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少陰厥,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敘厥論》。
相關介紹
平時說的少陰病有二,一少陰陽虛也叫少陰虛寒,二少陰津虧血虛。
厥陰陰多陽少,卦象為震,震者動也,二陰在上,一陽在下,一陽鼓動陰津達眼竅、宗筋、四末筋骨。厥陰病有三:第一,熱入厥陰陰津受傷,肝陰不足,飢而不欲食,熱氣上沖胸,我在臨床中用一貫煎去川楝子效果顯著。第二厥陰陽虛(肝陽不足),證見手足逆冷,治法溫經散寒助陽,方藥當歸四逆湯加生附子。第三寒熱錯雜,方用烏梅湯。
六經辨證實際上就是陰陽病辨證的詳細。
少陰厥,六經厥之一。證見口乾,溺赤,腹滿,心痛。
少陰厥,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敘厥論》。
平時說的少陰病有二,一少陰陽虛也叫少陰虛寒,二少陰津虧血虛。
厥陰陰多陽少,卦象為震,震者動也,二陰在上,一陽在下,一陽鼓動陰津達眼竅、宗筋、四末筋骨。厥陰病有三:第一,熱入厥陰陰津受傷,肝陰不足,飢而不欲食,熱氣上沖胸,我在臨床中用一貫煎去川楝子效果顯著。第二厥陰陽虛(肝陽不足),證見手足逆冷,治法溫經散寒助陽,方藥當歸四逆湯加生附子。第三寒熱錯雜,方用烏梅湯。
六經辨證實際上就是陰陽病辨證的詳細。
厥是一個漢字,讀作jué,本意是指憋氣發力,採石於崖,引申義是盡全力、憋氣發力、突然喘不過氣來而昏倒。該文字在《說文》和《山海經·海外北經》等文獻均有記載。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古籍解釋 相關詞語 字源演變文章出自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即《素問·厥論》篇第四十五。
篇名解釋 歷代注家論厥 原文 注釋 譯文病證名,六經病之一。是指以心腎兩髒虛衰為特徵的病變。可從三陽病傳變而來,也可以因外邪直中少陰而引起。由於心腎陽虛,陰寒內盛,其主要症狀有脈微細,但欲寐,...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少陰痙,病名。少陰病出現痙症。
相關內容厥多因邪所致,病性偏實,以昏厥為主症,脫之病因病性為髒氣衰絕,精血亡脫,以面白、氣微、脈絕等為主要表現。 厥病與脫病可以兼併存在,厥、脫且為辨證基本內容...
概述 相關搜尋 參考資料厥逆,中醫病症病機名。此病症包括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四肢逆冷(手冷可過肘,足冷可過膝)而能復甦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以及因氣機失常,氣逆上沖所致的其他疾病。
沿革 含義少陰病證,中醫病證名。指傷寒六經病變的後期出現心腎功能減退,全身陰陽衰憊的虛寒病證。少陰病通常是傷寒病變發展過程的後期階段,也是病情最危險的階段。由於少...
病因 辯證要點 常見證型中醫基礎理論名詞,經脈名稱之一。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與太陽經互為表里。《素問·陰陽離合論》:“太陰之後,名曰少陰”。本經多氣少血。因位於太陰與厥...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中醫理論術語。是指少陰在三陰之中,為出入之樞紐,故為“少陰為樞”。語出《靈樞·根結》:“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