹源、常源、 秋樓、玉山、大林、溪山、梅渡、油灣、 後壠、陳峭、山頭、首洞、梨坪
瑪坑鄉350925202 瑪坑、昇陽、東坑、下坑、赤洋、長峰、 杉洋、寶嶺、紫竹、溪邊、沈洋、首章、靈鳳山、芹太丘、孝遞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周寧縣位於福建省東北山區,東鄰福安,西接政和,北連壽寧,東南與寧德接壤,西南與屏南隔溪相望,地理坐標介於北緯26°53′~27°19′,東經119°7′~119°29′,東西寬33千米,南北長46千米。全縣平均海拔800米,為中山丘陵地帶,地貌以中山為主。土地總面積1047.1平方公里。

地質條件

周寧縣地圖 周寧縣地圖

周寧縣境內地質構造總的演化趨勢是由不穩定一穩定一活動,經歷地槽、準地台和瀕太平洋大陸邊緣活動帶等三個發展階段。

周寧縣地層出露廣泛,約占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四。主要為中生界上侏羅統和下白堊統的火山碎屑岩系,以及上震旦統——下古生界的變質岩和第四系洪沖積層。

周寧縣地殼構造位於華南褶皺系南部的閩東火山斷拗帶北西端。境內地殼構造輪廓是福建地殼構造發生、發展和演化的結果。經歷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地槽演化階段、晚泥盆世—— 中三疊世準地台階段、晚三疊世——新生代瀕太平洋大陸邊緣活動帶三個發展階段,形成周寧——華安火山基底斷隆帶貫穿縣境中部和東部,屏南——梅林斷陷帶從純池、泗橋一線西部通過的基本構造格局。

周寧縣——華安斷隆帶中大面積出露上侏羅統南園組——下白堊統石帽山群和燕山期花崗岩,基底地層出露有上震旦統——下古生界變粒岩、片麻岩和角閃片岩; 屏南——梅林斷陷帶主要由上侏羅統坂頭組、南園組和下白堊統石帽山群組成,岩漿侵入少。兩個帶內的構造形跡主要以斷裂形式出現,褶皺構造不發育。斷裂構造 以北東向為主,北西向次之,東西向和南北向少量。北東向斷裂多為壓性——壓扭性,傾角70~80度,長6~16公里,寬幾十厘米至20米,有純池斷層,大 郭洋小郭洋斷層、瑪坑斷層等;北西向斷裂為扭性——壓扭性,傾角大小不一,長几百米至6公里,有鹹村斷層、禾溪斷層、泗橋斷層等;東西向和南北向斷裂規模 較小且少見。東西向斷裂,有三門橋斷層、官司斷層。南北向斷裂有首章斷層、樟源斷層。

地形地貌

周寧縣地形 周寧縣地形

周寧縣地處洞宮山脈南端,鷲峰山脈東部。境內峰巒起伏、溝深嶺峻,溪澗密布,溪谷山峰縱橫交錯,地形複雜。海拔由65米上升至1506米,平均海拔800米,為中山丘陵地帶。

境內地勢西中部高,東南部低,中部的縣城附近較為開闊平坦。地表溪流發達,溪谷成倒置現象,上遊河床較平坦,中下游則多峽谷,水流湍急,落差大且集中。

境內地貌以中山為主及低山、丘陵三個類型。

中山:海拔高度在800~1506米,系境內主要的地貌單元區。分布於李墩鄉和獅城、七步、禮門、泅橋、浦源鄉鎮的大部地區,以及純池的部分地區。分 布75個行政村,占行政村總數的53.57%。這一地帶地勢較險峻,山坡傾斜度為20~30度,沿溪流兩岸懸崖峭壁坡度為50~60度。其中,城關、浦 源、端源、萌源地勢平坦,形成山間小盆地,占地34平方公里。素有“三源一關小平原”之稱。

低山:海拔高度500~800米。主要分布在純池鄉和其餘鄉的部分地區,分布39個行政村,占行政村總數的27.86%。這一地帶山體坡度為18~30度。其中,七步溪上游沿岸的七步、官洋、洋頭、溪頭、東山、李墩、黃埔等地較為開闊平坦。

