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腰雨燕

小白腰雨燕

小白腰雨燕(學名:Apus affinis),背和尾黑褐色,微帶藍綠色光澤。尾為平尾,中間微凹。腰具白色,羽軸褐色,尾上復羽暗褐色,具銅色光澤。翼稍較寬闊,呈菸灰褐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和趾黑褐色。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林區、城鎮、懸岩和岩石海島等各類生境中。成群棲息和活動。有時亦與家燕混群飛翔於空中。營巢於岩壁、洞穴和城鎮建築物上。常成對或成小群在一起營巢繁殖。巢多築於房屋牆壁、天花板、洞壁和岩壁上。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小白腰雨燕小白腰雨燕

額、頭頂、後頸和頭側灰褐色,背和尾黑褐色,微帶藍綠色光澤。尾為平尾,中間微凹。腰具白色,羽軸褐色,尾上復羽暗褐色,具銅色光澤。翼稍較寬闊,呈菸灰褐色。肩灰褐色,三級飛羽微帶光澤。頦、喉灰白色,頰淡褐色。其餘下體暗灰褐色。尾下復羽灰褐色,嘴黑褐色,跗跖前面被羽,顏色灰褐色。

幼鳥與成鳥相似。但頭部灰褐色稍淡,具淡灰褐色羽緣,下體暗褐色,具灰白色羽緣和微具光澤;腰、頦、喉羽乾紋不明顯。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和趾黑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 25~31克,雌性30~31克;體長雄性113~140毫米,雌性110~122毫米;嘴峰雄性 6~7毫米,雌性6毫米;翅雄性132~136毫米,雌性130~138毫米;尾雄性49~54毫米,雌性49~54毫米,跗跖雄性9~11毫米,雌性9~10毫米。

分布範圍

分布圖分布圖

世界分布:分布於中國、非洲、伊朗、印度、中南半島和菲律賓。

中國分布:分布於四川西南部鹽源,雲南西雙版納,貴州望謨,廣西、廣東、香港、海南島、福建和台灣。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開闊的林區、城鎮、懸岩和岩石海島等各類生境中。成群棲息和活動。有時亦與家燕混群飛翔於空中。飛翔快速,常在快速振翅飛行一陣之後又伴隨著一陣滑翔,二者常交替進行。主要以膜翅目等飛行性昆蟲為食。多在飛行中捕食。

在傍晚至午夜和清晨會發出比較尖的鳴叫聲。

生長繁殖

繁殖期為4~7月。營巢於岩壁、洞穴和城鎮建築物上。常成對或成小群在一起營巢繁殖。巢多築於房屋牆壁、天花板、洞壁和岩壁上。巢多用木棉花絮,羽毛、蘆葦花絮,種毛和泥土粘結而成;也有用唾液粘結的。巢的形狀有碟狀、杯狀、球狀等類型,視營巢環境而變化。巢外徑12~20厘米,內徑7~10厘米。巢極柔軟、光滑、特別是巢口。巢內常墊有細草莖和羽毛。每窩產卵2~4枚。卵的大小為21~26×14~16毫米,平均22.7×15.0毫米。雌雄輪流孵卵。

亞種分化

拉丁學名 命名人及時間
1. Apus affinis galilejensis Antinori, 1855
2. Apus affinis aerobates Brooke, 1969
3. Apus affinis bannermani Hartert, 1928
4. Apus affinis theresae Meinertzhagen, 1949
5. Apus affinis affinis J. E. Gray, 1830
6. Apus affinis singalensis Madará sz, 1911

種群現狀

留鳥,種群數量稀少,應嚴格保護。

該物種分布範圍非常大,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