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1953年在赫爾辛基頒布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除了中國的屈原,還有波蘭的天文學家、日心說創始人哥白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威廉·莎士比亞。這一年端午節前後在北京舉辦了楚文物展覽,在這次展覽上首次展出了屈子祠和屈原墓的照片。與此同時,蘇聯各界在莫斯科集會,隆重紀念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費德林院士作了《屈原及其創作》的報告,我國駐蘇臨時代辦戈寶權在大會上致辭。此後,“世界和平理事會”在中國的組織“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解散。

基本信息

簡介

屈原 屈原

1953年端午節前後在北京舉辦了楚文物展覽,在這次展覽上首次展出了屈子祠和屈原墓的照片。與此同時,蘇聯各界在莫斯科集會,隆重紀念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費德林院士作了《屈原及其創作》的報告,我國駐蘇大使戈寶權在大會上致辭。九月二十七日,由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等五部門組織,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屈原逝世二千二百三十周年,哥白尼逝世四百一十周年,拉伯雷逝世四百周年,何塞·馬蒂誕生一百周年紀念大會。

屈原

屈原是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楚國丹陽今湖北省宜昌市人。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凡23篇。此外 ,《卜居》、《 漁父 》 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 , 學術界尚有爭議 。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 172個問題 ,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九歌》是在民間祭歌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一組祭神樂歌,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天問》創作由來,據屈原放逐當地之神話、民間傳說以及縣誌等古籍記載,在桃花江匯入資水的地方,有一座奇山,此處峰巒起伏,峭壁聳立,古木參天,樓閣深隱,山名鳳凰山,即桃花江鳳凰山。相傳屈原在流放江南途中,登上此山,手拿寶劍,指天發問,一口氣提出了170多個問題,問了三天三晚。屈原提的一個個問題,象一團團烈火,一支支利箭,直悄天庭。天帝震驚,慌忙傳令雲神、雨師、風伯、雷公興風布雨,電閃雷鳴,攪得天昏地暗,屈原毫不畏懼,洪亮的聲音響徹天地,傳遍五湖四海。一對金鳳凰從南飛來,張開美麗的翅膀為屈原擋風遮雨。後人為了紀念屈原將原名為桃骨山的奇山,稱鳳凰山,並且在山上建立鳳凰廟,將屈原祀為鳳凰神。在屈原作《天問》的地方建天問閣,天問閣高18米,有5層雕樑畫棟、精碑文、雄偉碑壯觀。相傳每逢風雨交加的夜晚,人們走進天問閣,就能聽到屈原質問天帝之聲。今存刻有“古天問閣遺址”的石碑一塊,閣下巨石陡峭,俯臨深潭,屈原像刻於石上,此石為屈原垂釣之石,稱為屈子釣魚台,為中國四大古釣魚台,簡稱屈子釣台,至今依稀可見。《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屈原故里

西峽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生活過的地方,屈原在西峽的歷史遺存,特別是屈原岡的歷史遺蹟,更使西峽與屈原及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緊密聯繫在一起。關於西峽屈原文化,專家學者的意見主要集中在:

1.屈原曾流放漢北,流放地在南陽西峽。屈原曾在楚懷王時期流放過楚漢北,即相當於今天的西峽、淅川、內鄉等。根據學者的研究,屈原這次被放逐,實際上只是與楚王“疏離”。屈原的《抽思》:“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好女夸佳麗兮,片半獨處此異域。”即多年闊別的故鄉,雖然美景如故,但是心情卻有著進入外鄉的感覺。

2.屈原曾經掌管丹淅,南陽西峽是屈原的施政地。屈原曾經掌管丹淅。王逸注《楚辭》:“屈原與楚同姓,仕於懷王,為三閭大夫。三閭之職,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3.懷王伐秦,屈原竭力勸阻,西峽是屈原扣馬而諫地。根據明嘉靖《南陽府志》、清康熙《內鄉縣誌》、清屈原岡碑文記載,屈原岡原名勸王岡,相傳屈原在此勸阻楚懷王伐秦,懷王不聽,導致丹陽戰敗,兵敗後楚懷王返回此岡,仰天長嘆,悔不聽屈原的勸告,後人稱此岡為屈原岡。

