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小兒常見的燙傷病因:
1.皮膚接觸高溫物體或高溫液體
多見於3歲以下、具有行走等初步活動能力的幼兒,接觸如尚未冷卻飯菜、開水、燙鍋、電熱杯等。燙傷部位與正常組織邊界較為清楚。
2.接觸明火
多見於2歲以上小兒,在缺乏防護情況下接觸爐火、火柴、易燃物突然燃燒後燙傷,其受傷邊界通常不清楚。
3.爆炸時燒傷
較少,見於煙花爆竹意外。受傷部位燙傷程度較均勻。
4.電擊傷
較少,見於雷電擊傷或接觸高壓電。
臨床表現
1.燙傷局部和全身變化
小兒燙傷的程度取決於燙傷的方式和燙傷面積。其病理變化與臨床表現主要反映在局部組織和全身變化兩方面。
(1)局部變化 皮膚受高熱後(超過60℃),組織內蛋白即可發生凝固,以致細胞壞死。局部反應依熱物的溫度、接觸的時間以及受傷皮膚厚薄而異。一般皮膚與70℃熱物接觸1s即發生水皰,而新生兒卻常因50℃的熱水袋燙傷。按局部組織壞死的深度小兒燙傷同樣分為3度。但由於小兒皮膚很薄,分度有困難。一般臨床經驗容易估計偏低。
(2)全身變化 嚴重燙傷者可出現休克。燙傷後早期出現休克多由於疼痛和精神刺激引起,一般為暫時性,不嚴重。而繼發性休克是因為毛細血管滲出增加,使組織水腫和創面大量滲液,血漿損耗,血液濃縮和循環血量減少,繼而出現組織缺氧、血壓下降、脈搏低弱、低血鈉與酸中毒、少尿或無尿等。燙傷後6~8h內液體滲出最快,並於36~48h達最高峰,通常超過淋巴回流的能力,以後逐漸減慢。
2.燙傷面積的計算
觀察燙傷時應注意詳細了解受傷面積、深度,含五官、關節、面部等特殊部位。精確計算燙傷面積和估計深度,有助於判斷損傷的嚴重性,估計預後,有利於治療,同時也是液體補給的依據。燙傷面積的測算如下:
(1)手掌法 傷員自己五指併攏時的手掌面積,相當於全身體表面積的1%。此方法精確度稍差,常用於急診室估計小面積的燙傷或用於估計小範圍的3度燙傷。
(2)體表面積計算法 參照小兒身體各部在不同年齡時的面積百分率進行計算。此方法比較精確。但小兒年齡越小頭部的比例越大,下肢比例越小。隨著年齡的增大、小兒頭部與下肢的比例逐漸與成人相接近。
可參照下列公式校正:小兒頭部面積(%)=9+(12-年齡)
小兒兩下肢面積(%)=41-(12-年齡)。
3.燙傷深度的估計
臨床通常採用“三度四分”法進行評定。在燙傷早期,燙傷深度不易準確判斷,尤其是深二度燙傷與三度燙傷間的創面界限較易混淆。故在治療48h後重新核實修正;手掌、足底皮膚厚,早期易將二度誤為三度,而嬰幼兒皮膚很薄,易將三度誤為二度,應加以注意。
4.燙傷程度的分類
(1)輕度燙傷 總面積在10%以下,無三度燙傷。
(2)中度燙傷 總面積在11%~20%或三度在5%以下或二度燙傷在頭面部、手、足、會陰部。
(3)重度燙傷 總面積在21%~50%或三度在5%~15%或合併有呼吸道燙傷,大面積軟組織損傷,骨折、腎功能衰竭。
(4)特重燙傷 總面積在50%以上或三度在15%以上。由於小兒發育尚未成熟,對休克、感染等抵抗力較差。
檢查
應做血、尿、便常規檢查,血電解質、血氣分析、肝、腎功能、心肌酶譜等檢查。根據臨床選擇X線、超聲、心電圖等檢查。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即可確診。
併發症
嚴重燙傷者可出現休克,腎功能衰竭,少尿或無尿等。出現低血鈉與酸中毒。可合併有呼吸道燙傷,大面積軟組織損傷,骨折。可發生感染,發生敗血症多見銅綠假單胞菌敗血症。
治療
主要包括早期處理、液體療法、創面的處理、敗血症的防治以及特殊部位燙傷的處理。
1.早期處理
小面積燙傷,治療重點在創面本身。對懷疑存在中度以上的燙傷或伴有頭面部、會陰部燙傷的病孩,均應收住院治療。處理時應注意保護創面,保持呼吸道通暢,並迅速建立靜脈輸液通道,使用鎮靜和止痛藥物。邊輸液,邊估計燙傷面積和深度,測體重和預算休克期輸液量(可先輸入電解質液如林格乳酸鈉液或葡萄糖鹽水);並進行血生化檢測。對於大面積燙傷或會陰部燙傷,還應留置導尿管,並測定每小時尿量和尿比重,預防破傷風和感染。
2.液體療法
輸液總量按“累積損失量+生理需要量”計算。累積損失量是每1%體表燙傷面積每千克體重2~4ml,即累積損失量=每1%燙傷面積×每千克體重×(2~4)ml。選擇溶液時,膠體液和晶體液的比例應根據燙傷的深度和面積決定。中、小面積淺度燙傷膠體和晶體液的比例為1∶1~1∶3,膠體液可採用右鏇糖酐或代血漿,晶體可選用生理鹽水或平衡液(2份生理鹽水+1份1.25%碳酸氫鈉溶液)。大面積深度燙傷者膠體和晶體液的比例按1∶1計算,其中膠體應以血漿為主。此外,由於三度燙傷紅細胞破壞及損失較多,治療中應注意輸注全血。全血與血漿的比例可按1∶2計算。每天生理需要量可按1800ml/m2體表面積計算或按嬰兒100~150ml/kg,兒童70~100ml/kg計算。
3.創面的處理
四肢、軀幹部位的燙傷可採用包紮法(創面塗抹磺胺嘧啶銀)。頭面部、會陰部因受進食、呼吸及兩便排泄的影響,在滲出量較多時可採用暴露法。深度燙傷者的創面應早期切痂,以期減少瘢痕增生而造成的畸形和功能障礙。
4.敗血症的防治
燙傷感染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及銅綠假單胞菌最多。感染的最大危害期是早期水腫回收期(48h後)的毒血症或敗血症以及三度燙傷脫痂期(2~3周)的敗血症,局部組織壞死,使淺度變為深創面不能如期癒合。
5.特殊部位燙傷的處理
頭面部燙傷由於滲出多,水腫嚴重,創面宜採用暴露法,並加強護理,注意呼吸、進食、五官分泌物等變化。手部燙傷後易形成瘢痕攣縮,常造成畸形和功能障礙,因此在初次清創後以包紮為宜,並放置功能位;同時儘量抬高患肢以減少水腫。會陰部燙傷除採用暴露法外,還應加強局部護理和清潔,避免尿、糞污染創面。對於明確三度燙傷部分,創面宜早期切痂,移植大片自體皮,並在創面癒合後及早開始功能鍛鍊及理療。
預後
大面積深度燙傷,有嚴重合併症者和年齡幼小病死率高,攣縮畸形影響功能和面容。
預防
預防小兒燙傷應加強衛生宣傳,教育小兒要遠離危險,提高父母和保育人員對燙傷事故的警惕性。加強防範措施,如熱水瓶等對小兒具有危險性的物品應放在小兒碰不到的地方,要加護欄,洗澡時要先放冷水再加熱水,以防小兒燙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