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從行業上分政府專題片配音、企業專題片配音、學校專題片配音、醫院專題片配音等;
從風格上分紀實性專題片配音、寫意性專題片配音和寫意與寫實綜合的電視專題片配音;
從內容上分城市形象專題片配音、企業形象專題片配音、產品形象專題片配音、人物專題片配音;
從文體上分新聞性專題片配音、紀實性專題片配音、科普性專題片配音與廣告性專題片配音。
解說詞
解說詞的作用
解說詞在電視專題片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專題片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畫面內容為基礎,根據畫面內容的發展而編寫。解說詞不是對畫面的簡單重複,而是對畫面進行補充和提高。在電視專題片中,人們通常把它的各種因素概括為三種語言:畫面語言、音效語言及文字語言。這三種語言搭配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全片的質量。在專題片中畫面語言向觀眾提供可視的視覺形象,它直接作用於人們的視覺系統,解說詞則通過配音人員的朗讀,作用於人們的聽覺系統。視聽結合以後會產生一種新的感受,它遠遠超過了畫面與解說詞分立時的作用,他們之間互促、互補、互為依存。
解說詞的創作
解說詞的寫作在電視專題片的創作中,也是以整體構思為依據的。編導在進行寫作時必須將畫面語言、音樂、同期聲、音響等諸多因素揉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又將諸多因素協調在有機的統一體內,從而更好地表現主題,給觀眾以更多的信息量,同時還要注意彌補畫面所不能表達的內容,適當為下一段的展開敘述進行鋪墊。(承上啟下的過渡語句)
加強語言文字的表現力,善於發現畫面的有機成分,把最能感動人、最有寓意的細節,作為遣詞造句的依據。解說詞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要與畫面的空間和時間發生對位式的聯繫,根據畫面與文字語言在形象上的邏輯關係創造詞與畫交融的意境,彼此烘托,產生共振,使畫面的含義獲得再一次的升華。
在電視專題片中,兩種語言的不斷撞擊,一種新的語言由此而生,這就是電視語言。他不是單純畫面的,也不是單純語言的,它是二者撞擊迸發出的新的火花。所以在解說詞的創作中,既不能脫離畫面去單獨進行創作,也不能脫離整體構思而自成體系,它必須參與全片,是電視專題片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要求
解說配音是對解說詞文字變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是對電視專題片整體的凝聚紐帶。解說是電視專題片聲音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說過:“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配音語言要求有說頭、有想頭、有品頭。錄音師要熟悉配音的基本知識,對於鏡頭畫面要打聽、了解,甚至想像,適當提醒配音演員,從而把握好電視專題片配音解說的製作。
解說首先要求國語。
配音要求清晰、豐滿、明亮、圓潤,有力度。其中力度感並非單純指強,語言要有內涵、張力。 解說配音通常使用動態範圍較大的洞圈話筒錄製。配音一般要求大於音樂,其與音樂的比例通常為1:0.7,要注意配音不能過載,VU表通常在-3至-5db 之間。
配音講究起伏即起承轉合,其手法通常有三種:
1.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2.欲慢先快,欲快先慢;
3.欲輕先重,欲重先輕。
相對於電視畫面的推拉搖移,一般分為兩種:畫面強聲音弱,反襯式,俗稱緊拉慢唱。另一種畫面強聲音強,與鏡頭起伏相同。配音語言要動聽、傳神,除了有聲語言以外,適當可加以肢體語言,以及面部表情的變化。
配音演員講究用聲、氣息以及話筒的使用,通過語言的輕重緩急、節奏把握以及情感控制,表現電視專題片聲音的明暗、剛柔、強弱、虛實,增強藝術性。
特殊要求
不同內容、類型、風格的電視專題片配解說詞,在韻味、情調、吐字用聲、表達方法上都存在著不少差異,可形成不同的表達樣式。每部片子的解說詞,要求配音員在解說配音時既要遵從一般創作規律又不能拘泥於一般理論,要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和創作個性。
(一)政論片
政論片往往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中的某一現象、某一觀點、某一熱點作為探討的內容,期中不少屬於重大題材,所記錄的往往是重要事件、人物或重大節日。
政論片有明確的觀點與見解,並將此集中體現於先對完整的解說中,畫面多為相應內容的形象展示。 這類片子中解說詞的作用大多重於畫面語言,解說是主導,只要是議論,形成“議論型”的解說樣式。
