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者[戴望舒創作現代詩]

尋夢者[戴望舒創作現代詩]
尋夢者[戴望舒創作現代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尋夢者》是現代詩人戴望舒於1932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是一首唱出尋夢者美麗靈魂的歌。詩中,詩人以“尋夢者自喻”,通過“做夢——尋夢——再次入夢“的描述,唱出了詩人尋求理想、憧憬光明、歷經磨難、上下求索的心路歷程。詩歌運用象徵手法,以“金色的貝”作為象徵喻體,描摹出了尋夢者追逐理想的過程,意境豐富,美輪美奐。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尋夢者

夢會開出花來的,

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

去求無價的珍寶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著金色的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後你逢到那金色的貝。

它有天上的雲雨聲,

它有海上的風濤聲,

它會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裡養九年,

把它在天水裡養九年,

然後,它在一個暗夜裡開綻了。

當你鬢髮斑斑了的時候,

當你眼睛朦朧了的時候,

金色的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懷裡,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邊,

於是一個夢靜靜地升上來了。

你的夢開出花來了,

你的夢開出嬌妍的花來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時候。

創作背景

《尋夢者》寫於1932年11月8日,時正值詩人赴法國留學前夕。此時,詩人早已從轟轟烈烈的社會活動中抽身出來,與施蟄存、穆時英、杜衡等人專門從事文藝活動。通過藝術活動表達個人情感和各種生命體驗。這時,詩人沉入對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的戀愛也足有五個年頭。問題在於,施絳年對於詩人並沒有相應熱烈的回報。詩人曾經以自殺向施絳年求愛,施絳年為此也答應嫁給他,如詩人所寫,“我的指上又有了紙捻的約指”(《夢都子》),但是施絳年向詩人提出相當苛刻的條件,要求詩人要取得大學以上文憑,並且有固定的收入。沒有辦法,詩人準備出國留學。在臨行前,詩人寫下《尋夢者》這首詩。

文學賞析

這首詩歌將人心中的夢想抒寫到了極致。

起始句寫到:“夢會開出花來的,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的。”“開出花來”,已經寫出夢的美麗了,緊接著相似的一句中添加了“嬌妍”一詞,就更顯出夢的絢麗,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充滿嚮往之情了。然後又總結夢的特點是“無價”、“珍寶”,這兩個詞讓讀者更體會到夢的可貴性、重要性。因此人們要去尋找它。

“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這兩句話意思上是遞進的,“大海里”已是難尋的了,而且又是“大海的底里”,那就更難尋了,又加上“深藏”一詞,說明要尋找一個夢是非常困難的,同時也體現了夢的深遠。所以尋找夢要付出巨大的艱辛:“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海”,“九”這個數字並非實指,只言歲月之久長;“冰山”“瀚海”又指道路之艱難了。但即使找到了美夢,要真正實現這個夢,還得付出更大的努力,要精心愛護它:“在海水裡養九年”,“在天水裡養九年”,這樣才能在“一個暗夜裡開綻了”。在“暗夜裡”,可見夢的來臨又是不可預知的,但是只要付出心血,夢終究會來到渴望它的人的面前。當人們用一生去追尋、守候一個夢時,夢啊,它又帶給人們多少的欣慰和滿足。“鬢髮斑斑”、“眼睛朦朧”也不懼。“桃色”是一種非常艷麗與神秘的色彩,“桃色的夢”讓人的心靈迷離蕩漾,為之丟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在衰老時,如果有一個“開了花的夢”,有一個“開出嬌妍的花的夢”,那么人生已是最幸福的、最無憾的了。

此詩中,詩人是這樣寫這個美麗的夢的:

開篇寫夢的美麗、珍貴,用了“開出花來,開出嬌妍的花來”這樣的句子;結尾又用了這樣的句子,寫夢實現時的絢麗多姿。美麗的句子迴環往復,久久縈繞在人的心裡,成為人們心中一個五彩斑斕的結,很難遺忘了。遞進的句子又很有層次地渲染了作者要表達的意思。“開出花來,開出嬌妍的花來”,像畫家在畫一幅妍麗的畫,潑灑色彩時一層層的塗上去,色彩便一層層的濃麗起來。“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這句話中,又給人一種縱深感,一層層地潛下去,越來越深。這樣簡潔、反覆的句子造成了波浪狀的美感,讓人讚嘆。

