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羅漢拳[少林武功之一]

少林羅漢拳[少林武功之一]
少林羅漢拳[少林武功之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少林羅漢拳。為少林寺代表性拳術之一。 其實羅漢拳按其本意來,分為強身健體的十八羅漢手、與後來演變為了格鬥的羅漢拳。 它的主要特點以技擊為主,結構嚴謹,功架規整,古樸大方,動作式式連貫。講究;出手上中下,里外分陰陽;以上破下,以下破上;指右打左,聲東擊西;虛實不定,快速多變。要求氣發吹齒,發聲如雷,晃身晃膀,扭腰調胯,崩抖發力,以聲助威,以氣促力。

基本信息

少林羅漢拳

世言拳功,武當為內家,少林為外家。而羅漢拳實為少林之內家也,為內家秘傳,創自天竺僧人達摩。古傳原始羅漢拳與今之所謂羅漢拳不同,其為少林各師派之正統宗法。

少林十八羅漢手,傳說中達摩傳下來的十八羅漢手,其實只是一種健身操,比如前後盪腿之類的。它並不具有技擊意義,只是達摩為了讓僧人活動身體以保持清醒的頭腦而編創的。

相傳創自天竺僧人達摩。梁大通丁未,達摩赤足入中原,在少林寺演說禪宗,見眾僧個個面黃肌瘦、精神不振,甚有萎靡盹睡、病體夭折者,慨然曰:“出家人雖不以軀殼為重,然亦不容不澈解於性,使靈魂離散也。欲悟性,必先強身,則軀殼強而靈魂易悟也。”於是創羅漢拳十八手,授以僧眾,修煉不過數月,則個個精力充沛,此其起始也。在當時所謂羅漢拳者,只此十八手,亦並無先天后天之名目。

至金元時,白玉峰披剃入山,得此十八手,乃融合變化,闡幽發微,增為一百十八手,以符一百一十八羅漢之數。至此始將達摩所傳之十八手,進號曰先天羅漢拳元始十八手,而白氏一百十八手,則謂後天羅漢拳也。羅漢拳的先天與後天,也就是定形與發展,所以後期凡是以達摩十八手或白氏一百十八手為宗法形成的羅漢拳均可稱為後天羅漢拳。

先天羅漢拳,即其起始之十八手也,是少林各師派之正統宗法,法止十八手,精華所薈,不失本真。自達摩禪師傳出世來,名家巨手多有承傳發揮,其理論基礎是初祖達摩所傳的禪法:“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在其練法中,始終體現著“無念為宗”的禪宗精神,側重於呼吸吐納,氣行六脈,守心住緣,止心不亂,故也稱“少林心法羅漢拳”。

後來時經久遠,將中國武術的內容與十八羅漢手混合起來,豐富了內容,使它成為一種武術,這種所謂的十八羅漢手,早已不是十八式了,逐漸分解而形成所謂的少林五拳,就是少林寺的龍拳、虎拳、豹拳、鶴拳、蛇拳等等。但是其中顯然不能一概而論:

武術一派總是分支頗多。所以羅漢拳一說也是愈加撲朔迷離。但是無疑的,目前留有的少林十八羅漢拳,也就是現在市面上留有的刪減版,仍舊是還有其修身養性與鍛鍊價值的。

有詩曰:“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經上尋佛法,筆尖蘸乾洞庭湖。”先天羅漢拳元始十八手,每個單勢都是鍊氣的樁功,既可使精氣神力充足,又可使下盤穩固,既內又外,既神又形,既靜又動,易筋洗髓功夫無不在也,可獲神與氣雙修之效。

訓練技巧

少林門人供奉釋迦牟尼,並視此拳取十八羅漢之姿,故稱羅漢拳。主要手法有隔、迫、沖、閃、點、舉、壓、鉤、抄、拋。腿法講究騰、滾、掃、彈。羅漢拳要求上下相隨,步隨手變,身如舵擺,靈活多變,出手注意“奪中”和“護中”,勁力要求剛柔相濟。拳諺講:“要想羅漢好,三正裡面找。”所謂“三正”,是指的手要正,身要正,馬(即步)要正,這是基礎功夫。練好“三正”,才能保持穩定,羅漢拳中較大的套路有“六十八式羅漢”和“一百零八工羅漢”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