解說莊嚴、厚重、有內在力度,政論與紀實結合,哲理與激情交融。觀眾在觀看這類節目時,對語言的注意大於對圖像的注意。離開解說詞,畫面就顯得雜亂無章。在解說這類節目時,不應壓制聲音和感情,不要怕喧賓奪主。有的政論性專題片因為特殊的風格又需要相對平實、舒緩、客觀的解說,需要在具體實踐中靈活把握。
(二)人物片
人物片往往將各行各業有代表性或有特點的人物作為反映的對象,以表現一個主題,一種立意。在人物片中,解說與畫面多呈互補狀態——解說詞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或人物的經歷、背景、事件過程等,畫面則對人物形象、人物活動、工作環境以及人際關係給予形象化、直觀性的展示。
人物片的解說詞一般是敘述型,表達極為自然、流暢、語言親切、自然,較平緩。
人物片的表現形式比較靈活多樣。人物有以第一人稱出現的;也有第一、第三人稱交替出現的,時而是敘述者,時而是人物自己的對話;也有的是對話形式;還有男女對播的。
解說者既是敘述者,又是節目中人物的代言人,因此解說者一方面要把握好自己解說的角度,進入人物的視野來說話,另一方解說還要將敘述者的內心,化為主人公的心態,以他的口吻述說,表現他的內心感情,使人聽起來親切、自然。
(三)風情片
風情片的解說詞往往把某一地域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蹟或風光美景等給予展示,以滿足人們獵奇、欣賞與拓展視野的需求,兼有欣賞型和知識性。
風情片以展現景物的畫面語言為主,結合所大多處於輔助地位。有人稱風情片的表達樣式為“抒描型”,即很多時候以描繪、事情為主。它的語言親切、甜美、柔和、真摯、有興味,咬字柔長,節奏輕快、舒緩。解說語言應有興致、有情趣,要切合畫面和音樂細緻地描繪,真摯地抒情,體現對自然、對生靈由衷的關愛與珍惜,形成渾然一體的意境美和整體和諧的詩意美。
(四)科教片
科教片包括科技、衛生、文體、生活等各個領域的知識與教育。
這類專題片往往將各種需要講解、表現的事物和需要闡明的道理清楚地展現出來,畫面與解說也是互補性的。
科教片解說詞以講解說明為主,因而它的表達樣式為“講解型”。
(五)其它類型
電視的專題,因為有畫面的同步,要求配音員,根據不同的情景交融,控制語速。控制情感!既不能像講故事、也不能像播新聞。
歷史性的專題片,要求有歷史的厚重,但不是簡單的回憶過去,更多的是借鑑過去的精神,鼓舞當代的人們!喚醒人們的良知!所以,基調在回顧的部分 不能太高,要穩,要有回憶感。當然,之前的分析和理解最為重要!
注意要點
一般要點
電視專題片不同於普通的電視新聞,也不同於電視娛樂和教學節目,它的製作精細,畫面講究,編輯也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獨巨匠心,要解說、音樂、畫面交相輝映,因此對播音員配音的要求就要更高、更嚴格,需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請並茂。因為電視配音是對作品的一次藝術再加工、再創造,播音員必需把片中所表達的情感和內容傳達給觀眾。因此,播音員要想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理解稿件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在整個播音創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從層次、主題、背景到目的、重點、基調等都要經歷一個反覆揣摩的過程,這就需要播音員不僅要有較為紮實的播音基本功,有一定的播音技法,還要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文化修養,能充分領會作品的思想感情,並把自己的思維納入稿件作者思維的軌道,做到兩者一致,這樣才能用有聲語言準確而忠實地表達出稿件作者的思想感情,否則,就可能出現心不在焉、言不由衷、語言蒼白,使片子的思想內容大大弱化,難以達到聲畫和諧的統一。不論是風景片、藝術欣賞片還是人物事跡片等都是感情凝聚的產物,播音員一定要藉助這個“情”字,並發揮自己積極而豐富的想像、聯想,把自身的整個思想感情都融入其中。當然,配音前對文字消化的越細就越有利於播講的情緒的把握,也越有利於細緻分析出感情的層次和作品的輕重緩急等等,使那強烈的感情不空洞,有可靠的依託。另外也要藉助於電視畫面的色調、鏡頭的推、拉、搖、節奏的快慢等藝術手段本身的運用,即電視畫面反映出的豐富內容來帶動自己的情緒,或激動、興奮,或沉重、傷感等,使文字稿件與畫面相對應,聲音與流動的畫面和跌宕起伏的音樂協調一致,構成了作品的節奏。
黨建專題片
近些年來,隨著電視專題片製作包裝理念的變化,電視專題片從業人員大膽地棄舊脫俗,超越傳統,在強調內容特色化、專業化、精品化的同時,後期包裝也更加融入現代意識,深化“視覺衝擊力”。黨性專題片作為電視專題片的其中一種特殊形式,也應緊緊圍繞“客群的心理審美習慣”,在堅持政治性、思想性高水準的前提下,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技術設備,在包裝形式上突破求新,強化藝術表現力,引起觀眾的審美再創造,贏得觀眾的喜愛。
為達到現代電視包裝的要求,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和思考。
