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渡者

小港渡者

《小港渡者》是清代文學家周容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散文通過一件生活小事,驗證了渡船工說的“徐行尚開,速進則闔”的這個欲速則不達的道理。這篇散文中心突出,文字精練,寓大道理於小事件當中,讀後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品原文

小港渡者

庚寅 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 城,命小奚 以木簡 束書從。時西日沉山,晚煙縈樹,望城二里許。因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熟視 小奚,應曰:“徐行之,尚開也; 速進,則闔 。”予慍 為戲。趨行及半,小奚仆 ,束斷書崩,啼,未即起。理書就束,而前門已牡 下 矣。予爽然 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敗,窮暮而無所歸宿者,其 猶是也夫 ,其猶是也夫!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

⑴庚寅:順治七年(1650年)。

⑵蛟川:地名,指今鎮海縣城。

⑶小奚:童僕。

⑷木簡:這裡指木板。

⑸孰視:仔細看。

⑹闔:合、關,關閉。

⑺慍(yùn):含怒、生氣。

⑻撲:跌倒。

⑼牡:門閂,鎖簧。

⑽下:上鎖。

⑾爽然:若有所思的樣子。

⑿近道:有些道理。道,道理

⒀其:大概。

⒁也夫:兩者都是句末語氣詞,連用是為了加強語氣。

作品譯文

順治七年冬,我從河岸一小碼頭上岸,吩咐小書僮背上用夾板綑紮好的一疊書相隨,要去蛟州城。這時西邊的太陽已經落山,薄霧晚煙纏繞於樹枝梢頭,遠望縣城,大約有二里路程。於是順便向擺渡船工問道:“到城南門,現在趕路,還來得及進城嗎?”那位擺渡者仔細打量小書僮,回答說:“如果穩步慢走,還能進得城,要是急忙趕路,城門則已關閉。”我聽了不覺動氣,認為他的話是戲弄人。我們二人於是腳步匆匆、奮力奔走,行至半路,小書僮摔一跤,捆書的繩子斷了,書籍散亂一地,小書僮坐在地上哭了起來。待到將書理齊捆好,前方的城門已經下鎖。此時,一種茫然若失之感襲上心頭,我忽然覺得先前擺渡者之言近似哲理:世上凡急於求成、魯莽行事者,反倒往往是自取其敗,最終大都類似我這種日暮途窮而無所歸宿的結局。

創作背景

明朝末年,抗清義師風起雲湧,但由於倉促召募,隊伍不齊,後紛紛失敗。這篇散文是有感而發,寫的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篇雜記散文,短短不到二百字,通 過一件小事;說明一個大道理。這種小中見大的手法是非常高明的。作者選擇的事件表面看來似乎是不合邏輯的,但實際上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古人說:“欲速則不達。”凡事操之過急,後果往往是適得其反。

這篇散文寫法上的主要特點是中心突出,文字精煉。作者只記下從小港到蛟川南門這一段途中情況,在此之前與之後的事全部刪削;這兩里路途中又只記“小奚仆”一件事。末尾說明道理,也只概括為一句話。這樣,就能給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文章中心突出,語言洗鍊,蘊藏著深奧的哲理,給人以有益的啟示。

名家點評

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施明智《續古文觀止評註》:“文章言筒義深,有仲尼“長沮桀溺”章韻味。略略數筆,寫暮色蒼茫趕路人情急之狀如在眼前。”

作者簡介

周容(1619—1679年),字茂三,一字鄮山,浙江鄞縣人。明亡後不仕清朝,剃髮為僧,週遊天下。後因要奉養老母又還俗。清廷開博學鴻詞科,朝臣有人薦他應試,他以死力拒,不赴試。全祖望說他“幾於每飯不忘故國,黍離麥秀之音,讀之令人魂斷”。有《春灑堂遺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