丘陵: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鹹村和瑪坑兩鄉,以及七步和禮門鄉的局部地區,分布26個行政村,占行政村總數的18.57%。面積為 119.75平方公里,占總土地面積的11.45%。其中,丘陵地帶山體坡度在15~25度之間。鹹村桃源溪沿岸的街頭亭、川中、鹹村、樟源等地較為開闊平坦。

氣候

周寧縣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全縣由於海拔高、山頭多,顯示出丘陵中山地帶多雲霧。

四季特徵 四季特徵

四季特徵:周寧縣境內除鹹村和瑪坑鄉少數低海拔地區外,多數地區的氣候屬冬長夏短型。冬季歷期隨海拔的降低而減短,每降低100米歷期減短10天。夏季歷期隨海拔的降低而增長,每降低100米歷期增長10天。春、秋兩季各地歷期基本一致。春季平均為87天,秋季平均為76天。

春季在北方大陸冷氣流與南方海洋暖氣流交替影響下,天氣變化快,冷暖起伏大。增溫明顯,多陰雨、多霧。春末比冬末月平均氣溫升高12.2℃。平均雨日為64.5天,最多年份達77天。平均霧日為38.6天,最多年份達49天。

夏季受熱帶海洋氣團影響,颱風暴雨多,天氣炎熱,城關平均氣溫23℃,極端最高氣溫34.5℃。午後至上半夜常有雷陣雨。

秋季在冷暖氣流的交替影響下氣溫漸降,月平均氣溫下降11.7℃,初霜出現,降水量逐漸減少,降水強度逐漸減弱,出現秋高氣爽天氣。

冬季受北方大陸冷氣團影響,氣溫驟降。常有寒潮、霜凍出現,降水少,平均月雨量73毫米。12月份降水48.8毫米,為全年最少的月份。本季降雪日為1~8天。

日照、溫度 日照、溫度

日照、溫度:周寧縣年平均日照 為1714.7小時。最多年份2258.6小時,出現在1963年。最少年份1338.7小時,出現在1973年。全年以7月份最多達222.1小時,2 月份最少為93.5小時。上半年日照數比下半年略少。日照時數隨海拔高度增加而減少。相同的高度,南坡多於北坡。山谷、盆地日照偏少。境內海拔高度差距大,年平均氣溫差達7.3℃。氣溫垂直遞減率平均為0.52℃/百米。鹹村、瑪坑的部分低海拔村,7至9月份極端高氣溫達39至41℃。浦源、禮門的部分高海拔村,1月份極端低氣溫為零下12至零下10℃。全縣年平均氣溫為16.18℃。周寧縣縣城年平均氣溫為14.6℃。7月份氣溫最高,年平均為24℃。1月份氣溫最低,年平均為5℃。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4.5℃,出現在1967年7月17日。年極端最低氣溫為零下8.9℃,出現在1983年12月31日。

水文

溪流:境內溪流有18 條,多屬穆陽溪、霍童溪上游。屬穆陽溪的有龍亭溪、八蒲溪、三門橋溪、際溪,流域總面積為625平方公里。屬霍童溪水系的有後壟溪、桃源溪,流域總面積為 386.5平方公里。另由純池出境經壽寧斜灘溪匯入福安交溪的有徐柏溪,流域面積為34.5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8條,溪流長度 15至84公里,落差182~1025米。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6.93萬千瓦,可開發電力37.46萬千瓦。

徑流:受中山丘陵地貌和 年降雨量的影響,境內徑流深為1322.5毫米。多年平均降水徑流量13.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量12.1億立方米,淺層地下補給徑流量1.7億立方 米。保證率為10%的豐水年徑流量17.5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產水量167.3萬立方米。保證率為50%的平水年徑流量13.7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產 水量131萬立方米。保證率為75%的枯水年徑流量10.3億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產水量98.5萬立方米。

七步溪流域於1958年設水文測量站。站址以上流域面積70.5平方公里,溪長21.95公里,平均坡降7.8‰,設有水位、流量、雨量、蒸發等觀測項目。實測30年平均降水量1961毫米,年均流量3.47秒立方米,年均徑流量1.096億立方米。