要明確現代黨性專題片的地位、作用和現代電視包裝的目的
電視同報紙、廣播一樣,是落實“以科學理論武裝人,以正確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優秀作品鼓舞人”這四項重要任務的主流媒體之一。可以肯定地說,無論怎樣發展變化,電視傳媒都要始終把正確的輿論導向放在首位。電視無論是傳播新聞還是信息,播放專題片還是娛樂片,都會貫穿著和體現出一個給社會以什麼影響,給人以什麼引導的問題。在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方面,黨性專題片所起的作用是其他類型專題片不能替代的。優秀的黨性專題片對鼓舞和激勵廣大黨員和幹部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對幫助民眾分清是非,堅持真善美與正確的榮辱觀;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政治穩定,都發揮著重要的積極的作用。
問題及原因
2.1包裝質量高的片子不多。黨性專題片由於局限性多,製作難度較大,不如音樂風光片賞心悅目,不如焦點訪談片扣人心弦,不如娛樂片輕鬆休閒,創作方法較單一,令後期包裝在藝術性和可視性上大打折扣。
2.2認識上存在偏差。一提起黨性專題片,人們習慣上認為應該在包裝上少加雕琢,能多樸素就多樸素,甚至“土”點更好,更別說用現代的風格來精良製作。導致這種偏差認識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長期以來的舊有模式給觀眾造成固定的、錯誤的印象,二是部分從業人員對工作熱情不高,不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
2.3設備的落後也導致黨性專題片後期包裝製作上的質量低下。
黨性專題片後期包裝工作應該“前後互動”,繼承和創新
傳統的電視專題片製作有“前期”和“後期”之分。“前期”編導負責策劃和腳本,“後期”里,攝像按稿拍攝,編輯按稿剪輯,而後期包裝人員只負責“碎料加工”,隨意做出一個固定風格的成品就和剪輯好的正片放在一起出片。所以,要打破舊有模式,以現代的意識來做好後期包裝工作就一定要“前期”、“後期”同時下手。
3.1“前期”工作要細心,更要加強參與意識。
3.1.1.建立完備的資料庫。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影片資料非常匱乏,如果到使用的時候再去找資料往往來不及。平時多留意存儲甚至包括以前自己或別人製作好的包裝,一些交流得來的製作模板。所有這些資料都要加以收集整理,分門別類地建立好資料檔案。
3.1.2.參與策劃,主動和編導溝通。傳統的包裝製作流程是讓一到兩個包裝製作師根據編導的方案要求獨立完成設計。策劃專題片時編導、攝像、編輯都作為主創人員參加了,後期製作人員只是被動地執行一些操作卻從不參與主創,或者很少有主動的創作(即便主動參與了,也主要是對前期的一些彌補)。在這種流程中,包裝製作只被當作一個簡單合成和加工的工具,並沒有把包裝製作貫徹整個專題片始終,顯得“兩張皮”,不能達到內容和形式很好地統一。現代的後期包裝工作方式應該是:後期包裝製作人員參與到策劃當中去,主動思考並提出自己對專題包裝的構想。如果編導是一名熟悉後期製作的人並且對後期包裝有了一定構想,後期包裝製作人員更要及時和編導溝通自己的想法。
現代的後期包裝製作人員不再是被動操作的“填料工”,而是要有整體合作意識的策劃人員。只有積極主動地做好準備工作,參與到策劃中去,才能保證專題片製作包裝的風格統一性,才能使之更有藝術感染力。
3.2後期包裝製作過程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要點。
3.2.1.熟悉現代化的製作設備,熟練運用各種製作軟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獨具匠心的創意與高效合理的機制,最終還是要藉助先進的工具來完成包裝製作。隨著電視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製作設備推陳出新。使用先進的製作設備可以有效降低製作成本,縮短項目時間,擁有更多的時間專注於創意和提升工作效率。這就要求後期包裝製作人員一方面要熟悉任務,對所需的效果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又要儘可能多地了解多個製作系統和軟體的功能作用。各個軟體配合使用,對不同的效果選用不同的優良軟體來製作。
3.2.2.突破舊有包裝套路,強化視覺衝擊力和心理衝擊力。以往的黨性專題片包裝模式一般是只突出強調黨性的高度,突出表現莊嚴感和神聖感。往往容易出現千篇一律的“紅旗飄飄,金字閃耀”的風格,令觀眾出現審美厭倦感和被說教的逆反感。新形式的黨性專題片包裝力求在保持黨性教育和內涵的前提下,採用最佳方式對內容進行藝術的刻畫,從而形成特定的藝術表現形式,將主題進行藝術的升華,給觀眾強烈的視覺上和心理上的衝擊,使他們對專題片變“要我看”為“我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