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崗

懷王不納,屈原在崗上捶胸頓足,仰天長嘆:“荃不察余之中情兮,恐皇輿之敗績。 後人為紀念這一事件,將此崗稱做“屈原崗”。 位於西峽回車鎮境內,相傳屈原在此“扣馬而諫”而得名,現存清屈原崗碑、屈原祠等古蹟,被考古界公認為“古丹陽”所在地,楚文化發源地之一。

遺址簡介

屈原崗位於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城東回車鎮。相傳屈原流放於漢北,他聽說楚懷王欲到武關(今陝西商縣東)與秦王會盟,便在此崗攔住懷王“扣馬而諫”,秦如虎狼,決不能去。懷王不納,屈原在崗上捶胸頓足,仰天長嘆:“荃不察余之中情兮,恐皇輿之敗績。”後懷王被俘,客死秦國。後人為紀念這一事件,將此崗稱做“屈原崗”。崗上原有一座屈子廟,內塑屈原披頭散髮、面孔朝天的行吟圖像。現僅存“屈原崗”三個大字的青石碑一方。崗上,屈原崗國小後院內有屈原廟,創修時間已無從考證.廟宇為磚木結構瓦房,於清末民初重修,廟內牆壁和木樑上,撰刻有大量楚國風格的壁畫.
住在屈原崗附近的老人說,西峽有兩個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小端午"和五月十五"大端午".過端午除包粽子、插艾、喝雄黃酒、小孩系五花線、戴香囊外,還有一種特殊風俗:在屈原廟沒毀壞以前,每年五月初五這天,方圓百里的人們帶著粽子糖果等祭品來此祭拜屈原,緬懷這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歷史記載

《明嘉靖南陽府志》:"內鄉縣有屈原岡(今西峽縣)——三閭大夫扣馬諫懷王".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內鄉縣誌》又詳細記載:"屈原崗在(內鄉)縣北60里,昔楚懷王興師伐秦,為秦兵所擊敗,北歸楚至此地,追念屈原亟呼之,後人因以名其地.蓋史記所載大破楚師于丹淅時也."

考證

西峽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部,介東經111°01′-111°46′,北緯33°05′--33°48′之間,東連內鄉,南接淅川,西界陝西商南,北與盧氏、欒川、嵩縣為鄰.公元前三千年即有人類聚居,西周時,西部為鄀國地,中部名白羽,春秋後期改稱析,為楚邑.秦漢置析縣,縣域延及今淅川縣南部.從地理位置來看,西峽位於豫鄂通陝甘之通道,境內群山綿亘,峰峻谷深,縣城舊名西峽口,處山口、水口要道口,"扼秦楚之咽喉"歷為兵家所爭奪.春秋戰國時期,楚多次屯兵於此抗秦,周郝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秦昭王發兵出武關,攻楚,斬首5萬,取析及左右15城而去,主戰場即西峽地域.楚國有跡可尋且脈落清晰的早期歷史,應從古丹陽為中心的丹、淅二水交匯地區寫起,這已為楚學界所公認.上世紀70年代末,淅川發掘了大量楚國貴族古墓,進一步論證了丹淅地區為楚人宗鄉.從歷史事件來看,楚懷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楚、秦發生丹陽、藍田之戰,均以秦勝楚敗而告終,秦、楚之爭的商於據考證,在今淅川西南部,丹陽就在丹淅之會的淅川一帶,丹陽是楚國先祖興國之地,也是楚國祭祀的社壇所在.屈原崗與淅川相鄰,又是古代從楚去秦必經之路,武關即在此處的西面陝西省內.
祠記憶體有自清代以來文人騷客紀念屈原留下的碑碣,"屈原崗"碑位於屈原崗國小南50米,屈原崗公路西側,為清宣統三年所立.
存楚國文物及楚風.現存及民間收藏楚國金幣、銅壺、樂器等,楚舞楚巫術留下漢畫像石及民間習俗,楚辭留下楚文化遺風,被稱為"楚風漢韻"的地域文化

屈原崗序

銘勛
古中鄉之北有霄山焉,迤西而東見。夫土脈崇隆,丘陵矗峙,蜿蜒橫亘,為秦楚往來通衢。土人告余曰:“此屈原崗也”。夫屈原歷今幾千百年矣!當時仕楚為三閭大夫,陳諫懷王,不聽其言,憂鬱而去。其後,楚為秦擊,敗北而歸,道經此崗,浩然長嘆曰:“使用三閭大夫言,當無今日!”此只片時愧悔耳,遑計後人之崇之,慕之,為之名崗哉!然士君子不得志於時,遊歷所及,或登高以抒嘯,或臨流以寫懷,好事者每撫其遺蹟,表章闡揚,一寄高山景仰之慕,況屈原之進諫王前,忠忱如揭者歟!又嘗見天壤間通都大邑多藉賢豪以為之生色,往往一人一事,其名跡有數處,大都作傳記者,遇庸流必略而不述,遇名流則爭書以為已光;即偶而釣游之所,猶將附會之,以慕高躅,而托其遐想;如縣南有富春山,相傳為嚴子陵垂釣處;考諸浙東又有富春山,子陵釣台亦存焉;時更世易;皆恍惚渺茫,不可窮詰,然人猶樂道之不置。若是崗也,乃以爾時追憶亟呼屈原者,再而後之人因重其人,遂名其地至今,使登臨崗者,猶若耳有所聞而心有所感,肅然穆然,怡然曠然,直似與當年楚君追念之情形,神往而如通聲駭;縱屈原之遺風餘韻,俱已衰歇,不可仿佛,而獨有此崗焉,以存其名,謂非片言中要,雖不見信於當時,猶足興起於後世歟!然則世之懷才君子,思見用而屢遭擯斥者,其亦藉此自慰焉!是為序。

連結

西峽屈原文化和楚文化遺蹟遺存豐富,有秦楚丹陽之戰古戰場和楚長城遺址等,屈原曾在西峽扣馬直諫楚懷王而留下屈原崗的地名和傳說,回車鎮屈原崗村有清宣統年間立的“屈原崗”石碑和屈原祠,還存在著大量與屈原崗、屈原有關的歷史文獻和地方史志,近年來還發現了大量記載屈原和屈原崗的明清碑文以及存在楚風格的文物。
屈原在西峽留下了豐富的遺蹟,可以初步認定,屈原崗是全國唯一的屈原“扣馬諫王”地,整理屈原崗及相關傳說,探索屈原流放漢水流域時的創作活動及政治活動,對深入挖掘屈原愛國主義精神內涵,研究楚文化及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邱銘勛

邱銘勛,清代內鄉縣(時西峽屬內鄉縣)第113任知事。

屈原崗遺址

位於西峽回車鎮境內,相傳屈原在此“扣馬而諫”而得名,現存清屈原崗碑、屈原祠等古蹟,被考古界公認為“古丹陽”所在地,楚文化發源地之一。

屈原出生地

黃崇浩是黃岡師院文學院教授,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湖北屈原學會副會長,著有《屈原:忠憤人生》、《屈子陽秋》等書。屈原的出生地問題是楚辭研究中最基本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至今尚無定論,屈原出生於南陽的觀點是由黃崇浩教授最早最系統地提出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