土壤

周寧縣境內土壤的成土母質系中生代火山岩和岩漿岩。土壤在成土諸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種類多土層厚,有機質含量較高,酸性強,普遍缺磷、鉀,微量元素豐缺不均,地帶性分布明顯。1983年。完成全縣土壤普查,地表土壤總面積為136.6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87.06%。耕地面積為14.7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10.76%。有5個土類,14個亞類,33個土屬,41個土種。

類型:

周寧縣紅壤為境內分布最廣的地帶性土類,面積82.15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60.14%,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黃壤41萬畝,占總面積的30.01%,分布在海拔900米以上中山。水稻土10.46萬畝,占總面積的7.66%。紫色土2.83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2.07%。潮土面積803畝,占總面積的0.06%。

植被

周寧縣境內植被屬常綠溫暖照葉林地帶。按福建植被分區,為閩中東戴雲山——鷲峰山常綠櫧類照葉林小區。原生植被主要有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亞熱帶濕性常綠闊葉林。因人為強度干涉,原生植被僅殘存有殼斗科的櫧、栲、櫟、樟科的楠木類,杜英科的薯豆、猴歡喜,胡桃科的黃杞,豆科的花櫚木等闊葉樹種。原生植被已被天然次生的馬尾松、黃山松、杉木、柳杉、木荷、南嶺栲、米櫧、甜櫧、大葉櫧、杜英等針闊混交林和灌叢草坡以及人工林所代替,組成新的群落。

•類型

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境內典型的地帶性植被類型。其喬木層主要由甜櫧、米櫧、木荷、杜英、絲栗栲等常綠闊葉樹種組成。

中亞熱帶常綠針葉林:有暖性針葉林和溫性針葉林。暖性針葉林主要以馬尾松林為典型群系。溫性針葉林群系有杉木林、柳杉林、馬尾松林、黑松林等。

中亞熱帶次生常綠闊葉混交林:主要由甜櫧、木荷混交林,米櫧、木荷混交林,苦櫧、木荷混交林,黃杞、毛竹混交林,絲栗栲、楠木混交林5個群系組成。

中亞熱帶次生針闊混交林:主要由馬尾松、甜櫧混交林,馬尾松、米櫧混交林,馬尾松、油杉、甜櫧混交林,毛竹、杉木、青崗櫟混交林,毛竹、馬尾松混交林5個群系組成。

中亞熱帶次生常綠灌叢:主要有白櫟灌叢,白櫟、烏飯灌叢,老鼠刺、冬青灌叢,柃木、木荷灌叢,小剛竹灌叢,甜櫧、馬銀花灌叢,甜櫧、厚葉冬青灌叢,米櫧、赤楠灌叢,米櫧、小剛竹灌叢。

中亞熱帶草坡:主要有芒萁骨草坡。蓋度約占山地總面積的80%,並混生有白櫟、烏飯、映山紅等灌木。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列表——圖一 礦產資源列表——圖一

周寧縣至2015年底,已發現礦床礦點60處(詳見圖一),共發現礦種20種,其中鉛、鋅、鐵等金屬礦產7種,高嶺土、珍珠岩等非金屬礦產9種,及泥炭、礦泉水、輕稀土礦各1種。

截至2015年,進行地質普查、並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共有16種,主要礦產保有總資源儲量:鐵礦石35.93千噸,鎢337.32噸,金993.17千克,銀628.17噸,鉛鋅2219.4噸,高嶺土礦石10790千噸。

生物資源

周寧縣境內森林植物有99科450種,其中蕨類植物10科15種,棵類植物7科18種,被子植物82科417種。

周寧縣境內野生動物資源未進行過專項調查,已知的野生動物中哺乳類有20種、鳥類有18種、魚類有15種、兩棲類有7種、爬行類有24種。

獼猴 獼猴

哺乳類:主要有華南虎、豹、狼、獼猴、豹貓、鹿、獐、豺狗、竹豚、土狗、野豬、山羊、黃鼠狼、穿山甲、華南野兔、山兔、刺蝟、水獺、蟹獴、九節狸。虎、豹、狼三種猛獸現已稀少。獼猴現存較多,多數活動在縣境西部的禮門秋樓、溪兜、山頭一帶。

