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素蟋

小素蟋

小素蟋又名垣恭、醬色蟋蟀,屬直翅目蟋蟀科,是一種較小型的鳴蟲。因其常常棲息於斷垣殘壁之間而得名,又因其渾身通體皆呈醬油色,形體又與蟋蟀酷似,故而又稱為“醬油蟋蟀”或“醬色蟋蟀”。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此蟲體長12~19毫米,寬約4.5毫米,觸鬚長30毫米左右。其頭部富有光澤,頭頂深褐色。頭後有6條直紋,黃色,口器為黃褐色,額部黑色,富有光澤。
垣蛩前胸背有黑色長毛,散步黃色條紋。前肢有黑紋,後肢外側有黑色斜紋。前肢有黑紋,後肢外側有黑色斜紋。復翅較發達,覆蓋腹部的大半。也有些個體後翅發達,伸出於前肢之外,能飛翔;但多數無後翅,不能飛翔,僅能跳躍。
此蟲的雌性較雄性肥大,有產卵管,管長8毫米左右。不論雌雄,皆懼怕日光,白天常避藏在陰暗處,不出聲,晚上鳴叫,其鳴聲為“唧喱、唧喱”,音聲低而嬌細。
垣蛩體形纖巧,色澤美麗,其鳴聲柔和優雅,故喜愛者眾多,是一種值得飼養玩賞的,鳴蟲。
垣蛩在我國分布較廣,黃河以南各省皆有,而東南部各省如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上海等地較多。
蟲喜歡生活在稍微潮濕些的旱作物的田地里,常棲息在成堆塊土的空隙中、磚石亂瓦塊下的洞隙中或腐爛的雜草堆積處。它常常成群聚居,往往捉住一隻,在其周圍不遠處就能發現多隻。
此鳴蟲以素食為主,以植物的根、莖、葉、果實為食,也吃一些腐爛的草和嫩樹葉、菜葉,因而在每年的8~9月間,在田間 有腐爛雜草之處最容易捉到。
垣蛩喜歡和其他品種的昆蟲混居,在江南地區,常可見到它和油葫蘆、大棺頭蟋蟀等共居,和平相處。 有些有後翅的個體,有明顯的趨光性,因而在秋季的夜間,路燈下常可見到有不少垣蛩出沒。它白天一般深藏不出,也不鳴叫,晚上則振翅發聲,其鳴聲柔細而有韻味,很得眾多飼養者的賞識。
此蟲的成蟲8月中旬開叫,每年的9月上中旬旺發,但到10月鳴聲即逐漸減少,10月底即已不易聽見。不論捕捉哪種昆蟲,都應先了解它的習性。垣跫是喜歡棲息在潮濕陰暗無強光之處的,因而不能到乾燥的地方去找。垣跫之所以有這個名稱,是因為它常常藏身在斷垣殘壁的石塊、石堆的空隙中,又因它有群居和有趨光性,所以捕捉它時應該在潮濕的多亂石塊的和潮濕而多雜草的草堆、農田的洞穴等處去尋找。
捕捉時可帶上尼龍網罩,在夜晚則要帶上手電,然後在上述那些地方去翻動石塊,掀起雜草堆,待垣跫跳出或爬出來時再用網罩去兜捕。此外,由於這種鳴蟲有一定的趨光性,可利用燈光在夜間捕捉。不過,不論是用尼龍網罩兜捕還是直接用手去抓捕,都要注意出手輕巧,因為垣跫身體嬌小細嫩,稍一鹵莽,就會將它捏死或碰傷。
玩賞的垣跫,多半是玩賞者從野外捕回來的,但有時在江南城市的鳴蟲商店裡也有出售。因此,需要能識別其優劣,選擇到稱心滿意的佳品。
一般來說,體形較大的多半是較好的,比較強壯,鳴聲比較響,飼養的壽命會相對長些。
此外,還應從色澤上選擇,應選黑色部分深而濃,且黑的發亮者,這樣的垣跫叫作“濃醬”,屬於優等;反之,色澤暗淡,稱為“淡醬”,為次品。黃色的部分黃得鮮明的,稱為“油醬”,也是佳品;黃色部分淺淡者,稱為“豆醬”,是下品。黑濃而黃透的,稱為“濃油醬”,是最好的一種;黑淺黃淡者,稱為“淡豆醬”,屬最差種。江南一帶有一種色澤美麗,黃色部分呈金黃色的,稱為“黃金醬油蟀”,是最佳的珍品。
一般來說,黑色、黃色淺淡的,其鳴聲也低微,加上色澤暗淡而無光澤,觀賞價值也差,當然不應在入選之列。
垣跫可用瓦盆或較大的蟲盒飼養,但在瓦盆中飼養有個缺點,既不便於觀賞;放在大蟲盒中飼養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蟲盒多為白色,可以和蟲的提色有較大反差,相映成趣,缺點是此蟲畏光,在白色盒中生活會常常不安逸。因而最好還是用透明的塑膠盒或有機玻璃蟲盒,既便於觀賞又較寬敞,但平時宜將蟲盒放置在較為避光之處。此外,不論哪種蟲盒,都套用鐵絲網類製成的盒子,以便空氣流動,以免將蟲悶死。
此蟲可餵飯粒、菜葉和蘋果、香蕉、南瓜的小粒等多種食物,且應不斷更換餵飼品種,使其體內所獲營養平衡,以增強其體質,使其鳴聲更好聽。

不足之處

垣跫的體質較弱,若飼養不當,營養不良,則壽命不長,僅能活2~3個月。此蟲喜暗畏光,觀賞時不要暴露在強光下,否則容易驚嚇而蹦跳,導致肢斷身殘。垣跫還不耐寒冷,到了深秋季節氣溫下降時,有經驗的玩賞者就把它改養在竹罐或葫蘆內,這樣,比養在寬敞的籠箱內要溫暖些。若氣溫下降到5度以下時,就必須將竹罐或葫蘆揣在身上,以體溫為其保暖,若保暖工作做的好,可使垣跫多活1~2個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