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逆

厥逆,解釋:1. 指氣逆衝上2. 氣逆衝上所導致的疾病 ⑴厥逆頭痛。⑵厥逆胸膺腫、頸部疼痛、胸脅腹部脹滿。⑶足少陰經氣逆亂,有胸腹劇痛如刀割,足逆冷,煩躁不能食,脈澀等症狀的疾病。 3.泛指氣逆的病

厥逆,病症名。
厥逆:即指四肢逆冷,手冷可過肘,足冷可過膝,由陽氣內衰,陰寒獨盛所致。
又 厥逆
《內經》全書,厥逆一詞共見26次,義指氣逆衝上或由此所導致的疾病。
1.指氣逆衝上
《素問·舉痛論》云:“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泄”、“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
王冰註:“腸胃客寒留止,則陽氣不得下流而反上行,寒不去則痛生,陽上行則嘔逆,故痛而嘔也。”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云:“蓋以寒氣客於腸胃,腸胃之氣厥逆而上出,故痛而作嘔也。”
張介賓《類經十七卷·疾病類六十六》註:“腸胃,言六腑也。水谷之在六腑,必自上而下,乃其順也;若寒氣客之,則逆而上出,故為痛為嘔。”
2.氣逆衝上所導致的疾病
⑴厥逆頭痛。寒邪所傷,氣機上逆不順,以頭痛為主的病。
《素問·奇病論》云:“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云:“此言歲久頭痛者,以其寒入於腦,氣有所逆而然也。……此病氣逆而然,故亦名之曰厥逆耳。”
張介賓《類經十五卷·疾病類三十六》註:“是因邪逆於上,故病名曰厥逆。”
張志聰《素問集注》云:“此下受之寒,上逆行巔頂,故名曰厥逆。”
⑵厥逆胸膺腫、頸部疼痛、胸脅腹部脹滿。
《素問·腹中論》云:“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何以得之?岐伯曰:名厥逆。”
王冰註:“氣逆所生,故名厥逆。”
馬蒔《素問注證發微》云:“膺頸胸腹皆在上中二焦也。今膺腫頸痛,胸滿腹脹,則下氣逆上,病名曰厥逆。”
吳昆《素問吳注》云:“言由氣逆所生也,微者為厥,甚者為逆。”
張介賓《類經十五卷·疾病類三十八》註:“膺腫頸痛,胸滿腹脹,皆在上中二焦,此以陰並於陽,下逆於上,故病名厥逆。”
⑶足少陰經氣逆亂,有胸腹劇痛如刀割,足逆冷,煩躁不能食,脈澀等症狀的疾病。
《靈樞·癲狂》篇云:“厥逆為病也,足暴清(凊),胸若將裂,腸若將以刀切之,煩而不能食,脈大小皆澀。”
《素問集注》云:“此足少陰之本氣厥逆而為病也。”
3.泛指氣逆的病
如十二經經氣厥逆。《素問·厥論》篇云:“太陰厥逆,胻急攣,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陰厥逆……厥陰厥逆……太陽厥逆……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候痹,嗌腫,痓(痙),治主病者。”
王冰註:“厥,謂氣逆上也。”
張介賓《類經十五卷·疾病類三十四·厥逆》註:“厥,逆也。”
姚止庵《素問經注節解》云:“厥凡三義:一謂逆也,下氣逆而上也,諸凡言厥逆是也。……厥逆即厥,非有二也。”
再,時賢胡天雄教授《素問補識·厥論篇第四十五》云:“[太陰厥逆] 天雄按:《內經》之厥逆,皆指病機,非指症狀,故後文云:‘三陰俱逆,使人手足寒’也。逆,不一定手足寒,但手足寒者,無不為逆。《通評虛實論》云:‘所謂逆者,手足寒也。’此逆字尚是順逆之逆,謂手足溫為順也。以厥逆為手足逆冷,乃始於仲景,所謂‘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張琦於‘三陰厥逆,使人手足寒’下注云:‘厥,無不手足寒,此重言之,當上至肘膝也。’此誤以《內經》之厥為仲景之厥,乃有如此曲說,不可盲從。為使後學者知《內經》之厥逆為病機,不是症狀,特於《靈》、《素》二書中各舉數條,以助說明。
《素問·瘧論》:‘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沖。’《舉痛論》:‘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腹中論》:‘有病膺腫頸痛胸滿腹脹,此為何病?岐伯曰:名厥逆。’《奇病論》:‘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為何病?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靈樞·四時氣》:‘邪在小腸者,氣盛則厥逆,上沖腸胃。’《癲狂》:‘厥逆為病也,足暴清,胸若將裂,腸若將以刀切之,煩而不能食。’《口問》:‘人之噫也,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於胃,厥逆其下上散。’又云:‘人之自齧舌者,何氣使然?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無亂》:‘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眴仆。’
從以上兩書各篇所舉‘厥逆’來看,無一例是指手足逆冷,亦無一例不是指氣機上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