鳥類:主要有斑鴆、鷓鴣、八哥、畫眉、草鴞、鴛鴦、杜鵑、布穀、鵪鶉、雉雞、琶鷺、鷹、鶯、鳧、啄木鳥、翠鳥、貓頭鷹、麻雀。琶鷺、鳧、鴛鴦系本縣冬候鳥。

棘胸蛙 棘胸蛙

兩棲類:主要兩棲動物有棘胸蛙、虎紋蛙、樹蛙、雨蛙、金錢蛙、澤蛙、蟾蜍。

爬行類: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竹葉青蛇、蘄蛇、熔鐵蛇、鳥梢蛇、水赤蛇、蟒蛇、蝮蛇、水蛇、青環蛇、黑眉錦蛇、龜殼花蛇、虎斑蛇;大頭龜、八卦龜、鷹頭龜、臭龜;蜥虎、壁虎、蛇蜥、草蜥、石龍子。

人口民族

人口

周寧縣境內人口分布不均,溪流沿岸的小盆地人口較稠密,高寒偏遠山區人口稀疏。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全縣人口48057人,土地總面積639.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5.1人。

建國後,人口密度逐步增大。按每平方公里平均人數計算,1954年77.7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時94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139人,1988年上升到150人,其中獅城鎮人口密度最大,達407人,純池鄉最小,僅100人。

2016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2.1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94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城鎮化水平)為48.9%,比上年末提高1.1個百分點。全年出生率13.9‰,死亡率7.1‰,自然增長率6.8‰。

民族

周寧絕大多數居民為漢族,解放前少數民族僅有畲族。據1953年人口普查,全縣漢族62984人,占總人口的98.98%;畲族646人,占1.02%。此後,因工作、婚嫁、謀生等原因,有其它少數民族遷入。1982年人口普查時,全縣漢族143754人,占總人口的99.01%;少數民族7個,共1438人,占0.99%。其中畲族1407人,壯族19人,苗族6人,高山族3人,滿族、回族、彝族各1人。與1964年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45989人,增長47.04%;少數民族人口增加472人,增長48.86%。

漢族人口遍布全縣各地,畲族人口主要聚居於獅城、鹹村、瑪坑、七步等4個鄉鎮的26個自然村,其中鹹村鄉的雲門村設有畲族村民委員會。

經濟

綜述

2016年經濟 2016年經濟

2016年周寧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87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4151元,比上年增長3.2%。

2016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50.61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全年實際到位資金42.17億元,下降4.4%。

2016年全年公共財政總收入(不含基金)5.63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68億元,增長7.7%;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6.02億元,增長12.0%。全縣國稅總收入3.13億元,增長59.7%;地稅收入0.93億元,下降37.7%。

投資構成圖 投資構成圖

2016年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94元,比上年增長8.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按常住地分,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20元,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11元,增長7.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全縣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859元,比上年增長6.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065元,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195元,增長6.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0%。

第一產業

綜述

2012-2016年糧食產量及增長比速度 2012-2016年糧食產量及增長比速度

2016年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6.47億元,比上年增長3.0%。增加值9.57億元,增長2.8%,投資1.52億元,下降61.0%,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8.1%。現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4家,其中省級6家。

農業

2016年主要農產品產量與增速 2016年主要農產品產量與增速

2016年全年糧食產量38585噸,比上年減少26噸,下降0.1%。其中,稻穀25037噸,減少640噸,下降2.5%。農作物播種面積22.91萬畝,比上年增加0.69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2.04萬畝,增加0.25萬畝;茶葉種植面積10.79萬畝,增加0.73萬畝;蔬菜、瓜果類種植面積9.40萬畝,增加0.38萬畝。

畜牧業

2016年全年肉蛋奶總產量7128噸,比上年下降2.3%。肉類總產量5912噸,下降4.9%。其中,豬肉產量4860噸,下降6.3%;牛肉產量112噸,增長12.0%;羊肉產量143噸,增長10.0%。年末生豬存欄37861頭,增長4.1%;生豬出欄54922頭,下降5.9%。禽蛋產量1120噸,增長12.4%。牛奶產量96噸,增長9.0%。

