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西醫

對話中西醫

《對話中西醫》是200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管飛。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對話中西醫對話中西醫
本書在中醫、西醫的比較上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不能否認,本書作者對中醫的讚美之詞稍多於西醫,初看起來會覺得有些偏頗,但看完全書後,我卻被作者所列舉的論據,以及他們為中醫學事業的誠心和對患者的愛心所感動。特別是細讀本書之後,那些一直困擾在我心中的現代醫療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也一一浮出了水面。我為作者能直言不諱地道出現代醫學存在的問題的勇直而感到敬佩,因為他們的本意正是希望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應該以提高人類健康為最終目的。

基於醫生治病救人的醫德和尋求真理的良知,本書作者之意在於全方位比較、展示中西醫學,而不在於挑起中醫與西醫的對抗。希望有緣能夠閱讀此書的同胞不要抱著個人的定見來讀書。畢竟,醫學一道,孰優孰劣不是簡單地就能評價的。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的日趨惡劣,需要的不是糾纏於理論或者門戶的爭執,而是醫療工作者們為了人類的更好繁衍而不斷潛心鑽研與付出。所以不管中醫、西醫,能夠讓大家健康幸福地生活。那才是有用之醫。

作者簡介

管飛,生於1966年10月。籍貫:江西。曾在江西省贛州地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科工作。現任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中醫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幣,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管飛江西扶貧公益基金創始人,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商會副會長,北京江西商會常務副會長,江西贛商聯合會副會長,香港錦繡集團董事局主席,北京錦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學歷:1988年大學本科畢業於江西中醫學院中醫系中醫專業;2000年北京大學EMBA工商碩士。 曾出版著作《飲食男女》。

圖書目錄

話題一:中、西醫理念之異同 中醫先“人”,西醫先“病”

[知識]解讀“治癒”新概念

中醫重整體,西醫看局部

[知識]中醫整體觀

中醫辨“證”論治,西醫對“症”處理

[知識]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治病把人當人,西醫治病把人當機器

相關連結:化學藥物的危害

中醫治病重“疏導”,西醫治病講“對抗”

[知識]中醫八法

中醫求“安全”,西醫顧“療效”

相關連結:論中醫與西醫區別

西醫病去為健康,中醫不病為健康

西醫以檢測指標定健康,中醫以人體證候定健康

[知識]費用、疾苦與健康數據

本話題結語

話題二:中、西醫論患病之異同

中醫重內因,西醫重外因

[知識]解讀中醫患病之因

中醫重巨觀,西醫重微觀.

中醫病因“刪繁從簡”,西醫病因“刪簡就繁”

中醫看“時間、氣候”,西醫查“細菌、病毒”

相關連結:過度的“細菌、病毒”致病觀

本話題結語

話題三:當今中、西醫存在的問題

中醫缺人才,西醫少超越者

[知識]學好中醫四個字:信、學、融、用

相關連結:中醫人才現狀

中醫發展缺資金,西醫發展須“整頓”

中醫看病缺認同,西醫看病缺制約

中醫難以規模化,西醫過度商業化

本話題結語

話題四:對中、西醫的誤會

話題五:中藥與西藥之異同

話題六:看西醫?看中醫?

話題七:現代醫學批判

話題八:中醫學實踐

附錄:中醫學發展路在何方

編後記

參考文獻

……

書摘

話題一:中、西醫理念之異同

中醫先“人”,西醫先“病”

中醫常說“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雖然這裡說的“中醫”指的是“中等水平的大夫”,不是大家知道的“中醫、西醫”那個“中醫”,但其中的深意,卻告知人們特別是從事醫務工作或者說從事健康事業的人,治病首先得先治人,先考慮人的存在,然後再考慮這個人的病應該如何來治療,效果才會更佳。作為中醫大夫,如果在看病時,只考慮患者所患何病,卻不考慮患者這個人的個體情況,也就是這個人的個體體質特徵及差異,患病的年齡、時令、地域、性別、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甚至文化差異等,就輕易處方用藥,千篇一律,那么,這就可以算做“下醫”(水平很差的醫生)了。也許,這次的病你碰巧給人家治好了,但因這位患者致病的體質並沒有得到改善,致病因素也沒有得到徹底清除,過不了多久,同樣的疾病甚至更多、更複雜的疾病又會出現在這位患者身上。這樣的治療理念及方法,從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算作治好了病,充其量只能算作是控制了本次疾病的發作而已。

舉個例子來說,現在有40%左右20~45歲的中青年男性朋友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前列腺炎及其他前列腺疾病。在這些患者中,沒有哪位男性朋友的慢性前列腺炎是先天性的(剛生下來就患有的疾病),或者是遺傳得來的,而都是自己後天因素造成的。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