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造紙,當地民眾又叫“抄紙”。手工造紙歷史悠久,相傳,18世紀初的清康熙末年由陝西省傳習至康縣。
至20世紀八十年代,一直都是康北農村農民家庭副業收入的重要渠道。據考證,在1919年—1923年在鞏集、大堡、寺台、雲台、大南峪、賈安等鄉鎮,共有紙農6000餘戶,年造紙2.5萬擔。解放後,1958年,由於破除迷信,對用作祭奠的土法造紙被迫停業,1979年,私營造紙業又開始興起。
製作技藝
造紙以構皮、竹穰、和精選稻草為主要原料,後來也加入一些廢紙作原料。首先是將原料分別製成皮料漿和草料漿,然後按不同的此例混合,添加紙藥五味子藤汁,抄制出不同品種的紙張。造紙工序複雜,環環相扣。
1、皮料製作工序,在這一階段,先要在構樹上砍枝條,並把枝條經過蒸、浸泡之後,進行剝皮;再將皮子進行淹、漚、榨、舂、洗等程式的處理,最後製成纖維料。具體有:砍條、蒸料、浸泡、剝皮、水浸、漬灰、醃漚、、灰蒸、洗滌、攤曬、洗滌、壓榨、揀皮、舂料、切皮、踩洗、淘洗、漂白等18道環節。
2、草料製作工序:在這一階段,主要經過選草、切草、搗草、埋浸、洗滌、堆積、洗滌、曬成乾草坯、洗滌、曬成燎草、鞭草、舂料、洗滌、漂白等15道環節,最後製成草纖維料。
3、配方。纖維料製成後,便進行配方。將皮纖維料和草纖維料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再經過篩選、打勾、洗滌、製成混合紙漿。
4、製紙。將混合的紙漿配水、加五味子藤汁後,再經過撈紙、壓榨、剪紙、曬乾、包裝為成品。
造紙的主要器具設施:
構皮製做主要有柴刀、選皮台、皮碓、切皮刀、切皮桶、料缸、袋料池、料袋、扒頭等。
草料製做主要有釘耙、切草刀、蒜鍋、鞭草棍、洗草籮、洗草池、進草篩、草碓或碾、泡草池等。
製紙時主要的器具和設施是紙槽、水碗、簾床、紙簾、梢額竹、濾水袋、濾藥袋、泡腔桶、扒頭、紙板、紙榨、抬紙架、曬紙架、額槍、柱紙台、撣把、裁紙刀、等。
寺台造紙有經板、改良、四才、二連四個品種,有紙質綿韌、手感潤柔、紙面平整、整齊潔淨的特點。寺台造紙既是傳統的民間手工技藝,又是當地民眾致富的重要途徑,因此,有效地保護和發展這一傳統工藝,對傳承民族古老文化和地方手工業發展都有特殊的價值和重要意義。
傳承價值
康縣寺台造紙術,歷史悠久,具有深遠的歷史文化價值、工藝價值和經濟價值。造紙術延續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時,造紙工藝流程複雜,這些生產技藝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智慧的結晶,且難以為工業化技術所替代,它蘊涵著豐富的科學技術基因,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長期以來,造紙一直是康縣農村發展的重要產業,在當地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是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造紙的原料取自農林副產品或收購的廢紙,這樣一來可以充分利用資源,既能促進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又能有效地保護環境。康縣曾創下年銷售造紙2.5萬擔的紀錄,產品銷往隴西、隴東、蘭州、西寧等地。其次是具有深遠的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重點保護和發展造紙術,對加快科學發展、構建文化康縣、弘揚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技藝傳承
20-21世紀以後,由於手工造紙技術難度大,工藝周期長,加之抄紙、烘紙又非常辛苦和麻煩,年輕人多不願意學,所以學這項技術的人越來越少。由於社會的發展,多種先進的機械和化工產品正在不斷取代傳統的加工器具和用料,使最具特色的造紙傳統工藝難以為繼。由於工業紙價格低廉,給傳統造紙業造成了極大壓力,加之經營不善,不少紙農停產外出打工。到21世紀初,仍在堅持生產的部分紙農也已步履艱難,面臨瀕危狀況。
保護開發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縣鄉兩級就從成本費用、植物原料採集等方面給予了優惠扶持,並進行了收集、整理、建檔等一系列保護措施:一是重點保護身懷絕技的老藝人、老工人、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培養年輕一代的造紙人才;二是保存完整的造紙傳統工藝和技術;三是建設完整的原料生產基地;建設一座造紙文化園。
具體步驟是:
2007——2008年,主要是調查保護老藝人,收集整理研究造紙的傳統製作技藝;建設完整的原料基地,確保造紙的原料供應;2009年,重點培養造紙新一代技術人才,使傳統技藝後繼有人。2010年建成造紙傳統工藝作坊,全面恢復造紙傳統工藝。2011年建成造紙文化園,全方位展示造紙傳統技藝,達到保護、弘揚的目標。
主要特點
康縣寺台手工造紙術最大的特點是從原料加工到成紙工序全由手工完成。長期以來造紙技藝全靠師徒傳承,世代相傳。如今雖然有關造紙的工藝流程已出了不少著作。但真正的紙加工技藝(絕招)仍然靠師徒之間言傳身教,還要憑悟性和長期實踐的體會及感覺才能掌握,難以言表和形成文字。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寺台造紙作坊的原料加工大都採用日曬、雨淋、露煉等方法,自然天成,沒有具體的理化指標,全憑經驗掌握。
非遺信息
級別:甘肅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批准文號:甘政發〔2008〕43號
批准日期:2008年6月13日
序號:63
編號:Ⅷ—9
名稱:寺台造紙術
申報單位:隴南市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