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騎圖

射騎圖

《射騎圖》是宋代佚名畫家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畫中武夫腰弓持箭,立於馬前,正在校正箭桿,似在做出獵前的準備。該圖形象活靈活現,血肉俱足,筆法細膩,設色清雅。

基本信息

畫作內容

射騎圖 射騎圖

《射騎圖》畫在一匹裝飾得很華麗的駿馬面前,站立著一位中年的契丹貴族,服飾上有著“髡髮左衽”的特點。所謂髡髮,就是剃光了頭頂,四周蓄著一圈頭髮,額前較短,兩鬢較長,後面還梳了兩根細辮子,辮梢繞著一個小圓圈。畫中人物還著左衽的中衣,外罩圓領窄袖的長袍,袍長過膝,腰裡裹著一塊白色的皮筒卷,即田獵時所穿的“桿腰”,上束金銀裝飾的皮帶。左邊腰間挎著一個弓瞍(囊),右邊脅下很顯著的地方掛著一個長袋子,中間縫一塊虎皮,周圍裝飾著很深的黑色毛皮,袋子上部有球狀圓頂,看來這個袋子大約是一個箭筒。

幅中有元人柯九思、楊維楨題詩,上鈐明張則之、清梁清標鑑藏印記。

創作背景

該圖舊傳李贊華作,是《名畫集真冊》之一。該圖上最早的題文是對幅上元柯九思、楊維禎所題,2人分別將畫中的獵手定為匈奴人和契丹人,給後世將此作誤定為遼代李贊華之筆提供了間接材料。按圖中騎手“辮髮垂肩,與契丹異,垂金環、留顱後發。系以色絲”,顯然不是契丹人,而是女真人,騎手背的箭囊與金代趙霖《六駿圖·丘行恭拔箭》中的箭囊大體一致,故該圖作者的生活時代與金熙宗朝(1136—1149年)的趙霖相近。

《射騎圖》的上限年代不可能早於熙宗朝,它的創作時期應在世宗朝至章宗朝初,作者應是當時李公麟傳派的畫家。

藝術鑑賞

構圖

此畫風格繃膩、典雅,與契丹墓室壁嘲粗獷的撼榕迥然不同,表明確家頗漂他所嚮往的中原漢文化的影響。

形象

《射騎圖》局部 《射騎圖》局部

《射騎圖》中馬匹為精良剽悍的烏珠穆沁馬(蒙古馬),身軀低矮,長胴短腳,卻能征善戰,疾走如飛。馬具複雜而華麗,尤其五朵紅纓格外奪目。一個中年契丹貴族立於馬前,手持弓箭。其形象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頭頂剃光,四周蓄髮,其發額前稍短,兩鬢較長,後腦梳兩細細小辮,垂於兩肩。從脖頸處露出的紅色領子看,他穿著左衽的衣服,外罩圓領、窄腰、長度過膝的長袍,腳登皮靴,腰部束一塊白色的皮筒卷,即田獵時所穿的“桿腰”,上束金銀裝飾的皮帶,左右腰間分別掛著弓囊、箭筒,形象外柔內剛,利索強悍。

名家點評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餘輝:畫中一人一馬的構圖方式很可能受到類似北宋李公麟《五馬圖》卷的影響,描法細健沉穩,設色有唐人餘韻。 該圖的作者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但畫中人馬不作任何藝術處理,如人與馬的前後關係以及虛實關係等,畫家刻意於細膩描繪人馬的裝備和形貌,均作平列展開,而缺乏藝術性。

研究價值

《射騎圖》超越了其本身的藝術價值,它是探討金代猛安謀克政治、軍事制度的形象材料,對研究女真社會大有裨益。

歷史傳承

《射騎圖》該圖經清張孝思、梁清標鑑藏,後入清宮,經《石渠寶笈三編》著錄。 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