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尼翁自然村隸屬於中課鄉窩籠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 窩籠村東北邊,距離村委會1.公里,距離鄉政府32公里。國土面積0.7平方公里,海拔1,29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2,10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玉米、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152畝,其中人均耕地1.7畝;有林地389.1畝。有農戶29戶,有鄉村人口84人,其中農業人口89人,勞動力5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7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2畝(其中:水田13畝,旱地139畝),人均耕地1.7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甘蔗等農作物;擁有林地389.1畝;水面面積1.2畝;荒山荒地185.7畝,其他面積322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8戶通自來水,有28戶還存在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8戶通電,未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57.1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戶(分別占總數的25%和21.43%)。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4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8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1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03萬元,占總收入的81.21%;畜牧業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9.8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頭,肉牛1頭);林業收入0.49萬元,占總收入的4.41%;第二、三產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4.5%;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8.99%。農民人均純收入915元。農民收入以糧食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3.3%),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1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8戶,鄉村人口91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44人。其中農業人口91人,勞動力55人。該村以佤族為主(是佤族聚居地),91人均為佤族。到2006年底,全村有五保戶1戶。娜來,女、佤族、62歲。本人屬於三無人員,即無田、無地、無子女,年事已高,無勞動能力。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2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窩籠村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西盟縣一中、職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24公里。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5.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158元(人均1.74元)。有固定資產6.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等。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4 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本村),團員7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基礎、水利灌溉設施基礎十分薄弱,農民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較大。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著落解決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以種植業、畜牧業、甘蔗、橡膠等為支柱的產業。加快脫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