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金紀念廣場

寸金紀念廣場

寸金紀念廣場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寸金橋月影湖側,2003年初建成開放。整個廣場分為主體廣場、寸金橋體、月影湖和周邊綠化亭廊小品四個部分。重修後的寸金橋南北兩側加寬,橋欄裝有33個紅土特色的石狗雕塑,意為忠貞愛國、護佑領土。主體廣場中央設有大型浮雕一座,內容是老人向少年們敘述當年抗法鬥爭的歷史;背面刻有湛江人民抗法鬥爭簡史和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董必武、郭沫若的題詩;廣場臨湖一側有寸金橋志。紀念廣場設計層次分明,格調高雅,尤其是環湖種植的英雄樹、鳳凰樹和紫荊樹的烘托,賦予寸金紀念廣場深刻的內涵。

基本信息

簡介

廣東省湛江市寸金紀念廣場位於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寸金橋公園月影湖北苑的寸金橋紀念廣場是2002年11月1日正式動工的,該項工程歷時僅3個月。總投資400萬元。2003年1月28日,廣東湛江隆重舉行寸金紀念廣場揭幕儀式。

歷史

寸金紀念廣場寸金紀念廣場
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1898年3月11日),法帝國主義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廣州灣(今廣東湛江舊稱)的無理要求,並於當年閏三月初二(1898年4月22日)派出軍艦在遂溪縣的海頭汛武裝登入,強占海頭炮台(今湛江市霞山區沿海)。
對此,清政府卻委曲求全,屈膝投降,竟然派官員與法軍劃定租界。法帝國主義入侵後,所到之處四出燒殺擄掠,妄圖擴大“租借”範圍。敵人的野蠻的暴行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極大憤慨,進而爆發震驚中外的抗法鬥爭。
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一(1898年6月19日)南柳、海頭、綠塘、洪屋等村民眾500多人在吳幫澤等的率領下首揭抗法義旗,歃血誓師,以大刀、長矛、木棍等為武器,攻打廣州灣的法巢。
爾後,抗法鬥爭風起雲湧,湛江人民在代理知縣李忠珏(上海人)的支持下成立抗法團練,抱著“寸土當金與伊打”的信念,與敵戰鬥十餘次,打退了裝備精良的敵人的數次進攻。
但是,清政府卻向法侵略者節節退讓,欽差大臣蘇元春於光緒二十五年十月十四日(1899年11月16日)不顧人民反對,竟與法國海軍提督高禮睿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把廣州灣租借給法國,期限99年。但懾於人民的反抗,法國不得不將租界西線從萬年橋(現遂溪縣新橋糖廠附近)退至赤坎西面的文章河橋(今寸金橋),租界範圍從縱深一百幾十里縮小至三十里。
這場波瀾壯闊的抗法鬥爭,湛江人民在中國近代史上譜寫了一首盪氣迴腸、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詩篇,永遠激勵著後人為民族的強大富饒而奮鬥。

特點

寸金紀念廣場寸金紀念廣場
寸金紀念廣場是在寸金橋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占地面積達2.36公頃。紀念廣場的主體是位於廣場中央的一座大型的藝術浮雕牆。黑色花崗石基座上銘刻了“寸土寸金,浩氣長存”和“1898—1899”的字樣。浮雕是由紅砂岩雕刻成,共分為“南海烽煙”、“紅土魂”、“浴血抗戰”、“忠魂頌”、“半島砥柱”五幅。整座浮雕牆上的人物栩栩如生,渾然大氣,令人油然而生愛國之情。浮雕牆背後的碑文則簡要記載了1898年——1899年湛江人民抗法鬥爭的英勇事跡和寸金橋的由來。碑文左側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董必武1964年來湛時為寸金橋的題詞;右側是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郭沫若1961年到湛江題的一首詩。寸金橋是1925年為紀念湛江人民抗擊法國侵略者侵占廣州灣,驅逐外來強敵,並取得鬥爭勝利而修建的。歷經抗日戰爭和1959年、1984年幾次修建保存至今。

意義

寸金紀念廣場的建成,不僅增加了市民休閒的場所,而且增添了城市建設的新景觀,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它涵括了紀念湛江人民抗法的歷史,也昭示了新世紀的湛江人民不畏艱難,奮發圖強的精神風貌。落成當日,諸多熱心的市民興致勃勃競相前往參觀,一睹為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