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源性昆蟲

在法醫學實踐中, 與屍體關係最為密切的昆蟲稱屍源性昆蟲, 又稱嗜屍性昆蟲。

根據其食性和致病特點主要 分為四類: (1) 屍 食性昆蟲(necrophagous insects), 包括雙翅目(Diptera) 和鞘翅目(Coleoptera) 中的蠅類等, 是法醫學中最重要的一類, 主要以屍體 組織為食, 測定這些昆蟲的日齡常可作為死亡時間推 斷的依據; (2) 雜食性昆蟲(polyphagia insects), 如鞘 翅目的蟻類、蜂類和某些以屍體或屍源性昆蟲為食的 甲蟲, 如此類昆蟲數量過多, 將導致屍食性昆蟲的減 少, 以致延緩屍體腐敗的速度; (3) 寄生類昆蟲 (parasitical insects), 如某些蟎類, 也包括鞘翅目、雙 翅目的蠅類和膜翅目的未成熟寄生蠅類;(4) 其他類 昆蟲, 如蜚蠊目(Blattaria) 中的蜘蛛、蟑螂、重足目 (Diplopada)中的蜈蚣等,

豬屍體腐爛分解的五個過程為新鮮期、腫脹期、 腐爛期、乾化期和殘骸期[10]。第一階段新鮮期的屍體 無明顯變化, 蠅類可在此期出現及產卵; 第二階段的 腫脹期屍體上蠅卵可孵化, 有螞蟻、甲蟲及蠅類昆蟲 聚集, 此期屍體特徵為氣體充滿體腔而造成腫脹, 口、 鼻、肛門處有血泡出現; 第三階段屍體腐爛現象嚴重, 腐敗液體大量滲出, 骨骼外露, 氣味刺激強烈, 該階段 屍體被大量蠅類幼蟲占據、取食, 成蟲數量減少; 第四 階段時屍體大部分組織已經消失, 殘留一些表皮、毛 發、骨骼和腳蹄, 為乾化期, 此時屍體上大部分昆蟲為 甲蟲和螞蟻, 多數雙翅目昆蟲離開; 第五階段的屍體 軟組織全部腐爛或被食盡, 沒有特定昆蟲出現。 而從嗜屍性昆蟲角度分析, 其侵食屍體的過程又 可分為侵入期、分解期和殘餘期三個階段[11]。侵入期 主要為蠅類在屍體上產卵及腐化的幼蟲取食軟組織, 侵入往往先從傷口或者孔道開始; 分解期時鞘翅目及 其他腐蝕性昆蟲大量出現, 軟組織幾乎完全分解, 僅 剩皮性或角質性碎屑; 殘餘期時嗜屍性昆蟲大量減 少, 一般僅剩少量蠅蛹。 但就推斷屍體死亡時間而言, 雙翅目昆蟲的發育 階段所提供的信息僅限於侵入期, 即第一批蟲卵孵化 幼蟲的生長發育所揭示的死亡時間。隨著新老不同世 代發生疊加, 信息就逐漸變得模糊不再有推斷的意 義。進入分解期, 以鞘翅目昆蟲在屍體上出現的時間、 數量、種類組成以及演替特徵為依據, 推斷屍體的死 亡時間變得更加確切而有效, 所以鞘翅目昆蟲近年來 也逐漸成為法醫學家關注的對象。此外, 其他對法醫 鑑定有所幫助的屍食性昆蟲也是研究的對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