色彩的運用使詩美不勝收。“青色的大海”使人想起波濤翻滾,波浪聲聲;“桃色的珠”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金色的貝”,絢麗奪目,令人珍愛;“鬢髮斑斑”使人嘆息。“金色的貝”從“青色的大海”里湧起,非常富有神話色彩;“桃色的珠”映著“鬢髮斑斑”,使人嘆息,同時有一種無限的幸福感升起。詩人如此用心的運用色彩,想見對美的追尋是非常刻意的。 用字的精練,產生豐厚的內涵。全詩兩百餘字,卻敘述了一個尋夢的過程。夢的美,尋夢的艱難,找到夢後的幸福感,已經非常完整、充分地表達出來了。四個“九”字的運用,淋漓盡致地渲染了尋夢的艱難。“它有天上的雲雨聲”,“雲雨聲”一詞寫出了尋夢過程的艱難。“放在你的懷裡,放在你的枕邊”,“放”是有聲音的,是輕輕的、柔柔的,好象生怕弄破了、弄疼了夢。細細推敲一個一個的美詞,深厚的意味就濃濃地湧上來了。 夢想——人心底最深處的一種渴望,它與生俱來,永不熄滅。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它是方向,是一支火炬,指引著人前進。努力追尋它,追尋的過程也是一種幸福。就像看到自己心愛的人在前方,追到他之前,必定有劇烈的心跳,這種甜蜜的感覺,一生難忘。追到夢想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是一個幸運者,有多少的人一生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心靈中留下永久的傷痛;他又是一個努力者,在努力耕耘的時候,充實的生活使他的心靈充滿歡悅,整個人產生了一種美感。而能寫出《尋夢者》這樣詩歌的詩人,是能深深體會到夢的魅力的。對於他來說,捕捉、感受到人類心靈最深處的閃光點,就是一種幸福。

同時,此詩最關鍵的在於理解全詩的情感格調。不應該多強調詩歌的悲劇性內涵及相應的情感格調,而忽視其喜劇性情感調控。實際上,這種理解遮蔽了詩作情感內涵和情感格調的另一面,即對人生荒誕性的深刻體驗及在此基礎上達成的抒情主人公對自我的嘲弄。詩篇象徵性地構設了三個尋夢的難度。夢的第一階段是尋找到“金色的貝”,而要尋找到它,必須攀九年(就是很多年,下同)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夢的第二階段是尋找到“桃色的珠”,而要尋找到它必須將“金色的貝”放在海水裡養九年、放在天水裡養九年;夢的第三個階段是讓夢開花,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用整個的生命。全詩整個的調子就是這樣不停的矛盾、困惑,從而構成一個充滿張力的復調結構。生活中,詩人對理想的追尋是失敗的,但是詩人的詩歌創作卻更見成熟了。

此詩是體現戴望舒現代派詩歌主張的典型範例。它反叛了《雨巷》為代表的對外在音樂美的追求,而注重的是詩的內在情緒的律動。它也不在意詩的建築美、繪畫美,而竭力構築詩的象徵世界。如前所述,金色的貝、桃色的珠、夢之花都有象徵性,象徵人生理想的三個層次、三個階段。另外,詩篇成功塑造一個艱難跋涉、追求而又對自己的艱難跋涉、追求質疑、嘲弄的現代尋夢者形象。他的形象定位及形象所處艱難生存環境都不乏象徵色彩。正是這種象徵性豐富、深化了詩篇的現代性審美內涵,但又具有鮮明的中國古典詩歌韻味。詩篇用了大量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辭彙和意象,如金色的貝、桃色的珠、青色的大海、九年的冰山、九年的旱海、天上的雲雨聲、海上的風濤聲等。如此,詩達成中西方詩歌藝術的統一。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李朝全《詩歌百年經典·1917-201》:“尋夢者也是一個奮鬥者,一個為了理想和目標而苦苦求索的人。詩人鼓勵青年要勇敢地去追夢、圓夢,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準備經歷層層的磨難,最終才能登臨光輝的頂點。這是為青年擂鼓喊、鼓勁助威的詩,也是一首獻給奮鬥者的戰歌。”

安徽大學教授方銘《中國現代文學經典評析·現代詩歌》:“這首詩行與句大體整飭,各句雖有許多重複而不覺得單調,有口語的自然而富有節奏感。意象的繁美與音韻的和諧,融合為一個真正詩的藝術世界。從這首詩也印證了詩人的好友杜衡的看法:戴望舒的詩兼有象徵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內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鋪張而不虛偽,華美而有法度。”

西南大學教授董小玉《中外詩歌名篇賞析》:“《尋夢者》是詩人成熟期的作品,全篇金色的貝和桃色的象徵夢想,寫出了夢想的美麗與誘人,尋夢的艱辛與彷徨,夢想實現後的幸福與青春逝去的無奈。”

作者簡介

尋夢者[戴望舒創作現代詩] 尋夢者[戴望舒創作現代詩]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後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中國現代派象徵主義詩人、翻譯家等。他先後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小說:《債》、《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著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