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雪[宋代吳錫疇詩作]

對雪[宋代吳錫疇詩作]

《對雪》是宋朝吳錫疇創作的詩作,後也有杜甫的改編。

基本信息

【作品體裁】七絕

作品原文

對雪

婆娑舞忽凌空去,散漫狂還掃地來。

幾片飛黏梅樹上,恍疑昨夜有花開。

詞語注釋

婆娑:形容盤旋和舞動的樣子。《詩·陳風·東門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毛傳:“婆娑,舞也。”漢王褒《四子講德論》:“婆娑嘔吟,鼓掖而笑。”明沉德符《野獲編·禮部二·女神名號》:“按《曹娥碑》中所云媻娑,蓋言巫降神時,按節而歌,比其舞貌也。”清陳維崧《西施玉峰公讌席上贈施校書》詞:“闌花簌簌聞歌落,重趁拍,小婆娑。”鄒荻帆《高粱葉上的詩》:“高粱穗結出紅雙喜,高粱葉子舞婆娑。”

凌空:高升到天空或聳立空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水上有連理樹,其樹柞櫟也,南北對生,凌空交合。”唐駱賓王《秋雁》詩:“帶月凌空易,迷煙逗浦難。”宋陸游《初發夷陵》詩:“俊鶻橫飛遙掠岸,大魚騰出欲凌空。”明梁辰魚《浣紗記·打圍》:“遍江南獨我尊,氣凌空將湖海吞,看威行四海聲名振。”楊朔《海市》:“特別是城北丹崖山峭壁上那座凌空欲飛的蓬萊閣,更有氣勢。”

散漫:瀰漫四散;遍布。南朝宋謝惠連《雪賦》:“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

恍疑:猶仿佛。《西遊記》第二八回:“三四紫巍巍的髭髯,恍疑是那荔枝排芽。”《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孩抱何緣親見帝?恍疑鬼使與神差。”《甌北詩話》卷十引清查慎行《渡洞庭湖》詩:“恍疑天四合,長見日當中。”

作者簡介

吳錫疇(1215-1276),字元范,後更字元倫,號蘭皋子,休寧(今屬安徽)人。從程若庸學,三十歲棄舉子業。度宗鹹淳間知南康府葉閶聘主白鹿洞書院,辭不赴。端宗景炎元年卒,年六十二。有《蘭皋集》二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