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腸炎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腸炎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腸炎是由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感染病。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小腸結腸炎和敗血症等類型為主亦有急性闌尾炎、腦膜炎、多發性關節炎、猩紅熱型、黃疸型和淋巴細胞白血病等多種臨床類型,部分病例有慢性傾向。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病人健康帶菌者以及患病和帶菌的家畜攜帶的病原體主要是通過污染的飲水和食品經消化道傳播。人群普遍易感,15歲以下兒童多發。多為散發,冬春發病較多見由於本菌在低溫中能生長,所以保存在4℃冰櫃中的食品更具傳染性。

病因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屬(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腸道桿菌科,是革蘭陰性、卵圓形粗短桿菌有鞭毛和菌毛,在普通培養基上25~30℃易生長。本菌在體外抵抗力較強,對濕熱和化學消毒劑敏感。該菌具有侵襲性,還可產生耐熱腸毒素,兩者與致病性有關。

發病機制

細菌進入腸道後通過腸毒素、細胞毒素及侵襲力致病。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首先黏附在迴腸下端、盲腸及結腸黏膜,繼而侵襲到固有層並引起炎症形成淺表潰瘍集合淋巴結腫大和腸系膜淋巴結炎。其產生的耐熱腸毒素抑制上皮細胞對Na+和水的吸收引起腹瀉。若機體抵抗力下降,此菌可進入血流引起敗血症和遷徙性病灶。此外該菌還可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現認為與超抗原活性有關假結核耶爾森菌進入腸道後常局限在回盲部淋巴結和腸系膜淋巴結,形成化膿性淋巴結炎和肉芽腫病變,偶爾進入血流。

臨床表現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腸炎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腸炎

臨床表現複雜多樣,部分病例有慢性傾向。
1.小腸結腸炎 約2/3病例表現為此型,潛伏期4~10天,急起發熱、腹痛和腹瀉,水樣稀便可帶黏液,偶見膿血。少數有嘔吐。病程一般數天,可長達1~2周。
2.末端迴腸炎 病變以末端迴腸、闌尾和腸系膜淋巴結炎症為主臨床特點是突然發熱右下腹痛或壓痛,可伴腹瀉,外周血白細胞增多。
3.敗血症 多見於老人或機體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持續高熱、肝脾腫大,頭痛、腹痛,但不一定伴有腹瀉。部分病人有身體其他部位遷徙性膿腫病變外周血白細胞增多。
4.變態反應性病變 有10%~30%成人小腸結腸炎病例可繼發關節炎。在急性腹瀉數天后出現多個關節疼痛,甚至腫脹約經2~14天炎症達高峰,此後逐漸消退2/3病例在1月後消退,其餘可持續數月之久。關節積液中有較多的白細胞,但細菌培養陰性尚可並髮結節性紅斑、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膜炎、動脈炎、溶血性貧血和腎小球腎炎等。

併發症:
尚可並髮結節性紅斑、虹膜睫狀體炎脈絡膜炎、動脈炎、溶血性貧血腎小球腎炎等。

診斷

凡進食可疑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有與感染動物接觸史;臨床發熱、腹瀉、腹痛、敗血症,以及全身任何部位的炎症或膿腫表現,並且伴有毒血症狀者,均應疑有耶爾森菌感染的可能,確診有賴於細菌學檢查。

鑑別診斷:
本病應與其他病原所致的感染性腹瀉敗血症、瘧疾阿米巴肝膿腫、急性闌尾炎和黃疸型肝炎等疾病進行鑑別。

檢查

1.末梢血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可增多,血沉常加快,大便鏡檢可見白細胞和紅細胞。
2.從病變部位留取標本如大便、血、尿、痰、腦脊液、腸系膜淋巴結等均可分離出耶爾森菌。
3.血清學檢查 ①恢復期血清凝集試驗較急性期效價呈4倍以上增長或滴度1∶160以上有診斷意義。②血清抗耶爾森菌外膜蛋白IgA,IgG檢測較凝集試驗特異性更強。
4.其他可用免疫螢光法檢測活檢標本中的耶爾森菌抗原以常規PCR方法檢測臨床及食物標本中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和假結核耶爾森菌以及PCR-探針相結合方法、Nested-PCR方法檢測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

治療

腸道感染一般為自限性,僅需對症處理,可不用抗菌藥物治療。病情嚴重,特別是有腸道外感染者應予以抗菌藥物治療首選氟喹諾酮類藥物,氧氟沙星每天600mg,分2~3次口服,3~5天為一療程。敗血症者可靜脈給藥可用氧氟沙星或呋布西林美洛西林、頭孢噻肟和拉氧頭孢等耐β-內醯胺酶抗生素。有膿腫者應切開引流。

預後預防

預後:
一般預後較好,有嚴重基礎疾病合併敗血症者病死率可達50%~75%。

預防: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物和飲水被污染。冷藏食品應加熱煮沸處理後才能食用。避免與病人和有病的動物接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