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止觀
全一卷(或二卷)。又作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坐禪法要、童蒙止觀。隋代智顗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本書系天台智顗大師為其俗兄陳針所述,為有關摩訶止觀之梗概及入道樞機之書。內容謂泥洹之法入門雖有多途,但論其捷便,則不出止觀二法。止為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即策發神解之妙術,故示此二法必須常均等圓備。次立十科,闡說修習止觀之諸要領。
十科
具緣、訶欲、棄蓋、調和、方便、正修、善發、覺魔、治病、證果等十章。[入唐新求聖教目錄、傳教大師將來台州錄、新編諸宗教藏總錄卷三、東域傳燈目錄、諸宗章疏錄卷一]
又作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坐禪法要、童蒙止觀。隋代智顗述。包括具緣、訶欲、棄蓋、調和、方便、正修、善發、覺魔、治病、證果等十章。
全一卷(或二卷)。又作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坐禪法要、童蒙止觀。隋代智顗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本書系天台智顗大師為其俗兄陳針所述,為有關摩訶止觀之梗概及入道樞機之書。內容謂泥洹之法入門雖有多途,但論其捷便,則不出止觀二法。止為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即策發神解之妙術,故示此二法必須常均等圓備。次立十科,闡說修習止觀之諸要領。
具緣、訶欲、棄蓋、調和、方便、正修、善發、覺魔、治病、證果等十章。[入唐新求聖教目錄、傳教大師將來台州錄、新編諸宗教藏總錄卷三、東域傳燈目錄、諸宗章疏錄卷一]
【 天台小止觀 】 《 佛學大詞典 》 明崇禎元年日本刊《天台小止觀...)而名。本書僅以一卷之小冊說示止觀法門之要義,故一般通稱為小止觀。復因摩訶止觀所說多深遠幽玄,而小止觀則極其素樸平明,故名‘童蒙’。其內容乃有關...
止,梵文Samatha(音譯“奢摩他”)的意譯,亦譯為“止寂”或“禪定”等。觀,即智慧。止觀是禪定和智慧的並稱,乃佛教修行的重要方法。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止觀十境,是依十乘觀法所觀之境。又雲止觀十境、十種觀境。
名稱 介紹是以本講述佛學術語的禪書。
分冊 內容童蒙止觀是天台宗止觀代表作。又名《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小止觀》。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佛教著作。又名《小止觀》、《童蒙止觀》。
書籍名稱 內容簡介三觀是台宗之重要法門,為教理實踐修行之骨架系對一切存在之三種觀法,即空觀、假觀、中觀稱“空假中三觀”依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學觀品“從假入空二諦...
介紹一 空觀 假觀 中觀 介紹二觀宗寺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興寧橋附近,為浙江地區四大叢林之一。它的前身是延慶寺的十六觀堂。延慶寺始建於五代後周廣順三年(953年),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
結構建築 教觀總持 寺廟史料 寺廟禁忌 法席相續十乘觀法:指天台宗為進修初住所實際熏修的十種觀行法門。又名十法成乘觀、十乘觀心,略稱十乘、十觀。此十法能令觀行成就,運載行者至果地,故名十乘觀法。出自《...
十乘觀法 內容略如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