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崗嶺

尖崗嶺

尖崗嶺,古稱為“化州之鎮山。”地處廣東化州市尖(古稱羅州)中部的麗崗鎮。因其方圓數百里之中屬一峰獨秀,秀麗卓立,故又稱麗山。主峰海拔186米,方圓4.8平方公里。

簡介 

尖崗嶺,古稱為“化州之鎮山。”地處廣東化州市尖(古稱羅州)中部的麗崗鎮。因其方圓數百里之中屬一峰獨秀,秀麗卓立,故又稱麗山。主峰海拔186米,方圓4.8平方公里。登高遠望,西北群山連綿,像大海碧波起伏;東南平原無垠,村落與田疇交錯。麗山有一奇,每當天寒霜凍,此山左右無霜,農作物不枯萎。位於鑒江羅江匯流三角洲的中心位置上,因其在方圓數百里之中屬一峰獨秀,秀麗卓立,故又名麗山。縣誌稱之為“州之鎮山”,又稱“化州第一山”。尖崗嶺距化州市區10公里,茂名市區35公里,往東4公里即為鑑江,往東6公里為207國道,往西1公里為省道蓬吳線,交通十分便利。

景點

尖崗嶺主峰酷似一匹駿馬,馬頭、馬鞍、馬臀形象分明。全嶺區形態又似雙獅玩繡球,形態惟妙惟肖,是粵西有名的“風水寶地”,歷代眾多的堪輿大師對此極為推崇。登上該嶺主峰,只見群山朝拱,鬱鬱蔥蔥,令人感嘆祖國河山之壯麗。尖崗嶺物種繁多,不乏珍禽異獸、各種稀有樹種和名貴中草藥。其中有稱為“蝴蝶谷”的嶺坳,由於四季都有灌樹花開,故常年可見蝴蝶紛飛。據專家考證,此谷共有彩蝶300多種,不下十萬隻,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更奇妙的是,恰好蝴蝶谷旁有兩塊長寬十多米的大石,形狀酷似蝶之兩翼,堪稱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尖崗嶺的奇石形成了眾多景點;著名的有:“鎮州石”,位於主峰正中,居高臨下,是本山至巨至尊之石,具有象徵意義;“登科石”,傳說觸摸之便可登科中榜,尤受學生喜愛;“蟾蜍石”,開頭酷似蟾蜍跳躍,十分逼真;“同心鑽”,形如兩顆交叉的心髒,是青年男女訂情道是聚日月之精華,集天地之靈氣而成;“大王試劍石”,有一石自中間被削開,極其平整,現代機械亦難以鋸至如此平滑,相傳是騎龍大王試劍而成;“東飛來石”,如蛇探頭,迎接晨曦;“西飛來石”,在母石上搖搖欲墜,但又不離不棄;“石硯”,又稱“仙人台”,既象是一個古代文人研墨寫字的硯台,又是傳說中仙人睡覺的地方。另有“風動石”、“打虎石”、“響鼓石”、“無字天書”等,不一而足。尖崗嶺的其他主要景點還有“仙人洞”,內中深不可測,曾有眾多探險者入內,證實其中有地下河,但洞內分支眾多,深度也難以測定,據保守估計也有二十公里;“一勺泉”,泉內有水一泓,雨大不溢,無雨不枯,世人皆稱奇。尖崗嶺是南粵道教的發祥地,南粵道教始祖陳符經、曾一在此清修至殞,至今在次峰仍有陳符經清修堂古蹟;古化州人為州仙羅辯在此立廟,人稱“通天大王”,有“通天大王”廟存留至今,香客甚眾;民族首領冼英(冼夫人)在此留有遺蹟;清代廣東狀元林紹堂為此山題了“翟鳥兆高飛”、“載弄之璋”兩個石匾,其拓品為茂名博物館珍藏,化州傳奇人物陳鑒、化州進士寧龍躍之墳位於尖崗嶺次鋒;國民黨廣東省主席李漢魂祖墓位於主峰,墳主後裔門出十四個博士,人稱“天下第一家”;前國家法務部部長鄒瑜題有“鎮州石”,是珍貴墨寶;其他文人墨客在山上也有眾多留題,使尖崗嶺帶有濃厚的宗教、歷史和文化色彩。其他文物有“曾子廬”、“陳子堂”、“榕樹大王廟”、“九天玄帝廟”、“一品夫人墓”等。尖崗嶺以石景稱奇,石室位於山頂之東南側,深12米,寬15米,可容數十人席坐,為遊客憩息之所;石井位於山頂西面,井探45厘米,長50厘米,寬33厘米,井壁及井底均為花崗岩石,此井終年不枯,水清如鏡;石洞位於南側山坳,洞深不可測,當地民眾稱為“仙人洞”;石溪在仙人洞下,長20米,只聞水聲,不見流水,稱為“石底流泉”。此外,還有石台、石塔、石林、石床、石碟、石硯等,酷似物狀,重陽節麗山嶺上登山觀光人,人山人海,景觀迷人。山上還有玉皇宮、羅辨仙廟、載弄之璋、望月墳、蝴蝶谷、仙人台、仙人洞、曾子廬、羅仙翁、玄帝廟等景點。麗山又名尖崗嶺,古稱為“化州之鎮山。”秀麗直立,高215米,位於城區北15公里處。登高遠望,西北群山連綿,像大海碧波起伏;東南平原無垠,村落與田疇交錯。麗山有一奇,每當天寒霜凍,此山左右無霜,農作物不枯萎。麗山石景蔚為大觀。石室:位於山頂之東南側,深12米,寬15米,可容數十人席坐,為遊客憩息之所;石井;又名“一杓泉”,位於山頂西面,井探45厘米,長50厘米,寬33厘米,井壁及井底均為花崗岩石,此井終年不枯,水清如鏡;石洞:位於南側山坳,洞深不可測,當地民眾稱為“仙人洞”;石溪,在仙人洞下,長20米,只聞水聲,不見流水,稱為“石底流泉”。此外,還有石台、石塔、石林、石床、石碟、石硯等,酷似物狀,都是好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