4.屈原始祖在丹淅,南陽是屈原故里,有學者主張西峽是屈原出生地。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據學者研究,屈原所說的“伯庸”不是其父輩,而是指屈姓的始祖,即見於《世本》和《史記·楚世家》的句亶王“熊伯康”,或者“熊毋康”、“熊無康”。根據歷史事實,句亶應該在丹淅境內。專家普遍認為,丹淅地區關於楚國昭、屈、景三姓的記載,西峽地區屈姓自然村的普遍存在以及秦楚大戰的發生地,大量楚國貴族墓葬的發現,都說明屈原祖籍及出生地與南陽的密切關係。

5.西峽是屈原作品的重要創作地。學者普遍認為,屈原流放漢北,創作了《抽思》;在回到祖籍地創作了《天問》,在丹陽之戰後創作了《國殤》。

6.西峽屈原廟是中國最早的屈原廟。《後漢書·延篤傳》:延篤“遭黨事禁錮,卒於家,鄉里圖其形於屈原之廟”。延篤,字叔堅,南陽人。生年不詳,卒於漢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後漢書·延篤傳》關於南陽屈原廟的記載,是已知見於正史的最早的關於屈原紀念建築的記錄,這說明最遲在東漢,南陽已建立了屈原廟。

屈原崗由來

屈原崗 屈原崗

《後漢書·延篤傳》記載,延篤“遭黨事禁錮,卒於家鄉。鄉人圖其形於屈原之廟”。延篤,字叔堅,南陽犨(chōu)人。生年不詳,卒與漢桓帝永康元年(一六七年)。

明成化《內鄉縣誌》:內鄉縣境圖有屈原崗。明成化《內鄉縣誌》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沃頖修,胡莊纂。

明嘉靖《南陽府志》:內鄉縣有屈原岡(今西峽縣)——三閭大夫扣馬諫懷王。明嘉靖《南陽府志》是明代時任南陽知府楊應奎於嘉靖七年(1528年)纂修,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張霈增補,舉人葉珠作序,嘉靖三十三年(1545年)成書刊行。

明代詩人李蓘《屈原崗》詩詞:“靈修何到此,古蹟問應難。試向高崗想,將無是屈原。”李蓘(1531—1609),明代後期較著名南陽詩人。

清康熙《內鄉縣誌》卷一曰:“屈原崗在(內鄉)縣北六十里,昔楚懷王興師伐秦,為秦兵所擊,敗北歸楚至此地,追念屈原亟呼之,後人因以名其地。蓋《史記》所載大破楚師于丹析時也”。清康熙《內鄉縣誌》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寶鼎望修,高佑釲撰。

清內鄉縣113任知事邱銘勛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撰寫屈原崗碑文:“古中鄉之北有霄山焉,迤西而東見。夫土脈崇隆,丘陵矗峙,蜿蜒橫亘,為秦楚往來通衢。土人告余曰:“此屈原崗也”。夫屈原歷今幾千百年矣!當時仕楚為三閭大夫,陳諫懷王,不聽其言,憂鬱而去。其後,楚為秦擊,敗北而歸,道經此崗,浩然長嘆曰:“使用三閭大夫言,當無今日!”·······碑文記載,相傳戰國時張儀出使楚國,離間楚國和齊國關係,許諾將商於600里土地送還給楚國,後來秦國背割地之盟,楚懷王一怒之下,不顧三閭大夫屈原的再三諫阻,親自率兵伐秦,結果敗北,行至一土崗想起屈原,仰天哀嘆,悔不聽屈原的勸阻,後人稱此崗為屈原崗。

屈原崗序

邱銘勛

古中鄉之北有霄山焉,迤西而東見。夫土脈崇隆,丘陵矗峙,蜿蜒橫亘,為秦楚往來通衢。土人告余曰:“此屈原崗也”。夫屈原歷今幾千百年矣!當時仕楚為三閭大夫,陳諫懷王,不聽其言,憂鬱而去。其後,楚為秦擊,敗北而歸,道經此崗,浩然長嘆曰:“使用三閭大夫言,當無今日!”此只片時愧悔耳,遑計後人之崇之,慕之,為之名崗哉!然士君子不得志於時,遊歷所及,或登高以抒嘯,或臨流以寫懷,好事者每撫其遺蹟,表章闡揚,一寄高山景仰之慕,況屈原之進諫王前,忠忱如揭者歟!又嘗見天壤間通都大邑多藉賢豪以為之生色,往往一人一事,其名跡有數處,大都作傳記者,遇庸流必略而不述,遇名流則爭書以為已光;即偶而釣游之所,猶將附會之,以慕高躅,而托其遐想。如縣南有富春山,相傳為嚴子陵垂釣處;考諸浙東又有富春山,子陵釣台亦存焉。時更世易,皆恍惚渺茫,不可窮詰,然人猶樂道之不置。若是崗也,乃以爾時追憶亟呼屈原者,再而後之人因重其人,遂名其地至今。使登臨此崗者,猶若耳有所聞而心有所感,肅然穆然,怡然曠然,直似與當年楚君追念之情形,神往而如通聲欬。縱屈原之遺風餘韻,俱已衰歇,不可仿佛,而獨有此崗焉,以存其名。謂非片言中要,雖不見信於當時,猶足興起於後世歟!然則世之懷才君子,思見用而屢遭擯斥者,其亦藉此自慰焉!

