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村概況
全村有580戶,居住著1230口人,有男女全半勞力700個,耕種著1436畝耕地,2008年度全村工農業生產總值899萬元,人均純收入5621元。據記載,清朝年間,康熙皇帝因巡路經寺河村西北山中的一座寺廟,曾在此落腳住宿,故該寺後改名為聖落寺,又因寺廟前經一河流,有寺有河,故寺河則源名於此。
歷史貢獻
寺河村於l937年就成立了黨支部,當時黨支部由李生元、李德茂、張生地三人組成,並成立了農民救國會。黨支部緊緊地把中農團結在自己的周圍,開展了以地主分子為首的鬥爭。打開社稷的義倉救濟窮人,更加提高了民眾鬥爭的積極性。並建立了自己的武裝“自衛隊”與地主的攻動武裝“紅槍會”展開了爭鋒相對的鬥爭,在上級組織的協助下取得了首次決定性的勝利。並進一步擴大了支部的力量。吸收了李小金、張德成、李鎖貴等十幾位同志加入了黨的組織,並由李生元任書記、李德茂任副書記。趁日本鬼子進攻及國民黨領軍退卻混戰時,黨支部組織基於小組深入敵占區繳到敵人步槍七支、機槍一挺、各種大炮三門、子彈千餘發、手榴彈數發、均上交八路軍部隊。隨後,黨支部在上級黨委指導下成立了中心站,多次護送八路軍首長過路,囤積萬餘斤糧食支援八路軍。38至39年,建立了鄉村民主政權。使鄉政權基本控制在黨支部之下。接著成立秧歌會,進行革命宣傳,團結了一批青年使革命有了後備力量。
從此,與敵人展開了長期的艱苦鬥爭,並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得勝利。革命的發展也引起了敵人更大的仇恨。他們發誓要把共產黨消滅掉,在清杵李小屯等地主的貪污賬時,他們勾結漢奸郭永福到寺河抓走了支部書記李生元,在施盡各種酷刑未達目的後,殘忍地把李生元同志大卸八塊地殺害,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英雄的寺河人民並沒有嚇倒,他們又在以李德茂同志為書記的支部領導下與敵展開了殊死鬥爭。先後擊斃頑匪許樹文部匪兵一人,繳步槍一支,子彈數十發等,並派李發旦到下麓偵查,聯繫部隊金殲滅頑匪一個營。實行空室清野,動員發動民眾積極參加八路軍組織民兵配合我386旅老二團在葦町苓沿路抗擊日寇軍車,除活提三個日本鬼子外,其餘全部被殲,並燒毀敵人軍車十輛,繳
獲各種槍枝彈藥和軍用物質。
為了堅決鎮壓反革命,在縣委的領導下,將漢奸李雙牛、李保全經過公審執行了槍決。在黨支部書記李鎖貴的領導下和地主、富農進行了徹底的減租減息鬥爭,並組織民眾建立變工隊、互助組、開展民眾性的大規模發展生產運動,民眾的對敵鬥爭更加高漲,組織人民破壞敵人的交通線,配合正規軍作戰,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農業生產
農業概況:
寺河村共有耕地1500畝(其中糧食作物l430畝,油料作物40畝,經濟作物20畝,其他l0畝)。
農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穀子、豆子為主,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以及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業的耕作方式也有了大的變革,從原來的以牲畜為主改為以機械為主,從耕地到收割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由於先進的耕作方式和科學的管理技術,使糧食總產達到了90萬斤。比改革開放前增加了7 0%。
種植模式變更
1、種植業
全村85%的農戶以種植業為主,其中,農作物1430畝,桑園20畝,核桃樹10畝。但由於機械化的提高,相當一部分勞力已轉投其他行業發展。
2、養殖業
全襯共有養殖戶30戶,年收入45萬元。其中,養羊7戶,共養羊580隻,每年可出欄商品羊200隻,銷往省內外,收入可達6萬元。養豬2戶,圈存生豬量70頭,每年可出售生豬45頭,收入達2300萬元。養奶牛l戶,有奶牛15頭,年收入7.5萬元,產品銷往市內。養兔1戶,存兔500隻,年收入2.5萬元,產品銷往省內外。養蜂l0戶,有蜂550箱,年收入可達7萬元,產品銷往省內外。養雞l戶,共1102隻,每年收入l.5萬元。
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情況:
為了確保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我們加大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投入。首先要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開闊其眼見,我們積極組織廣大村民參加培訓學習,學習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技術水平,並組織外出參觀學習,開闊境界,增強知識;其次,為了解決民眾經濟上的困難,提高其積極性,我們免費為民眾提供桑苗3000萬株,核桃苗l70萬株,並每逢播種前都要認真負責地為民眾調配農種;第三,為了加速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速度,我們幫助農民拓寬和新開了田間道路l5000萬米。使中型的農業機械能夠順利地進入每塊農田奠定了基礎。第四,我們還盡力幫助民眾聯繫產品銷地,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工業、交通
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社會的不斷進步,交通質量的提升也有了很大改觀。交通工具的種類和數量也發生了大的變化,現在我們村共有大中型汽車3輛,小汽車20輛,機車420輛,如今,村民出行以車代步,非常方便。現代化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村的現代化建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村里現有電視機500台,人均l.5台,電冰櫃100台,還有空調、太陽能、電暖、電風扇等等。人民生活
1、物質生活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顯著的變化。村里也和全國一樣,村民們的衣著、飲食有了質的飛躍,生活水平節節提高。住房條件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大部分都是九十年代修的新房,人均住房面積已達31平方米,街道道路已硬化、綠化。通訊暢通無阻,電話、手機已普及,家家戶戶已達到了安居樂業的境地。
2、文化生活
如今,學生已在漂亮、寬敞的教學樓里就讀,九年制義務教學已普及,達到百分之百,村民的文化素質普遍提高。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受到了村民的好評,並積極踴躍地參與,08年的參合率已達72%;農村社會養老也得到了普遍認可,在村集體的適當補助下現已達343人,占總人口的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