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苑·重刑

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心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將苑》最早見於宋尤袤《遂初堂書目》,題作《諸葛亮將苑》,明代編的諸葛亮文集中也予以收錄。 當然就能做到“將之所麾,莫不心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了。

作品原文

吳起曰:鼓鼙金鐸,所以威耳,旌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以威心。耳威以聲,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嚴。三者不立,士可怠也。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心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作品譯文

吳起說:“軍隊中敲擊鼙鼓、金鋒的目的,在於引起士卒在聽覺方面的敏銳注意力,聽從指揮,揮舞旗幟,在於集中士卒在視覺方面的注意力,而各項法規、禁令及刑罰的目的在於管理士卒,節制士卒的行動。”在軍隊中,用聲音引起士卒的注意,要求士卒聽從指揮時,發聲的器具必須音質清脆宏亮;用旗幟來指揮士兵作戰時,旗幟的顏色要鮮明、醒目;用刑罰、禁令來約束士卒的行動時,執法必須公正、嚴明。如果做不到上述三點,軍容就會紊亂,士卒就會渙散、懈怠。所以說,在指揮部隊的問題上,應該達到這樣的程度:只要將帥的指揮旗幟揮舞搖動,部下就會英勇前進,只要將帥的命令一下,所有的士卒就會同仇敵愾,拚死上前,報效國家。

作品創作背景

《將苑》創作於三國鼎立時期,戰亂紛紛,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諸葛亮創作的中國古代一部專門討論為將之道的軍事著作。
《將苑》最早見於宋尤袤《遂初堂書目》,題作《諸葛亮將苑》,明代編的諸葛亮文集中也予以收錄。清姚際恆《古今偽書考》和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是後人偽托之作。從書中內容大多采自兵、史諸書和隋、唐不同著錄來推斷,不象諸葛亮親著,但其中許多思想與諸葛亮的軍事思想相一致。
《將苑》又稱《諸葛亮將苑》、《武侯將苑》、《心書》、《武侯心書》、《新書》、《武侯新書》等。此書宋代稱《將苑》,明代始改稱《心書》,如《經籍志》;或《新書》,如陶宗儀《說郛》;也有稱《將苑》的,如《百川書志》。《漢魏叢書》雖於書名題作《心書》,而篇章標題中間有《新書》字樣。現存版本中,這幾種稱謂都有,核其內容,雖有所差別,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書異名。

作品賞析

本篇文章論述了從嚴治軍問題,這是一個人人都知道的題目。但諸葛亮在這個普通的題目中有他的獨到之處,一開頭就引用傑出的軍事家吳起的話,提出“威耳、威目、威心”的見解,接著,從這三個方面深入論述了由表及里從嚴治軍的思想,這就不是人人都懂得的了。尤其對“威耳”的論述,更表現了作者的高明;一支軍隊不但要求內在方面講求軍容嚴整,令行禁止,賞罰分明;而且要講求外在的“鼓鼙金鋒”,軍威雄壯,既振奮軍心,又威鎮敵膽。這樣的軍隊。
當然就能做到“將之所麾,莫不心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了。諸葛亮所論,實在是治軍的精髓。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即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後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後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