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昔日西溪泰山古剎有“一寺五廟”之說?台城內有一條河。定名為“九龍港”。
相傳六世紀上葉的一年初夏。臨海〈今東台)上空。盤旋著九條孽龍作祟。暴風驟雨不止
,雨如注,雹如蛋。樹倒房屋塌,人畜傷亡慘。田間禾苗全遭淹沒。這裡的百姓。幾乎有
一個多月不見陽光。一
日傍晚,忽見天空中的烏雲黑裡帶紅,又幾雲霧中有神仙力戰九條孽龍。一神身騎縱馬於
雲中,手持一把大刀對龍砍殺。一仙身背葫蘆,手握拂塵,揮舞著。對龍抽打。接著忽聽
一聲霹靂,好似山崩地裂。只見一批巨龍從空中掉下,須臾雨止。翌日晨,日出雲散,惡
水亦隨潮退落,百姓們
站立在山頂土朝東遙遙相望,只見離山不遠之處,突然在“龍港橋”附近新添了九汊河,
河裡的水色帶紅。諸人見奇,下山跪到河邊。見河裡躺著九條巨龍。其中八條受傷,半死
半活,在河裡苟延殘喘,另一條龍已經死去,腹部朝上,屍體浮在水面上。又過一日。九
條龍皆隨潮水退入了黃
海。黃海龍王把他的子孫全收回去了。雨過天晴後,災民們各安舊業,身體好的要解決一
家老小的吃飯問題,乘小汛到海灘土撿蛤拾蠣,或到汊河溝渠取魚摸蝦。老船夫王修道也
去取魚,見大河之北本是不到一米寬的小渠,如今也變為一條小河,渠上原擔的一塊石板
,也被折斷了,在小河
向北轉彎向東的小溝河裡,又撿到一隻銀鈴,心裡蹊蹺。這天夜裡。老漢做了一場南柯大
夢,見一道長,身背青鋒劍,手執一拂塵對他說:“我乃仙人呂洞賓也,如今奉師父太上
老君之命,暫在海口之東。大河之北,預防孽龍逃出龍宮再來作祟。”並又說:“那天天
空大戰孽龍者。乃我師
父太上老君和關聖人,你拾到的那隻銀鈴,乃關帝青龍偃月刀上的一隻鈴;還有那溝上折
斷的石板,乃關帝刀砍孽龍。用力過猛震斷了的。”老漢事後呈報分司大人,就在折斷石
板的河上架了一橋名為“關公橋”,後稱“關橋”。在拾鈴之河上建了一橋起名為“銀鈴
橋”。在“九龍港”的
北首頭子上,後人建了一廟,名為“呂祖宮”。數日後,天妃山下又來了三位不速之客。
一位是白髮蒼蒼的醫生,幫助這裡被砸傷的災民醫治;一位是瓦木匠,手藝相當精巧,幫
助災民整修房屋;一位是技農,幫助災民扶整禾苗。不久病人好了,房屋也可安全住人,
被淹的禾苗也全部復活
。三位不速之客做了這些好事後,也不知去向。這裡的分司大人偶得一兆,五神在這裡救
了我們的百姓,關帝和太上老君。力戰九條孽龍,華佗為災民治傷,魯班為災民整修了房
屋,神農為災民扶醒禾苗。這些成了當地百姓的代代傳聞,到了北宋仁宗年間在天妃山上
建廟宇時,除建有天王
殿、地王殿和大雄寶殿,以及鎮山神女的碧霞官......在古剎的兩側,還建有關帝〈後改
為關岳)、太君、華倫、魯班、神農五廟,這就是“一寺五廟”之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