是為序。

清宣統三年

屈原祠

屈原祠 屈原祠

屈原祠:現位於屈原崗國小後院。有三座各三間的明清建築風格磚木結構瓦房,東為關帝廟,中為娘娘廟,西為屈原祠。

屈原祠內中堂牆壁鑲有清戊寅年(1878年)內鄉縣96任知事高袖海題寫的石碑文,石碑正中豎寫:“楚三閭大夫屈子神位”。左右兩側鑲刻有對聯,上聯為:“清節表三閭想當年芷澤行吟香草空餘騷客賦”;下聯為:“忠魂昭一代悵今日菊潭奉祀落英猶是楚臣餐”;橫批為:“清忠一世”。西山牆又鑲石碑載:“此屈夫子祠也,據屈夫子祠肇建於關帝廟東邊,渺焉,斗室不堪容膝,鄉人士爰改建於茲,規模極欲其合法,棟宇力求其宏暢,庶有以慰夫子在天之偉大忠魂於既祗,申屈拜者亦得以進退周旋而無憾也。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吉日。”從碑文中可得,屈原祠原建於關帝廟東邊,創修時間無考。

屈原祠文物主要有:明朝“犀牛望月”門墩、“八仙過海”洗輿用具等;清朝“二龍戲珠”碑碣、功德碑等文物50餘件,祠內牆壁、木樑上、木門上存有楚風格壁畫。

弗朗索瓦·拉伯雷

弗朗索瓦·拉伯雷 弗朗索瓦·拉伯雷

弗朗索瓦·拉伯雷(1495?-1553)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之一。他出身於律師家庭,早年受僧侶教育,在僧院裡就已研讀古希臘文學和哲學。不久,他和畢代通信,到法國各地遊學,和散居各地的人文主義者討論問題。遊學時期,他有機會接近人民,增加了對社會的認識。他對數理、醫藥、考古、天文、植物等都作過鑽研。1530年後,他在里昂行醫,是法國最早研究解剖學的醫生之一。

哥白尼

哥白尼 哥白尼

哥白尼是波蘭天文學家,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 。1473 年2月19日生於托倫城,1543年5月24日卒於弗龍堡 。10歲喪父 ,由舅父L.瓦琴洛德撫養成人。18歲進克拉科夫大學。深受數學天文學教授A.布魯楚斯基的薰陶,立志獻身天文學研究。23~30歲曾幾度去義大利,先後在博洛尼亞大學、帕多瓦大學和費拉拉大學學習教會法規、法律和醫學,30歲回波蘭在當時已任大主教的舅父身邊當助手,39歲時,舅父去世。後在弗龍堡大教堂任僧正,但其主要精力放在天文學研究上。在義大利求學期間,曾師從天文學教授D.M.諾瓦拉,師生倆還於1497年3月9日共同觀測了月亮掩食畢宿五的現象。諾瓦拉深通古希臘著作,很讚賞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宇宙和諧觀念,這給哥白尼以深刻的影響。哥白尼發現,隨著觀測精度的提高,要使托勒密地心體系預報的行星位置與實際天象相吻合,這一體系必須用80個左右的均輪和本輪,繁瑣複雜。在古希臘一些學者的地動思想的啟發下,他決心摒棄托勒密地心體系,而提出一個以太陽為中心的科學的宇宙體系。

威廉·莎士比亞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威廉·莎士比亞(W.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在歐洲文學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他亦跟古希臘三大悲劇家艾思奇利斯(Aeschylus)、索福克里斯(Sophocles)及幼里匹蒂斯(Euripides)合稱戲劇史上四大悲劇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