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頭窄而縱扁。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長而呈拋物線狀。眼大,圓形,眼眶後緣不具缺刻,瞬膜發達。前鼻瓣短而呈寬三角形;無口鼻溝或觸鬚。唇溝短,通常僅局限於口角部位。
口裂寬大,深弧形,口閉時下頜齒不明顯露出;上頜齒寬扁三角形,外緣凹入,邊緣具明顯鋸齒,齒尖稍外斜,無小齒尖;下頜齒較窄長而直立,邊緣具鋸齒。噴水孔缺如。
背鰭2個,背鰭間無隆脊,第一背鰭中大,起點遠在胸鰭基底之後,後緣凹入,上角鈍尖,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與臀鰭起點相對,後緣入凹,后角尖突;胸鰭狹長,後緣凹入,外角尖突,內角圓突,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後部;尾鰭窄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尖突。
體背側深藍色;腹側白色;體無任何色斑。胸及臀鰭之鰭尖暗色。全長可達6米,吻部較尖,牙有鋸齒緣。鼻孔位於頭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溝,連線在鼻口隅之間,嗅囊的褶皺增加了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面積。
小藍鯊的雌雄鑑別很難,並且藍鯊在水族箱中很難繁殖。只有在繁殖其間,從雌魚略顯膨脹的腹部才能鑑別出其特徵,其他時候很難區分。公魚的背鰭更尖,胸鰭寬,臀鰭、尾鰭更長一點,身體比較瘦,母的身體較豐滿。但這並不一定準確無誤,只能作為參考。
生活習性
耐低氧能力強,適應性廣,但抗低溫能力弱。適溫20℃—34℃,最佳生長水溫26℃—32℃,水溫低於18℃時活動緩慢,反應遲鈍;水溫低於12℃時開始死亡。小藍鯊原產於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江河湖泊中,是東南亞國家的主要養殖魚類,也是人們喜愛的垂釣對象。
生長繁殖
繁殖季節為4月—9月,屬一年一次性產卵魚類。
人工養殖
小藍鯊又稱沙塘鱧,主要分布於長江南北廣大丘陵、山區的溪流、溝塘、江河等水體中,為小型優質的野生經濟魚類。 該魚食性較雜,幼魚以浮遊動物為餌料,成魚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飼料為食,飼料蛋白質要求28%—32%。
食性雜,食量大,生長速度快,當年魚苗(3cm—4cm)養殖4個月,體重可達0.6kg以上。該魚性成熟較晚,飼養3年—4年,體重達3kg以上可以進行繁殖。。
在家裡養藍鯊可以陶冶性情,而且還可以裝飾和美化室內環境。由於養魚有種種好處,因此不少人都愛上了在居室里養一缸魚。然而有關專家提醒:如果魚缸選擇不當,不僅養不好魚,還會對室內的環境產生污染,進而影響人體健康,那么如何在家中養藍鯊才是最恰當的,並且有利於人體的健康呢?
首先,漁缸的選擇要合適,小房間不宜選擇大魚缸;而且選擇魚種還要看房間而定。一般房間小的可以養一些小藍鯊,在辦公室、客廳或者比較大的房間可以養一些大點的,同時要注意控制魚的放養密度和食物投放量,以防止多餘的食物污染漁缸水和室內環境。注意最好不要在臥室里養魚,因為漁缸會散發出很多水汽,這樣會使室內的濕度增大,容易滋生黴菌,導致生物性污染;水族箱的氣泵會產生噪聲,影響人的睡眠質量。
其次,漁缸的設備最好要先進一些,漁缸要有過濾設備,能夠過濾魚糞、食物殘渣等。但不要太依賴漁缸的過濾設備,注意勤動手,要經常進行漁缸、水具和過濾系統的清洗,及時清理藍鯊的排泄物,否則漁缸很可能會成為疾病的溫床,影響人的健康。還要注意觀察藍鯊的生長情況,防止病魚和死魚造成的水質和環境的污染。
最後,由於水是靜止的,因此極易滋生細菌,而且從不同的地方購買的藍鯊也可能會帶來不同的病毒,加上腐敗的食物也會使魚遭受病菌感染而產生疾病,從而造成室內環境污染,因此要注意房間的通風,要經常進行室內環境的通風換氣或配備空氣淨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