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畔村

小橋畔村地處毛烏素沙漠沙窩窩裡的靖邊縣東坑鎮。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民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又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硬是讓一個過去有名的“爛桿村”漸露出文明富裕、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雛形。2005年底,小橋畔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860元,村集體固定資產達1423萬元,工農業總產值實現1609萬元。

基本信息

小橋畔村

小橋畔村地處毛烏素沙漠沙窩窩裡的靖邊縣東坑鎮。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民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又大大向前邁進了一步,硬是讓一個過去有名的“爛桿村”漸露出文明富裕、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雛形。2005年底,小橋畔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860元,村集體固定資產達1423萬元,工農業總產值實現1609萬元。過去,小橋畔村的幹部民眾思想觀念落後,長期以來,村級班子癱瘓,派性爭鬥嚴重,工作無人問津;一些民眾無所事事,偷、盜、搶等刑事案件時有發生;農業基礎薄弱,生產條件落後,集體經濟收入幾乎沒有,人均純收入也不上百元,人均糧食一直徘徊在100公斤左右,是出了名的“爛桿村”。在小橋畔村土生土長的張安,原在寧夏一家擁有80萬元資產的私企當“小老闆”。有一年過年回老家,鎮裡領導和他徹夜長談,請他留下來改變村上的窮貌。看著家鄉土地一片荒蕪,兒時的夥伴無事可乾,張安一口答應當這個“村官”。在張安的帶領下,小橋畔村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核心戰鬥堡壘作用,立足本村實際,明確發展思路。他們採取向國家爭取投資、民眾自籌等多種辦法,在全村掀起打壩建站築渠興修水利的熱潮。幾年來,全村共投資420多萬元,先後打蓄水壩1座,修U形防滲渠道25公里,共建大型抽水站7處,小型抽水站12處,實行聯網互灌,只要一處有電,不會影響全村的灌溉。打機井30眼,安裝125千瓦變壓器7台,30千瓦變壓器12台,架設高壓線12公里,低壓線30公里,鋪設地埋輸水管道2600米,發展水地8000畝,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農業生產後勁,為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為了增加村民收入,小橋畔村黨支部一班人帶領民眾齊唱“種養加”一台戲。首先從草畜產業做起,引進了10餘種優質牧草,全村水地種草達4000畝,又從山東梁山引進了小尾寒羊、布爾山羊等良種羊,建成了全市的優良種羊示範基地,使得農民每年從羊身上得到800多萬元。小橋畔村緊盯市場,決心舞起農、工、牧龍頭企業,走組建高效農牧業聯合體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村民籌資1000多萬元成立了小橋畔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公司下設種豬場、良種牛繁育基地、飼料加工廠及屠宰廠。現在,種豬場年生豬出欄達1800頭,存欄種豬200頭,每年為村民人均增收400元。良種牛繁育基地籌資560萬元,引進澳大利亞荷斯坦奶牛100頭,優質肉牛116頭,配套建成奶站1處,去年給入股的村民人均增收600元。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小橋畔村與寶雞向陽集團公司簽訂了年供10萬頭生豬的供銷契約,註冊成立了豪邦富民有限公司,計畫與1萬個農戶簽訂養豬契約,預計年產值達1個億,現已在全縣發展生豬養殖戶3000餘戶。去年12月,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小橋畔村黨支部一班人決心在小康路上邁新步。他們在村里辦起了靖邊縣寶爾康乳製品加工廠,購進了先進的加工設備,用於鮮牛奶的深加工,實現奶產品的不斷升值。預計每公斤鮮奶可增值1.4元,年效益可達200餘萬元,成為全市第一家與品牌乳業合作的乳製品加工企業。為改變過去村上賭博、酗酒、無事生非的陋習,小橋畔村黨支部又集資16萬元建起村級文化中心,購買圖書2000多冊,2005年12月,村黨支部訂閱了《人民日報》、《榆林日報》、《農民文摘》等報刊雜誌,豐富民眾農閒文化生活。村上每年都開展“五個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種養殖狀元”等評比活動,2005年底評出“五個好家庭”90戶,“好婆婆”、“好媳婦”120人,“致富能手”、“種養殖狀元”27人。村上又出資5000元,由村民自發組織了秧歌隊,在重大節日裡表演精彩節目,村風、民風大變樣。 [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