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抑胃

"尿有砂石者,為石淋;尿如膏脂者,為膏淋;尿色深黃的,常表示有黃疸或肝炎。 近幾年,又有人從尿中提取出""溶栓酶"",有良好的溶解血栓的本領,從男性尿中製取的""尿激酶"",是治療冠心病的特效藥之一。 從孕婦的尿中提取出的""絨促性素"",既有節育作用,也可治療不育症,它1克的價值比1克黃金貴100倍。"

尿是機體新陳代謝的產物,由腎臟產生,經輸尿管到膀胱內暫時貯留,當達到一定容量時,就會出現尿意,然後經尿道排出體外。排尿情況異常是機體新陳代謝障礙的信號之一,其中重要的表現是尿色、尿量、尿味和排尿感的變化。醫學認為,心與小腸互為表里關係,在生理上互相聯繫,在病理上互相影響,小腸主管分清泌濁,與尿的生成有關。因此,"尿黃心熱"實質上是心移熱於小腸的表現,此時不僅有尿色深黃、排尿不暢之感,而且會出現心煩口燥、咽痛耳聾、生口瘡、臍腹脹、陰莖中痛等症狀。如果用"導赤散"(竹葉、生地、木通、甘草)清利心火,導熱下行,症狀立即就會減輕。民間亦有用土方法治療的,如以綠豆碾碎泡開水喝、竹葉泡茶、槐角煎湯代茶、刺針草煎湯頻服的,也有理想效果。

簡介

"尿多消渴"說明了尿量變化與疾病的關係。一般說來,一個健康成人每24小時內的尿量應在400~2500毫升之間,一般約為1500毫升。超過2500毫升的,稱為多尿,少於400毫(或每小時少於17毫升)的,稱為少尿,少於50~100毫升(或12小時內完全無尿)的,稱為無尿或尿閉。"消渴"就是糖尿病,中醫把它分為上、中、下三消,據古籍《醫學心悟》說:"渴而多飲為上消,消谷善飢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為下消"。實際上,上、中、下三消在臨床上很難嚴格分開,只是以某一個症狀表現突出罷了。消渴之證不僅尿量多、尿的次數增多、尿質混濁如膏,而且尿中帶有像爛蘋果一樣的酸甜味,同時兼有口燥舌乾、煩渴大飲、多食易飢、形體消瘦、腰膝酸飲、大便秘結等症狀。本證治療時,如患者是以口渴多飲為突出表現的上消,可用消渴方加味(天花粉、黃連、生地黃、黃芩、知母、天冬、麥冬),如是以多飢多食為突出表現的中消,可用玉女煎加味(黃連、梔子、玄參、知母、麥冬、石膏、牛膝),如是以尿多尿頻為主要症狀的下消,可用六味地黃湯加減(山藥、山茱萸、生地、茯苓、澤瀉、黃柏、知母)。此外,中成藥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知柏地黃丸、消渴丸、降糖丸、玉泉丸等也可對症選用。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要避免過度精神緊張,節制性慾,飲食不可過飽,並配以適量的米類、豆類、蔬菜、瘦肉、雞蛋等,還要禁食辛辣刺激之品。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提出的"不減滋味,不戒嗜欲,不節喜怒,病已而復發"的告誡和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出的"治之愈否,屬在病者。若能如方節慎,旬月而瘳,不自愛惜,死不旋踵"。"其所慎有三,一飲酒,二房室,三鹹食及面"的見解,的確有實際意義,足資參考。

尿色、尿量、尿質和排尿感的異常變化,還可以用於其他疾病的診斷。健康人的尿液為淡黃色,有時稍微有點混濁。如出現小便清澈而多者,多屬虛寒。小便量少而色赤者,多屬熱證,一般與心、脾、腎、膀胱、小腸關係密切。小便混濁不清,或為濕熱下注,或為脾腎氣虛,要考慮泌尿系統有細菌感染或有膿尿的可能。尿血者,多是熱傷血絡,可見於腎結核、腎腫瘤、腎結石、腎炎等疾患。說到這裡,附帶說一下憋尿的習慣,這對身體是有不良影響的。經常憋尿會造成尿中的細胞成分、細菌在膀胱沉積,與尿中的磷酸鹽、尿酸鹽、草酸鹽等附著成塊,形成膀胱結石,也會出現尿痛、尿血的。尿有砂石者,為石淋;尿如膏脂者,為膏淋;尿色深黃的,常表示有黃疸或肝炎。關於尿的氣味,正常人排出的新鮮尿液因含有揮發酸,帶有一種特殊的芳香味;放置過久的尿一般有股氨味;尿道有感染時,尿有腐臭味等。要注意的是,一些食物、藥物也引起尿的異常變化,要仔細區別,萬不可杯弓蛇影,自己嚇唬自己。

國外對尿及提取物的運用較晚,但進展很快。如20世紀70年代中期,有人從尿中提取出"尿抑胃素",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有較好效果。近幾年,又有人從尿中提取出"溶栓酶",有良好的溶解血栓的本領,從男性尿中製取的"尿激酶",是治療冠心病的特效藥之一。從孕婦的尿中提取出的"絨促性素",既有節育作用,也可治療不育症,它1克的價值比1克黃金貴100倍。從絕經的婦女尿中提取的"女性激素"是與"絨促性素"同類型的藥,而功效更優,它1克的價值比1克黃金貴1000倍。日本藥物學家還從尿中提取出由3種蛋白質構成的抗癌物質"增殖調節因子",臨床運用表明,對肝癌和子宮癌細胞均有抑制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