漁業

2016年全年漁業養殖面積2.2萬畝,水產品產量2263噸,比上年增長4.9%。

第二產業

綜述

工業增加速度 工業增加速度

2016年周寧縣第二產業增加值26.88億元,增長6.7%,增加值比重為50.8%,投資7.76億元,增長22.2%。

工業

2016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7.44億元,增長48.6%;資產負債率58.16%,同比下降0.91個百分點;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8.43元,比上年減少1.69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7.97%,比上年上升2.45個百分點。2016年全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1.06億元,比上年增長8.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36億元,增長7.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看,輕工業增長13.1%,重工業下降0.7%。分行業看,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8.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31.9%。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9.63%,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全縣工業用電量7.18億千瓦時,增長27.3%。

建築業

2016年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5.86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43億元,下降58.9%。

第三產業

綜述

2016年周寧縣第三產業增加值16.42億元,增長10.2%,增加值比重為31.1%。投資39.61億元,增長30.0%。

旅遊業

2016年全年接待遊客86.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3%,旅遊總收入4.36億元,增長19.4%。

金融業

2016年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55.88億元,比上年末增21.5%;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7.58億元,增長42.2%。2016年全年各項保費收入13645萬元,比上年增長23.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034萬元;人壽險保費收入11612萬元。支付賠款及期滿給付1681萬元,比上年下降21.8%。

商業貿易

2016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3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2.92億元,增長0.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90億元,增長8.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63億元,增長5.2%。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13.36億元,增長7.2%;餐飲收入額2.17億元,增長9.0%。

2016年全年外貿出口總值0.23億元,比上年增長7.8%。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775萬美元,增長2.5%。

倉儲物流

2016年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63億元,比上年增長5.3%。全年完成貨運量76.32萬噸,比上年增長5.9%,貨物運輸周轉量14816.37萬噸公里,增長7.9%;客運量349.01萬人,下降2.6%;旅客周轉量12915.18萬人公里,下降3.9%。

交通運輸

1959年前,全縣運輸全靠人力挑抬。

1959年5月,小(古鎮)浦(城)公路賽(岐)浦段通車。小浦公路賽浦段通車後,汽車和其他機動車,逐漸取代長途人力運輸。當年底,在“共產風”的影響下,全縣無償調用勞力、物資,組織民、技工5092人,投建梨(坪)外(表)、城(關)純(池)、七(步)李(墩)3條公路,因國民經濟暫時困難,分別於1960年4月及1961年2月先後停建。

1965年冬,組織全縣民工投入續建,廣大幹部民眾衝破“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堅持民工建勤不間斷。

1965~1976年,先後建成公路8條105.43公里(未包括麻嶺軍用公路)。實現全縣社社(鄉)通公路。公路沿線村民開始以膠輪板車代肩,腳踏車代步。

1983年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車輛急劇增加,公路運輸出現了多家經營、相互競爭的景象。寬敞、舒適、高效、節能的新型車輛逐漸引進市場。

2016年公路通車裡程1041.09公里,比上年增長32.0%,其中,高速公路34公里。

302省道和寧武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是閩東通往閩北、贛東北、浙南的交通動脈。

社會事業

教育

2016年全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241人,在校生1013人,畢業生42人。全縣普通高中招生806人,在校生2475人,畢業生897人。國中招生1574人,在校生4426人,畢業生1408人。普通國小招生1849人,在校生10341人,畢業1508人。特殊教育招生11人,在校生54人,畢業生6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1979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9.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9.4%。

科技

2016年全年周寧縣專利申請受理75 件,專利授權32 件,分別比上年增長134.4 %和28.0 %。其中發明專利申請8 件,增長33.3%,發明專利授權2 件,增長100.0 %。截至2016年底,全縣共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0件,同上年持平。

2016年周寧縣高新技術企業1家、創新型企業1家、創新型試點企業1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2家、科技型企業 10家。

文化

2016年末周寧縣有文化館1個,文化站9個,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2016年末周寧縣共有影院1個,調頻發射台1座,電視發射轉播台1台,廣播電視站9個,電視台(縣級)1座,有線電視用戶2.30萬戶,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6.6%。

衛生

2016年末周寧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個(不含村衛生室),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9個,醫療床位599張。衛生技術人員545人,其中,醫師153人,註冊護士205人。

體育

2016年周寧籍運動員湯星強在巴西里約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中助力中國隊獲得第四。全年周寧籍運動員在全國性賽事中獲得1枚金牌,2枚銀牌,2枚銅牌;在省級賽事中獲得1枚銅牌。全年總計銷售體育彩票1680萬元。

