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尼尼微城
Ninevch
古亞述帝國都城。其址位於伊拉克的北部,底格里斯河的東岸,隔河與今天的摩蘇爾城相望。1846年起開始發掘,20世紀50年代後修復了部分城牆、城門和王宮。最早提到尼尼微城的文獻是公元前18世紀的亞述泥板文書。漢穆拉比時期,巴比倫王國統治尼尼微。公元前14世紀,該城被米坦尼人占領,不久又重新落入亞述人之手。一個世紀以後,尼尼微成為亞述夏都。亞述王西拿基立(前704~前681在位)時,正式成為帝國的新都城。 公元前612年, 該城被米底和巴比倫聯軍毀滅。聖經中曾提到尼尼微城名。
尼尼微城形狀不規則,占地約7.5平方千米。城牆長12千米,有內外兩重,外牆帶雉堞,間有城塔,內牆為土坯高牆。有城門15座,5座已經發掘。已發現的城內主要建築包括三組宮殿和兩組神廟。城南是西拿基立宮,城北是阿蘇爾巴尼帕宮。兩宮之間有阿蘇爾納西爾帕二世宮、文字神納布廟及愛與戰爭女神伊絲塔爾廟。城中還有動、植物園,武器庫及排水設施。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浮雕石板,銘文泥板和藝術品,其中以阿卡德王薩爾貢一世青銅像和國王獵獅圖浮雕石板最為有名。
幾千年過去,人們除了從史書上知道曾經有過尼尼微城和其巨型浮雕之外,其他的東西就一無所知了。而美索不達米亞,這個"兩河流域間的土地"的地區,眾所周知的古代文明之鄉,以一種特別的誘惑力,使19世紀的歐美人分外瘋狂,尤其是尼尼微城這座非凡的城市和它的巨型浮雕。
地理位置
亞述位於兩河流域的北部。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亞述城為中心,形成了亞
旅遊景區
尼尼微是古亞述帝國的都城和文化中心,以巨大的建築著稱。神廟和王宮規模雄偉。公元前606年被迦勒底人、波斯人和米堤亞聯軍攻陷時,化為廢墟。考古學家曾掘獲其巨大的王宮廢墟和亞述巴尼拔王統治時(公元前七世紀)的圖書館。薩爾貢王宮建在高約130米的台基上,有二百十一間大廳和三十個庭院,飾以異獸巨石雕刻。圖書館保存有大量楔形文泥版文書,包括宗教銘文、文學作品和科學文獻。歷史文化
1846年起開始發掘,20世紀50年代後修復了部分城牆、城門和王宮。最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