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介紹
遺址文化內涵豐富,文化堆積層平均2.5米,最厚者4米,自上而下分為耕土層、漢及近代文化層、商、周文化層、岳石文化層、龍山文化層5層。層位關係十分明確,而以龍山文化層最厚,平均約1米,厚者1.4米,遺物也最豐富,遺址中發現房基5座,墓葬19處,窖穴和灰坑80餘個,水溝兩條,各種器物千餘件。房基均在第五層內,有地面式、半地下式兩種,呈正方形,面積10平方米,四周有柱洞,室內有爐灶,放置少量陶器,灰坑有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三種,而以圓形居多,裡面堆灰燼、燒土及獸骨、蚌殼、殘器等物。墓葬大都發現於第五層,均為長方形豎穴墓。葬式為身直葬,頭東腳西,小者僅可容身,且無隨葬品;大者20餘平方米,隨葬品38件。出土器物有石器、蚌器、骨器、角器、玉器、銅器、陶器等,並發現有鑽灼痕跡的牛卜骨。其中以陶器最多,且樣式複雜,計有:鼎、鬲、壺、盂、盆、罐、瓮、碗、缽、豆、杯、盤、觚形器、導形器、高柄杯、陶紡輪以及器蓋、器座等幾十種。以黑色為主,素麵居多,間施弦紡,通體磨光,具有黑、光、亮等特點,特別是蛋殼陶高柄杯是陶器的珍品。該遺址是一處包括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及商、周、漢時代的古遺址。1973-1976年,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人員曾先後進行過4次發掘,是縣內唯一經過正式科學發掘的古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