風景名勝

鯉魚溪

鯉魚溪 鯉魚溪

鯉魚溪(Carp brook)位於周寧縣城西五公里處的浦源村中,為4A級景區。鯉魚溪源於海拔1448米的紫雲山麓,匯數十條山澗清泉奔流而下,峰迴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頓減,五彎六曲穿村緩流而過。溪流貫村而去,長一華里,寬數米。溪中悠然遨遊著七、八千尾彩色斑斕的大鯉魚,“聞人聲而至 見人形而聚”,“竟相覓食 彩鱗翻飛”,溫順如馴,誠如“神魚”。故而得名“鯉魚溪”。

九龍漈瀑布群

九龍漈瀑布群 九龍漈瀑布群

九龍漈瀑布群,瀑布總落差300多米,1987年被評為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2013年8月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7年3月29日,被列入第九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第一級瀑布最為壯觀,瀑高46.7米,寬76米,豐水期可達83米、巨瀑右上方還有一個直徑14米的潭穴,鑲嵌瀑間,人稱“龍眼”。 第六級至第九級是瀑瀑相接,人稱“四疊瀑”。

塔山公園

塔山公園 塔山公園

塔山公園位於東面石筍崗上,海拔980米,投入527萬元。

2004年初竣工。塔山公園距縣城1.5公里,規劃面積330畝(22萬平方米),是縣城東大門主要景觀之一。2005年塔山公園項目列入60周年縣慶項目範疇,投入100萬元,建成台階(280級)、山門廣場等。根據規劃,塔山公園景點游路3000米,貫穿8個主要人文景點,據測算,塔山公園項目需投入1000萬元,其中征地款600萬元,建設資金400萬元。

陳峭鴛鴦溪

陳峭鴛鴦溪 陳峭鴛鴦溪

陳峭鴛鴦溪位於滴水岩南部10多公里處的陳峭村後,距縣城約40公里,與屏南縣的鄭山宜洋村同溪隔界,上游即為屏南鴛鴦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5年3月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區內河床平緩,溪水清澈,溪岸為竹叢灌木叢蔭掩,是禽鳥栖宿良地。每年秋後,鴛鴦鳥成群飛來此地越冬;平日則水鳥野鴨結隊於此覓食、嬉戲。山上獼猴成群,多時一山有數百隻。此外,還有雲豹、麂、獐、山羊、野豬、白鷳、雉等野生動物出沒其間。林間百鳥競鳴,奇花異草隨處可見。既是珍奇野生動物的極樂世界,也是詩情畫意盎然的遊覽區。後壟村在滴水岩之南,是周政屏革命老根據地,已開通公路。後壟溪風景區的現狀可用“深山老林”四字綜述,奇岩異石隨處可見,原始森林保護完好。該溪是霍童溪的重要支流之一。

滴水岩

高山明珠滴水岩 高山明珠滴水岩

滴水岩風景區位於福建省周寧縣城西南30公里的洞宮山麓,與古樸典雅的鯉魚溪、氣勢磅礴的九龍祭瀑布群齊名,名載《辭海》。古人題匾曰“八閩首景”,它鄰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鴛鴦溪的核心地帶,依霍童溪上游的叉溪、白水洋溪等處與政和、屏南、寧德三地毗連,山巒起伏,溪澗密布,為閩東霍童溪流域旅遊風光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林公宮

林公宮 林公宮

林公宮,位於周寧縣瑪坑鄉杉洋村,清嘉慶十七年(1811年)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祀林公忠平王。宮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坐南向北,由門樓、戲台和大殿組成。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穿斗式木構架,單檐歇山頂。內壁有《西遊記》壁畫。戲台藻井裝飾雙鳳戲珠圖案。保存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鐵鼎一尊。198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5月11日,被確認為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周寧茶葉

周寧茶園 周寧茶園

據歷史記載:“周寧縣從宋代開始就種茶自產自用,清鹹豐、同治年間,茶葉便開始外銷西歐、南洋等地,1946年‘官司’茶曾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銀獎。”周寧現有茶園面積10.7萬畝,總產量6340噸,產值6910萬元,占農業產值12%,全縣70%以上的農業人口直接或間接從事茶葉產業。在2000年中國茶文化國際研討會上,"紫雲銀針"被評為金獎,"紫雲高山大紅毫"、"官司一級花茶"被評為優質獎。在2000年中國國際茶博覽交易會上,"官司毛尖"獲金獎,"官司綠茶"獲銀獎。

