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生於沃羅涅日。曾當選為第九、十兩屆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
人物生平
1950年畢業於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畢業後到蘇聯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63年任量子輻射實驗室主任,併兼任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固體物理學教授。1967年任《自然》雜誌主編。1966年被選為蘇聯科學院院士,1967年被選為該院主席團成員。還是柏林科學院名譽院士。1968年任全蘇知識理事會會長。1973年任蘇聯科學院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所長。
巴索夫和普羅霍羅夫共同研究分子發生器原理,並於1955年研製成第一個分子發生器,即氨分子束微波激射器。他們提出把半導體套用於光帶量子發生器的思想,並發展了製造各種半導體雷射器
的方法。完成了紅寶石和釹玻璃大功率雷射器的理論工作。還在頻率量子標準、強輻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研究。由於這些成就,他們於1964年與美國物理學家湯斯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巴索夫還是第一個研製出半導體雷射器的科學家。1958年,他首先提出了用半導體製造雷射器的想法,後來實現了通過P-N結、電子束和光泵激發的各種類型的雷射器。微波激射器和雷射器在天文學、宇航學、醫學和工業通訊等領域也都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巴索夫於1959年獲列寧獎金,1969年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主要著作有:《量子輻射物理學》(1960,和普羅霍羅夫合著)、《半導體量子發生器》(1965)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