周寧高山馬鈴薯

據《周寧縣誌》記載,該縣於民國初年引種馬鈴薯,雜交水稻推廣前,馬鈴薯是當地的主糧之一。在周寧縣農村,每到春秋季,家家戶戶都要開田墾地,在村前屋後種起馬鈴薯來。隨著該縣農業部門不斷種植篩選新品種,馬鈴薯的口感品質不斷提升。這個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特產,更開啟了山民的致富門路。周寧高山馬鈴薯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甘薯粉條

紅薯粉條,又稱紅薯冬粉、粉皮,是一種傳統名產,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紅薯粉條久煮不爛,清香可口、食法多樣,是利用紅薯為原料,靠紅薯內的澱粉來製作的一種食材。

魔芋粉條

魔芋粉條由魔芋加工而成,魔芋生長在疏林下,是有益的鹼性食品,對食用動物性酸性食品過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達到食品酸、鹼平衡。此外,魔芋還具有水平降血糖、降血脂、降壓、散毒、養顏、通脈、減肥、通便、開胃等多功能。

歷史文化

方言俚語

周寧話屬於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方言北片,境內通行的是以縣城獅城鎮口音為代表的周寧話。周寧縣建縣前(1935年),曾設立過周墩特種區,故周寧話也叫“周墩話”。

歷史上,周寧因地方偏僻,與省城福州相距較遠,加上交通閉塞,與外界接觸、交往不易,當地方言與福州話已有較大差異,而更接近於鄰縣的福安話。因此,周寧話與閩東北片土語一樣,一方面比南片的福州話保留更多古代漢語特點,同時由於自身語言的發展,也產生一些特色。

周寧縣特殊的地理、歷史狀況在語言方面也有一定的反映。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境內各地口音多有差別。周寧縣為鷲峰山脈主體部分,境內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千米山峰遍布全境,多數村落座落在崇山峻岭與盆谷之間,山川阻隔、交際困難,便形成種種語言的殊調異腔,但各地大體上尚能通話,且各種土腔都以獅城音為代表,求大同而存小異。其次是縣境四周有不少鄉、村土語受到鄰縣方言的影響或滲透。例如縣西北的泗橋鄉與北面的純池鄉,歷史上曾一度隸屬政和縣與壽寧縣,這兩個鄉中均有部分村落說政和話;純池鄉的豪洋、蓮地、純池等自然村的土語,則帶有濃重的壽寧腔;縣境東南部的鹹村鄉、瑪坑鄉大部分村落分別受寧德霍童話與福安穆陽話的影響和滲透。此外,境內還有一些畲族居住點,這些畲族人內部使用接近客家話的畲話交際,與當地漢族人交往,則仍使用周寧話。

風俗文化

寧縣禮門鄉仕本村的宮廷祭祖習俗 寧縣禮門鄉仕本村的宮廷祭祖習俗

祭祖習俗:宮廷祭祖習俗流行於周寧縣禮門鄉仕本村一帶。仕本村,距離周寧縣城29公里,現有230多戶,人口逾千,是個有著1100多年歷史的古老村落。村子環境清幽、民風淳樸。據傳,該村肇基始祖系唐昭宗皇帝的後人。為了紀念先祖締造之艱辛,不忘尊宗敬祖之意,千餘年來,仕本村李氏族人恪守宗規,每逢農曆寅、巳、申、亥之年仲冬舉行大型貢祖祭祀活動,至今依然保留著隆重的宮廷祭祖禮儀。族人謂之“三年一貢弘祖德,四境七迎謝宗恩”。

“篝火議事”:該習俗起源於宋代。每年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在閩東周寧縣大山裡的山頭、陳峭、溪山等村,村兩委都會“雷打不動”地召集本村黨員、鄉賢和村民代表到祠堂或議事眾廳升起篝火進行議事。據介紹,這一習俗起源於宋代。為抗擊北方民族南侵,中原百姓自發形成“民主議事”習俗並在南遷中完整地保留下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